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2章 鱼与熊掌(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人来说,当然也有不为外人道的秘密目的:  

不能直接改造太原地主阶级的肉体和精神,那就改变他们的阶级。  

从不思进取,目光短浅的局限性变成和自己一样的天生具有软弱性,那也是一种进步。  

祖师爷也说了,朋友要搞得多多的,敌人要搞得少少的。  

五万劳力,就是冯某人下的饵,已经算是下了不小的本钱。  

听了冯阿弟的谋算,正人君子诸葛长史神情极为复杂。  

他本以为,大战当前,阿弟应该是劳心劳力,费尽心思,想着如何打通太行山陉道,收复河北。  

没想到他在战事毫无进展的时候,居然还有心思要整治太原?  

还是说…  

诸葛长史心底突地有一个念头一闪而过:  

“阿弟,莫不成这一次东征,其实,”  

说着,他看了一下门口,确定没人,屋内唯一站着的,又是自己的亲兄弟,这才把身子尽量地侧向冯大司马,同时压低了声音:  

“其实是意在太原?亦或者说是并州?”  

世人对诸葛乔的评价是“乔才不及兄”。  

但比起诸葛瞻太过年幼,诸葛乔早年可是有机会受到诸葛亮亲自教导的。  

且他先是被丞相安排在汉中转运各处,后又被下放到南中,甚至丞相去世都没有能及时赶回来。  

南中是什么样的地方且不说,汉中在冯某人献毒计之前,也不什么好地方。  

汉中一役,看似先帝得胜,夺得了汉中,实则曹操也没有亏多少——曹操早就把汉中百姓强行迁走了。  

那个时候的汉中,除了驻军,百姓都难得一见,可见其荒芜程度。  

诸葛乔能在汉中和南中呆这么些年,又都是在基层接触实务,是真在吃苦。  

就算是能力再怎么不出众,但当政经验在同辈人当中,是少有人能之与相比的。  

更何况他只是比不过诸葛恪,又不是和普通人相比。  

所以这么多年从基层一步一步走上来,他能想到这一点,并不突兀。  

此话一出,就连站着旁听的诸葛瞻,亦是猛地瞪大了眼,有些不可思议的看向冯大司马。  

“阿兄你这…想得有点少了吧?”  

冯大司马看起来似乎有些是哭笑不得,  

“我又不是宇文述,陛下也不是杨…咳,我是说,就算是我意在并州,难道还需要如此兴师动众,率大军驻于太原?”  

“宇文述是谁?”  

诸葛乔一时没转过弯来,下意识问了一句。  

心里又觉得哪里不对。  

看着自家兄长实在过于实诚,诸葛瞻终于忍不住开口提醒了一句:  

“山长的意思是,阿兄想得太少?”  

诸葛乔这才猛地反应过来:  

“阿弟,你难道真的是意在并州?”  

“我意在河北啊,并州次之,”冯大司马理所当然地回答道,“不然我为什么要选择太原来驻扎大军?”  

“还有,阿兄,你回去后,告诉那些人,就说此事我应下了,然后你与他们早些把契书定下来,把此事做成定局。”  

冯大司马轻轻地敲了敲桌面,仿佛在说一件平常的事:  

“如此一来,他们日后敢反悔,我自会教他们做人。”  

诸葛长史看着冯大司马,嘴里喃喃地说道:  

“阿弟,果真是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取错的名号啊…”  

够了啊阿兄!  

这已经是第二次了,要不是看在叫你一声阿兄的身上,信不信老夫我现在就让你看看什么叫心狠手辣?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