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4章 重聚(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给你看就是让你说的。”  

李遗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说道,“丞相,李中都护似乎有些公私不分…”  

诸葛亮听到李遗这话,当下就是冷笑一声。  

他站了起来,来回走动,脸色有些难看,“他何止是公私不分,简直是拿公器作一家私用!”  

“这江州是大汉的江州,还是他李严的江州?嗯?把他调回锦城署丞相府事,他居然还要让李丰典江州诸事才愿意回锦城?”  

“明知朝廷任命向宠为江州都督,他这般做,把朝廷的任命置于何地?岂不是把自己凌驾于朝廷之上?”  

诸葛亮越说越气,声音也跟着大了起来。  

北伐前,还是自己答应了李严,后面让他来掌丞相府诸事,这才劝说他回到了江州准备北伐之事。  

可是没想到后来让他领军到汉中支援,他竟然找借口不来。  

待自己正领着大军在陇右与曹贼相持,他又突然说要领军北上,吓得留守锦城的天子和朝廷诸公惶惶不安。  

如今自己按他北伐前的意愿,让他回锦城署丞相府事,他又另提条件。  

不但让朝廷难做,更是已经光明正大地把江州当成了自家地盘。  

他想干什么?究竟想干什么?  

再想起以前李严的种种所为,大汉丞相心头的怒火根本压抑不住。  

李恢身为庲降都督,正处于江州都督李严的后方。  

即便李恢不说,李遗自然也能隐隐猜出庲降都督与江州都督的一点微妙关系。  

只是这种事情,事关大汉两位辅命大臣之争,李遗自知还没资格参与,他垂目不语,没有言语。  

丞相留下自己,定然是有别的事情吩咐。  

果然只听得丞相发泄完这些,又缓住语气说道,“文轩,你写上一封信,给陇右的冯明文,让他给李丰去一封信。”  

李遗有些意外地抬起头,他还以为丞相是通过自己提醒大人一声,没想到却是要给兄长去信。  

看着李遗那迷惑不解的神色,诸葛亮也不过多解释,“你只管把此事说与他听,他自会知道怎么做,好歹当年李丰也是叫他一声兄长的。”  

李遗这才想起来,当年兄长入狱,还是李丰到冯庄送消息。  

这般说起来,李丰确实与兄长有一份交情在。  

当下他便点点头,“遗知道了,下去后就马上给兄长写信。”  

待李遗出得门来,心里喜忧参半。  

丞相与中都护,乃是先帝亲口定下的辅政大臣,也是如今大汉最顶尖的两位重臣。  

兄长能参与到这里头,足以说明身份之重,或者说明丞相对兄长的看重。  

可是这等争斗,与战场上的凶险少不了几分,一不小心,就有身危之险。  

这般想着,李遗便把自己的所知,以及所想到的,皆一一写在信上,末尾还重之又重地提醒冯永一定要小心行事。  

最后才让人找来东风快递的管事,让他一定要亲手把这信交到冯永手上。  

冯永自然不知道大汉丞相打算把他拉进这一场政治斗争里。  

此时的他,虽说比不过大汉强盛时的护羌校尉,能声势浩大地统万骑巡行障塞,以壮大汉威风,击不臣之国。  

但领两千汉军居中,五六千胡骑为羽翼,为猎犬,为鹰爪,陇右羌胡,望之无不披靡,或降或臣服,也算是颇有声势。  

至少陇右不管汉民还是羌胡,皆得闻大汉护羌校尉之名。  

冯永领着大军从陇右西边的山脚下再转而向西,回到了平襄。  

只是当威风凛凛的冯大校尉看清平襄城出来的迎接的人时,当下“哎呦”一声,连滚带爬地滚下马背,屁颠屁颠地跑过去。  

“阿郎!”  

风华绝代的关姬成为人妇后,更添贵气,雍容之气让那些羌胡只敢远远地看着,根本不敢正视。  

“阿兄。”  

凤眼半弯,内藏琥珀的张星忆在甜甜地笑,犹如一袭春风,吹散了刚刚转寒的天气。  

“主君。”  

俏丽的阿梅眼中含秋波,站在关姬身后,眼中脸上全是思念得所偿的模样。  

“君侯。”  

李慕转眄,腮凝新荔,柳腰轻弯,对着冯永盈盈一拜。  

“好好好!”  

冯土鳖眼中放光,双臂一张。  

只见关姬脸上的笑意微微一敛,然后双眸精光一凝,冯永登时就惊醒过来,他讪讪地把手臂收了回去,干咳一声,“都来了?”  

此人有个毛病,就是一高兴之下,老是把不住嘴。  

他又往几人身后看去,问道,“咦,怎的少了一个?”  

“谁?还有谁?”  

张星忆反应最是快速,一听这话,心头就是莫名一紧,嘴里连珠问道。  

“花…呃,”冯土鳖话都到了嘴边,眼光瞥到关姬眉头微不可见地一挑,连忙生生地把舌头一咬,“哇,不是说了让魏容也跟过来吗?怎么不见他?”  

关姬眉眼这才重新柔和起来,温声道,“跟过来了,只是此时正带着人在安排平襄诸事,忙得抽不开身,阿郎此时有事要见他?”  

“没事没事。他忙就让他先忙。”  

冯永连忙摆摆手,放眼看去,四女交相辉映,强大的气场连部曲都只能远远避开,看来魏容是个有眼色的。  

“阿郎征战辛苦了,城中已经备好热水饭食,先回城里歇息吧?”  

关姬身为正室,此时看上去,贤惠之极。  

“好好,先回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