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8章 要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丞相也有些无可奈何。  

此次北伐,不但军资充足,而且还不用过多地伤到民生,此子居功甚多,本还想着好好夸奖他一下,没曾想他一进来,就来这么一句,实是令人冒火。  

“此次带了多少人过来?”  

“八千。”  

冯永伸出手指头比划了一下。  

诸葛亮点点头,心里盘算了一下。  

孟获的女儿花鬘迁了一个大部族过去,其间还有一些跟随过去的小部族,这就有三四万人。去年又迁了三万汉民,再加上原有的夷人,孙水河谷三县,如今足有十二万人以上。  

所以越巂虽是新定之地,但抽八千人应该不算是什么大问题。  

“多少战兵?多少辅兵?”  

诸葛亮又问道。  

“六千战兵,两千辅兵。”  

干粮的持续改进,已经让后勤压力大大缩减。  

就算是战兵,身上背个筒型干粮袋,里头装的是干粮2.0,放两条咸鱼,也能支撑近一个月。  

冯永在越巂这两年来,大搞基建,在孙水河谷搞了一批水磨,没日没夜地磨面,同时因为汉中和锦城养猪业的兴起,终于能搞到相当数量的猪油。  

所以供应给军中的干粮2.0,里头是掺了足够的油,而不是像最早给越巂夷人吃的那种减配版。  

而且越巂有盐井,田里还养鱼,节省着用,每个干粮袋塞两条咸鱼,还是勉强能供应得上的。  

所以两千辅兵,除了运粮,冯永更多地是想要他们运其他器械。  

但大汉丞相的思维仍是停留在以前的印象中,根本不知道冯永对自己手底军队所做出的改进,只见他皱眉说道,“辅兵有些少了。”  

按惯例,战兵和辅兵,是一比一,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供粮能力,以及有足够的人手来进行安营扎寨。  

“不少了,我又改进了一批干粮,二千辅兵足够了。”  

冯永没打算多说。  

干粮2.0之所以没提前告诉诸葛老妖,是因为养猪业只能算是刚兴起不久,猪油还是靠着兴汉会内部关系,这才搞到手的。  

至于所需要的豆类,目前也是紧俏农产品,光是越巂的牧场,每天都不知道要消耗多少豆子。  

真要大嘴巴说了出去,到时候诸葛老妖大手一挥,让大军先吃…那就等着哭去吧。  

自己的子弟兵优先才是正理。  

至于其他人…反正有足够的辅兵,物资又充足,操个毛的心,反正我又不是丞相!  

“至于安扎营寨,到时候我打算带南乡工程队上陇,他们干这一行熟练,所以用不到那么多辅兵。”  

冯永找了一个借口。  

诸葛亮嘴角抽动一下,专门干土木工程的南乡工程队,技术过硬,效率极高,他其实也是想要来着,只是看到这小子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他倒是不好意思再提了。  

大汉丞相有些无味地砸砸嘴,“前些日子,乃是冬日里最冷的时候,你率军前来,可曾有人冻伤?”  

“有一些,不过问题不大,都是轻微伤,不碍事,我有甘油呢。”  

冯永满不在乎地回答,他特意等到最冷的时候出发,就是为了检验手底部队的抗寒能力,不然陇右和凉州可是比南中冷得多。  

虽说上陇的时候应该已经开春了,天气会转暖,但小心一些总是没错的。  

诸葛亮一怔,“什么甘油?”  

为什么你总是会时不时拿出一些自己没见过的东西?  

“哦,就是我前两年去南中时,看到那里有一种油籽,榨出来的油虽说有毒不能吃,但可以防水,涂在兵器上,还可以防生锈。”  

“更重要的是,从里头可以熬出一种东西,叫甘油,涂在手脚上和脸上,可以防冻,不必担心在冬日里会冻伤。”  

油桐在南中遍地都是,冯永的铁杆小弟李遗是南中世家出身,他的老爹又是南中庲降都督,收桐油简直是举手之劳。  

更何况又不白收,拿粮食换呢。  

方便了自己,又能在平定南中后安抚百姓,李恢还能捞个官声,多好的事情?  

用桐油生产肥皂失败,但失败品里可以提炼出好东西,那就不亏。  

“有这等好东西,你不早说?”  

大汉丞相瞪大了眼,“给我匀一批过来!”  

“哦,没问题,要多少?”  

冯永挠挠头,反正准备了两年,存下的甘油不老少…  

“不多,够一万人一个月所用就行。”  

这回轮到冯永猛地瞪大了眼,刚才我想说什么来着?甘油不老少?  

“丞…丞相,这个甘油,它是我拿粮食换了桐油,又从南中运过来,最后辛苦熬出来的,得来不易…”  

冯郎君结结巴巴地说道。  

“没钱!”  

大汉丞相知道某人死要钱的性子,很是干脆地打断了他的话。  

冯永目瞪口呆。  

“丞相,我记得几个月,好像卖了几个空头名额,听说府库里都塞满了钱粮…”  

“你听谁说的?”  

“兄长啊!”  

“哪个兄长?”  

大汉丞相一瞪眼。  

“诸葛…兄长…”  

冯永有些畏缩地回答。  

诸葛亮:…  

然后又咬牙强调了一遍,“没钱!也没粮!”  

卧槽!  

要不要这么抠搜?  

冯永大是不满。  

大汉丞相与某只土鳖明里暗里交手不知多少次,哪一次能让他占过便宜,看到他一副肉痛的模样,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