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汝父去也(3/4)
十年以后,庆国的人口将会成倍数增长。
到时候,庆国土地上的产出,恐怕就不足以供养庆国国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所以捕鱼也可以发展发展。
庆国有最好的大船,借着大船之便,庆国捕鱼有大利可图。
国主既然舍得花钱,那能为庆国以后铺路的事情,你就应该多做,千万不要跟国主客气。”
梁适沉吟了一会儿,感慨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苏洵苦笑了一声,“我这番道理,不止说给了你一个人听,可愿意听,愿意信的人,只有你。”
梁适愣了一下,看向了寇季。
苏洵失笑道:“你别看他,他的想法比我还夸张,别人都觉得荒诞离奇。”
梁适迟疑了一下,试探的问道:“所以…我可以放开了花?花万万贯也可以?”
苏洵摇摇头,道:“万万贯你就别想了。庆国才多大一点地方,三千万贯足以将国主设想的,还有我刚才告诉你的事情办完。
所以你放开手脚花可以,但千万别贪污,最好能看紧手底下的人,让他们也别贪污。
你们要是贪了,国主恐怕就要请包拯那头倔驴出山查贪了。
在大宋,包拯查过的案子,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
你们那点道行,根本瞒不住他。”
梁适一脸尴尬,“我从未有此想法。”
寇季笑着道:“你是我祖父的得意门生,又帮着天赐治理此地多年。他们二人信得过你,我自然信得过你。
你只管放开手脚去做。
不要怕花钱。
咱们庆国别的没有,就是钱多,还有无数人等着给我们送钱上门呢。”
梁适正色道:“臣明白了,多谢国主信任。”
寇季摆摆手,示意梁适可以下去休息了。
梁适走后。
苏洵一脸感慨的道:“在小地方待久了的人,就是没有多少魄力。你要是敢让我主持此事,敢告诉我随便花,我能将你上万万贯钱话的一干二净。”
寇季翻了个白眼,“徐徐图之,方是正道。我已经将庆国的发展提了一大节了。再猛提好几大节的话,百姓们很难适应。
再说了,我们必须将罪籍全部消化完了以后,才能大幅度提升庆国的一切。
在罪籍没有消化完之前,大幅度提升庆国的发展,两极化会十分严重。
到时候肯定会闹出大的矛盾,最后会发展成刀兵相见。
一旦死的人多了,仇恨的种子也就埋下去了。
到时候再想消除,可就难了。”
“两极化?”
苏洵狐疑的看向了寇季。
他对这个词一知半解。
寇季笑着道:“两极化,就是贫富两极化。一旦庆国发展的过猛,宋人会变的十分富庶,而罪籍依旧一无所有。
当罪籍对现状不满的时候,就会闹事,甚至于造反。
就像是大宋的地主和佃户。”
苏洵若有所思的点头。
苏洵点过头以后,看向了寇季问道:“柳永那个憨货你打算如何处置?”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我已经派人去接他了。”
苏洵感慨道:“原以为时隔多年,柳永的性子变了许多。没想到柳永还是那个柳永,脾气上来了,真的是什么都敢说。”
寇季苦笑着摇摇头,没有言语。
月前的时候,汴京城的天赐钱庄的人送了一封信到庆国。
里面的内容让寇季和苏洵二人哭笑不得。
寇季、苏洵、包拯、狄青三人离京以后,大宋朝堂上的要职出现了空缺。
大宋总理大臣一职,被彻底裁撤。
大宋三院和大宋官家赵祯商议了一下后,调遣了韩琦和柳永入京,接替了苏洵和包拯的职位。
韩琦得到了入朝的诏书以后,激动的涕泪横流,马不停蹄的就往汴京城里赶。
柳永对朝廷的诏书就有些不屑一顾。
他在得知了寇季离开了大宋以后,心里就十分不痛快。
不明真相的他,以为是赵祯卸磨杀驴,所以心怀不满。
他磨磨蹭蹭的入了汴京城,稍微打听了一下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事情的真相跟他猜测的大大的不同。
寇季之所以离开了汴京城,离开了大宋,不仅是被赵祯伤了,还被满朝文武给算计了。
柳永恼了,提起笔就在东华门前的一处石壁上,挥毫了一首词。
