第0721章 设局(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实在是因为再没有别的地方…”  

冯永听了,心里实是膈应,喝了一声:“行了,别说了。”  

想起后世的历史书很可能会记上自己这么一笔:冯某某开启了毫无人性的黑暗贸易云云。  

再万一,被某个大胡子记入《资本论》,以此证明资本的血腥…  

冯君侯心里要说不膈应,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许勋的话,已经很能证明南中的巨大变化。  

冯永沉吟了一下,看向李遗:“文轩,你说,朝廷有没有可能会撤销庲降都督府,直接管辖南中?”  

李遗目光一闪,然后又摇了摇头:“不可能,至少就现在来说,过于着急了。”  

冯永点头,同意这个说法。  

虽然以军事暴力过了一遍,现在又以经济碾压再过一遍,但还是过于着急了。  

至少要等南中的特色作物经济完全成型,才会有这个基础。  

而且以目前的情况看,最多也就是能直辖七郡中的四郡:越巂、朱提、牂柯、建宁。  

因为这四郡是现在开发的主要地区。  

至于云南、兴古、永昌三郡,仍是只能算半羁縻。  

“如果说,李都督当真要辞去庲降都督之位,你们觉得谁最有可能接手?”  

冯永看向李遗和许勋。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凡事都要做个后手。  

更何况李恢既然已经把这个事跟李遗提起,说明他很可能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李遗一听,脸上微微有些阴沉,却又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可能性。  

倒是许勋,却是脸色大变,“李都督…”  

他转头看向李遗。  

李遗没有去看许勋,开口说了一声:“若是兄长此时在蜀中,那自是兄长最为合适。”  

说实在的,放眼整个大汉,再没有比兄长更合适的人选。  

“现在丞相不可能让我去南中,毕竟陇右比南中还重要。”  

冯永摇头。  

“除去兄长,论起在蜀中的人选,那只有两人最合适,一个是蜀郡太守张翼,一个是牂柯太守马忠。”  

李遗又说道。  

“当年平南中时,二郎与子实曾任马太守前锋,与我们也算是有交情。若是他继任庲降都督,倒是无妨。”  

“只是这个张翼…”冯永皱眉,“却是不知其为人如何?”  

张翼他当然是听说过的,但从来没有打过交道。  

只从史书上知道这是蜀汉时期不错的一个人材。  

“张翼其人忠于职守,又颇有勇略,更重要的是做事严格按法令而行,这一点深得丞相之心。”  

“且他出身的蜀中张家,乃是蜀中大族,祖上始于助高祖皇帝成就大业的张留侯,传至高祖张皓,官至后汉司空。”  

李遗解释道,“故在小弟看来,张翼接任庲降都督的可能性比马太守要大一些。”  

冯永吸了吸气,感觉有些牙疼。  

一个雍闿都能攀出雍齿,更别说什么蜀中李家始祖是李广,现在出来一个张家,源头就是张良。  

“张翼是什么入仕的?”  

这个问题要问清楚。  

至少可以看出张家对刘备入主益州是什么态度。  

“建安十九年的时候,先帝进入益州,就已经征僻张翼为书佐,后又被举孝廉,至汉中之战时,跟随赵老将军击破曹贼。”  

李遗对同为蜀地大族的张家代表人物张翼倒是不陌生。  

冯永点头,这就好办了。  

“张家,在南中那里有甘蔗园么?”  

冯永又问向许勋。  

“有。不过似乎开得还不算太大,进度有些滞后…”  

许勋有些吞吐地说道。  

所有世家在南中开辟的种植园都会落后——除非是得到会首亲自关照,才有可能开通绿色通道。  

兴汉会优先的原则,到哪都适用。  

世家手里没有一家稍微像样点的物流堂口,光是运输这一块,就足以成为一条他们被扼住要害的最重要理由。  

想要在蜀地开物流堂口?  

滇马呢?  

没有滇马你说个卵?  

于是问题又绕了回来,能大批量产滇马的牧场,有且只有兴汉会一家!  

冯永自然不会去责怪底下的小弟们吃相太难看。  

“此次你回去后,拿着我的手信去给锦城的维哲(邓良),让他注意关照一下张家。”  

冯永立刻下了决定。  

既然张翼最早投靠先帝的那一批益州派,那就没什么必要担心的。  

如果他当真是第三任庲降都督,就算再怎么执法严厉,难道还能执法到自己人头上?  

肯定是要执法到不服管教的南中夷人头上的啦!  

即便到后面他不任庲降都督,也算是结个好人缘。  

与两人商量事情完毕,冯永这才算是能安心地回到后院。  

后院有自己的大肚婆,有自己的俏小妾,还有一个正似笑非笑看着自己的张家小娘子。  

只是冯永眼里谁也没看,他的眼里,只有一个大肚子。  

虽然关姬穿着宽松的衣物,但仍是掩不住肚子的隆起。  

冯永傻笑着,搓了搓手,想要上前摸摸那个隆起的肚子,又有些退缩。  

倒是关姬拉住他的手放了上去,“这些日子,胎儿开始动了呢!阿郎摸摸,说不定能摸到。”  

冯永轻轻地抚了两下,就把手收了回来:“我才方从战阵上下来,手上的血气重,怕吓着孩子。”  

“妾怎么说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