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6章 东州派(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多加考虑震今日之言。”  

陈震知丞相心意已决,只好尽最后一份努力,提醒道,“汉室倾危,兴大事须得小心谨慎,丞相欲用其之长处,亦要小心其之短处,免得坏了大事。”  

“孝起之言,吾定会牢记于心。”  

诸葛亮肃容道。  

次日,李丰早早就来到丞相府,准备跟着丞相去见自己心中仰慕已久的冯郎君。  

诸葛亮见他神情不似作伪,当下便问了一句,“大郎可知汝大人在信中与吾说了何事?”  

李丰有些奇怪丞相为何会问起这个问题,“大人与丞相之事,乃是国家大事,丰如何能得知?”  

诸葛亮见他如此说,再看他一副蹁跹公子的模样,很明显挺看重此次的见面,不由地在心里就有些荒谬:李严那般人物,是怎么教出这么一个温润君子般的李大郎?  

“那冯明文乃是因为带人打砸了女闾,故才被吾关押起来,让他好好反省一番。”诸葛亮笑道,“而似李大郎这般人物,又是如何会想要与他结识呢?”  

“冯郎君为人豪爽仗义,乃是锦城众多公子郎君之首,打砸女闾,亦只不过是真情真性,如此有情有义的人物,再加上腹有机谋,屡献奇策,正是吾辈之榜样是也!”  

李丰脸上又出现了神往之色。  

诸葛亮哭笑不得,心想腹有鳞甲的李严若是得知其子如今这副模样,也不知会做何感想?  

“也罢,我们再等一个人,等他来了就一起过去。”  

“却不知是何人?”  

“王国山之子,王祐王弘化。”  

“原来是忠烈之后,那丰亦要结交一番。”  

王国山乃是随先帝东征的王甫,在夷陵之役中阵亡。  

其弟王士随诸葛亮南征,只身潜入叛军营帐劝降雍闿,后被孟获所觉,为保汉节自杀身亡。  

可谓一门两忠烈。  

王士在身入险境前,曾把王祐托付于大汉丞相。  

如今的冯永乃是锦城众多勋贵子弟之首,诸葛亮此次把王祐带上,亦是有让冯永在平日里照顾一二的意思。  

三人在锦城令的带领下,走进牢房时,人还未走到,就听得牢房里传来一阵鬼哭狼嚎的声音:“我在狱中想伊人,不知你是否相信我呀…”  

曲不成曲,调不成调,甚至连念的什么都听不懂,偏偏听那声音,那人还感觉自我良好,唱得贼起劲。  

时不时还来一下幽幽而绵长的颤音,强行让人觉得他当真是如哭如泣一般。  

诸葛亮乍一听到这声音,心里就是吃了一惊,看向吕乂,眼中充满了疑惑,同时又有些许的担忧:这小子,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  

吕乂脸上带着无奈之极的神色,“回丞相,冯郎君这是在唱曲呢,这几日他都这是般模样。”  

这时,歌声骤歇,只听得冯永的声音从前方传来,“老吕,老吕,我听到你的声音了,快过来与我下棋。”  

“怎的还不来?你别躲了,你的声音我听出来了!”  

“你再不来,我可就去找你了啊!”  

冯土鳖喊得起劲,许久都未见吕乂的人影,当下一着急,“吱呀”一声就是推开了牢房门。  

哪知他的一只脚正迈出门口,一看到前方来人,当下“嗖”地一声,连忙又把脚收了回去。  

然后“匡当”一声,又主动把牢房门给关上了。  

“丞相,你怎么过来了?”  

冯土鳖脸上堆起最真诚的笑容。  

大汉丞相目光扫过牢房,眼角立刻一阵抽搐,只见牢房的一角摆着床榻,上面铺着厚厚的羊毛毯子。  

剩下的三个角和房间正中间,各摆着一个火炉,里头的火烧得正旺,即使站在牢房外头,亦能感觉到温暖如春。  

房间中间还有一张大桌子,上头摆着一个棋盘。  

棋盘边上,随意摊着一本不知名字的书。  

还有两盘干果子!  

大汉丞相深深地看了冯土鳖一眼,心道你这是住的牢房还是住家里?  

冯土鳖陪着笑脸,“吱呀”一声,又把牢房门打开了,伸手道,“丞相要进来吗?”  

此话一出,李丰和王祐终于感觉到心里某种东西正在崩塌,同时齐齐转过头去看锦城令吕乂。  

吕乂一脸的悲愤,心想妈的老子明日就给这牢房加一把大锁!  

倒是诸葛亮神态自若地走进去,还仔细打量了一下,然后这才喟然一声,“入狱能入到你这份上,天下也算是头一份。”  

冯永干笑一声,也不知如何作答。  

“这是永安李都督家的公子,李丰李浩轩,这是已故荆州议曹从事王国山之子,王祐王弘化,此二人,与你年纪相仿,以后你们多多亲近一些。”  

李丰和王祐已经主动上前见礼:“丰(祐)见过冯郎君。”  

“哦,哦,永见过两位。”  

冯永有些不知所以地还了一礼,同时又看了一眼诸葛亮,心道诸葛老妖带这两人过来是啥个意思?  

永安李都督我当然知道,不就是李严嘛。  

但已故荆州议曹从事王国山是谁?  

诸葛亮看了看举止皆是有礼有度的李丰和王祐,再看看仍是有些茫然不知所以的冯永一眼,扶了扶额,心道此子若是能安份一些,不要老是让自己头痛,该是多好?  

“王国山你可能不熟,但其弟你应该知道,正是今年南征时殁于王事的益州郡太守王义强。”  

诸葛亮看到冯永的眼神,知其意,故又解释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