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章 鲍丘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巢为眼,逆风而建,避硫毒如避火。”  

说完,抬头看看天,最后一缕金线已经坠入远山。  

暮色四合处,仍有不肯褪去的金红色在云层褶皱里明明灭灭,仿佛天空正吞咽着无数枚将熄未熄的灰烬。  

此时的西天,已经烧成了熔金的坩埚,云絮呈现出鱼鳞状,层层叠叠,如同浸透了橙红与粉紫的釉彩。  

晚霞,很美。  

映在镇东将军脸上,让镇东将军的脸庞镀上了一层金色。  

镇东将军脸上露出了罕见的笑容,笑得比晚霞还美:  

“好好休息,明日午时入谷!”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第二日,还没等到午时,日头已经变得火辣辣的。  

裴秀抹了一把汗,喃喃地说道:  

“这日头,简直比火还热,其实要我说,还不如在山谷里放一把火,什么毒气都没了。”  

站在裴秀旁边的赵广闻言,一巴掌把他打了个趄趔:  

“不能放火!这里说不定离逆贼有多远,一放火,十有八九就会引起贼人的注意。”  

“我就是说说!”裴秀重新站稳,扶着脑袋,不满地看了一眼赵广。  

“说说也不行,动摇军心!”赵广瞪了他一眼,“在这个时候,再有意见,也要憋在心里,必须完全服从关帅的军令。”  

“最后检查一遍!”  

“出发!”  

“走!”  

裴秀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差点被满鼻的浓郁尿骚味呛住。  

匆匆地把沾了尿的湿布蒙住口鼻子,跟着大队人马进入山谷里。  

走在最前面带路的老祝巫,举着火把,时不时俯身观察地面。  

硫磺雾霭中,零星的红光在岩缝间闪烁——这是目前唯一能看到生活在山谷里活物,红色蚁虫。  

这些嗜热的小虫正排成扭曲的队列,绕过一片看似平坦的砂地,钻进峭壁底部的巢穴。  

镇东将军用剑尖挑起一抔蚁巢土,焦黑的颗粒中夹杂着蝙蝠粪——这是火蚁用来中和硫毒的天然滤料。  

老祝巫有些含糊的声音响起:“凡有蚁道处,毒雾稀薄三尺,循迹而行!”  

将士们踩着蚁道蜿蜒前进,靴底不时碾碎来不及撤退的火蚁。  

最凶险的杀机藏在蚁道尽头。  

当战马的铁蹄踏上某处岩板时,只听见细微的“咔嗒“声——像饿狼咬碎羊膝骨。  

“退!“有经验的老卒嘶吼着拽住缰绳,却已迟了。  

岩板轰然碎裂,沸腾的泥浆从地缝喷涌而出,三名骑兵连人带马坠入沸潭。  

战马的哀鸣戛然而止,因为石硫黄泥浆已烫伤它们的声带,只余下快要半生半熟的尸体在咕嘟冒泡的泥潭中沉浮。  

“红蚁是地母的睫毛。”老祝巫跪下来看着正在疯狂逃窜的火蚁,“睫毛动了,地母就在眨眼。”  

“地火龙已经醒过来了”另外一个胡人向导颤抖着指向塌陷边缘。  

那里裸露着暗红色的地脉石,石缝中蒸腾的热气扭曲了光线,仿佛真有条赤龙在岩层下翻身。  

赵广冲上前,一把拎起老祝巫,低吼道:  

“大汉将士只相信皇天后土,只相信昊天上帝,不相信你们嘴里的什么地母!快想办法!”  

“红蚁!找到红蚁,跟着它们!”  

老祝巫突然指向还没有被泥浆波及的红蚁巢穴,幸存的红蚁正沿着山谷一边疯狂逃窜——它们选择的路线,就是安全的路线。  

“跟上,不要靠近泥潭!”  

还没有等所有人经过泥潭,看似坚硬,实则脆薄的地面,又塌陷了一大片。  

只见岩壁根部裂开一道缝隙,一开始汇入山谷,却又不知什么时候消失的河流,此时变成暗河从地底喷涌而出。  

只是颜色不再正常,而是变成了肉眼可见的淡黄色,  

“地火!是地龙动了!”  

突如其来的异象,让士卒本能地后退,没想到却撞上岩壁剥落的硫磺结晶,淡黄色晶体碎成齑粉,混着雾气钻入鼻腔。  

士卒突然掐住自己的喉咙,指缝里渗出黑血。  

“掩好口鼻!不要扯掉面巾!”  

“走,快走!”  

暗河越涌越多,随着水流不断增多,带着蒸腾的热气,让原本石硫黄雾气变得稀薄而看清四周的山谷,再次有被雾气笼罩的趋势。  

“不要在这里停留!”  

所幸坍塌的地方只有一处,再加上有红蚁的指引,大部分人马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地通过了最危险的地段。  

不幸的是,就算早有准备,仍然有近两百人,永远地留在了山谷里。  

越往前走,那股刺鼻的雾气越是稀薄,直至完全消失,前方突然隐隐传来水流声。  

“将军,有活水!“先锋士兵的欢呼在谷中回荡。  

镇东将军循声望去,但见时隐时现的暗河,此时终于不再遮遮掩掩,而是毫不顾忌地露出了全部面目,顺着山谷,奔流向前。  

关将军一把扯掉面巾,快步上前,掬起清水,往自己的脸上一阵猛泼。  

也不知是不是错觉,还是在山谷里呆得久了,总觉得山溪似乎仍带着淡淡的石硫黄味。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  

老祝巫同样是跪在水流边,一边拼命咳嗽,一边说道:  

“只要见到活水,就说明我们快要走出去了。”  

“将军,前面好像有光!”  

仿佛验证老祝巫的话,有眼尖的士卒很快指着前方叫道。  

把自己脸庞洗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