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章(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414章晨雾未散,鲍丘水裹着些许寒气撞向黑龙潭口。  

裴秀一脚踩进有些冰冷的河水,他舀起半瓢水,泼在自己的脸上:  

“先分水!”  

三十名赤膊力士扛着杩槎冲入浅滩。  

三丈长的松木扎成三角架,底部坠着装有石块的篓筐,砸进河床时溅起青黑色淤泥。  

用树皮编好的席子在木架上层层铺开,远望如巨鸟垂翼。  

当第七具杩槎就位时,湍流硬生生被掰成两股——西侧主河道轰鸣如雷,东侧施工区的水流竟温顺下来,甚至可以隐约看到犬牙交错的河床。  

“就是现在!”裴秀的铜哨刺破晨雾。  

两百壮汉喊着号子踏入齐胸深的水中,肩扛的木桩在雾气里起伏如黑龙脊骨。  

第一根木桩插进河床的瞬间,听见“砰”的一声巨响。  

刘浑第一个抡起五十斤的硬木槌,狠狠地砸上去。  

“一槌定幽州啊!”  

“二槌破贼胆哇!”  

号子声撞在峡谷岩壁上,惊起了飞鸟无数。  

七月的燕山像一座烧透的砖窑。  

渔阳关城上的魏军旗帜,像是被晒透了一般,蔫了吧唧地垂下来,一动不动。  

关城上的魏军士卒抱着枪杆,把自己的身体尽量地藏在阴影下,以图躲避毒辣的日头。  

一名士卒尽力地把脖子伸长,往城墙下面看。  

“不好好值守,看什么呢?”  

身后传来伯卒的轻斥声。  

士卒回头,看向同乡的伯卒,“头儿,我在看水。”  

“水有什么好看的?”伯卒走过来,也跟着探出脑袋,往城下看了瞄了一眼,嘴里说了一句,“小心被上头看到,到时候打你军棍。”  

他倒也不是恶意,对于这个才来三个月的小老乡,平日里还是挺照顾的。  

正是因为照顾,所以才会这么提醒。  

士卒缩了缩脖子,看了看角楼的方向,嘴里嘟囔道:  

“不至于吧?”  

当官的都躲在阴凉处享受呢,自己站在日头底下就算了,一不小心还得受杖,还有没有天理了?  

“啧!”  

伯卒收回脑袋,看了一眼这个新兵,见对方有些不服气的模样,想要说什么,但最后还是叹气道:  

“算了,跟你也说不明白,反正小心些总没错。”  

作为一名在军伍里呆了近二十年的老卒,换成以前,他肯定是不愿意自己手底下有这样的新兵。  

真要上了阵前,这种新兵除了送死,根本没有别的作用。  

但看看四周的士卒,多半都是跟自己小同乡一样,站没站相,他也就没有心情多说什么。  

幽州已经不是田校尉在时的那个幽州了,至少军中不是了。  

自从田校尉(即田豫)离开幽州后,这幽州诸营,是一营比一营松废。  

那些将军们,捞起钱来却是越来越不手软。  

特别是坐在关口守将这个位置的,更是油水丰厚。  

无论是想要出塞的商队,还是入塞的胡人,想要出入关口,这上上下下,都得打点一番。  

只要打点到位,管你是谁,管你带什么东西出入,大伙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打点不到位,一根毛都别想出入。  

这其实还好说,反正关口的将士,上下都能得些好处。  

将军吃肉,底下的小兵卒也能喝口汤。  

关键是幽州这些年没有战事,军中吃空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个百人队,当官的就有胆子吃掉五六甚至七八十人。  

若不然,这一次汉国来犯,军中也不会塞了这么多的民夫进来。  

再看看自己这位眼睛还往城下瞟的小同乡,伯卒晃了晃脑袋,算了,反正这种事情,也轮不到自己操心。  

“你到底在看什么呢?”  

“水啊!头儿你没发现,这几天越来越热了么?站在这里,都快要被烤熟了。”  

伯卒抬头看看天,抹了一把汗,“这天闷热闷热的,估计是快要下雨了。”  

小同乡指了指下方,“我不是说这个啊,我是说,城下这个水,好像越来越少了,怪不得这么热。”  

渔阳古关建在鲍丘水西岸,平日里有水汽上来,就算不凉爽,那也不至于太过炙热。  

但随着水位的下降,再加上这几日日头强烈,所以感觉要比平常热了许多。  

“嗯?”伯卒闻言,再次探头往下面看了一眼,“你不说我还没注意到,这水确实比往常少了许多。”  

“是吧,你也觉得奇怪吧?”  

“不奇怪。”伯卒摇头,“你啊,还是太年轻。这多年来,你见过有几个好年景?”  

“要么大旱起蝗灾,要么大涝起水灾,要么冷得出瘟疫,根本就不让人好好过日子,这世道,难啊!”  

“虽然按理来说,这鲍丘水至少再过一个月,水量才会减少,但你不知道,就在前年秋日,它还发过大水呢。”  

伯卒说着,再往某个方向呶呶嘴,“前年那场大水,胡人过不来,商队出不去,听说连王使君都惊动了。”  

听说自从汉军吞并了并州之后,整个大魏,就靠幽州东北边两三个关口从塞外买些马匹。  

一旦关口出了问题,塞外的马匹进不来,幽州刺史王雄自然要着急。  

“所以啊,这老天不正常,你能有什么办法?”  

听到伯卒这么一说,让小同乡顿时就是想起了早几年家里因为蝗灾而饿死人的事,没有再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