词名叫做《鹤冲天·汝父去也》,里面有一句非常狂傲,非常得罪人的话。
唤作‘古今帝王不容人,只留小人居高堂,忠良伤,奸佞笑。彼其娘之,汝父去也…’
好家伙,此词一出,算是将大宋朝堂上所有人给骂光了。
柳永写完词以后,笔一扔,官服一拔,潇洒的离开了东华门。
大宋朝堂上的文武看到了那词以后,差点没被气死。
弹劾柳永的奏疏如同雪片一般飘进了宫。
直言柳永犯上。
刑法司的人不等朝廷下旨,就冲到了柳永府上,将柳永一家子人给擒获。
柳永也不怂,带着一家子人就住进了汴京城的大牢。
刑法司的人之所以敢不等朝廷下旨就抓人,其一是因为柳永的词有犯上之嫌,其二就是柳永拔了官服潇洒而去。
寇季在大宋的时候,曾经因为大宋官员离任的时候过于潇洒,专门定下了相应的律法。
也就是说柳永未经朝廷许
到时候,庆国土地上的产出,恐怕就不足以供养庆国国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所以捕鱼也可以发展发展。
庆国有最好的大船,借着大船之便,庆国捕鱼有大利可图。
国主既然舍得花钱,那能为庆国以后铺路的事情,你就应该多做,千万不要跟国主客气。”
梁适沉吟了一会儿,感慨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苏洵苦笑了一声,“我这番道理,不止说给了你一个人听,可愿意听,愿意信的人,只有你。”
梁适愣了一下,看向了寇季。
苏洵失笑道:“你别看他,他的想法比我还夸张,别人都觉得荒诞离奇。”
梁适迟疑了一下,试探的问道:“所以…我可以放开了花?花万万贯也可以?”
苏洵摇摇头,道:“万万贯你就别想了。庆国才多大一点地方,三千万贯足以将国主设想的,还有我刚才告诉你的事情办完。
所以你放开手脚花可以,但千万别贪污,最好能看紧手底下的人,让他们也别贪污。
你们要是贪了,国主恐怕就要请包拯那头倔驴出山查贪了。
在大宋,包拯查过的案子,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
你们那点道行,根本瞒不住他。”
梁适一脸尴尬,“我从未有此想法。”
寇季笑着道:“你是我祖父的得意门生,又帮着天赐治理此地多年。他们二人信得过你,我自然信得过你。
你只管放开手脚去做。
不要怕花钱。
咱们庆国别的没有,就是钱多,还有无数人等着给我们送钱上门呢。”
梁适正色道:“臣明白了,多谢国主信任。”
寇季摆摆手,示意梁适可以下去休息了。
梁适走后。
苏洵一脸感慨的道:“在小地方待久了的人,就是没有多少魄力。你要是敢让我主持此事,敢告诉我随便花,我能将你上万万贯钱话的一干二净。”
寇季翻了个白眼,“徐徐图之,方是正道。我已经将庆国的发展提了一大节了。再猛提好几大节的话,百姓们很难适应。
再说了,我们必须将罪籍全部消化完了以后,才能大幅度提升庆国的一切。
在罪籍没有消化完之前,大幅度提升庆国的发展,两极化会十分严重。
到时候肯定会闹出大的矛盾,最后会发展成刀兵相见。
一旦死的人多了,仇恨的种子也就埋下去了。
到时候再想消除,可就难了。”
“两极化?”
苏洵狐疑的看向了寇季。
他对这个词一知半解。
寇季笑着道:“两极化,就是贫富两极化。一旦庆国发展的过猛,宋人会变的十分富庶,而罪籍依旧一无所有。
当罪籍对现状不满的时候,就会闹事,甚至于造反。
就像是大宋的地主和佃户。”
苏洵若有所思的点头。
苏洵点过头以后,看向了寇季问道:“柳永那个憨货你打算如何处置?”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我已经派人去接他了。”
苏洵感慨道:“原以为时隔多年,柳永的性子变了许多。没想到柳永还是那个柳永,脾气上来了,真的是什么都敢说。”
寇季苦笑着摇摇头,没有言语。
月前的时候,汴京城的天赐钱庄的人送了一封信到庆国。
里面的内容让寇季和苏洵二人哭笑不得。
寇季、苏洵、包拯、狄青三人离京以后,大宋朝堂上的要职出现了空缺。
大宋总理大臣一职,被彻底裁撤。
大宋三院和大宋官家赵祯商议了一下后,调遣了韩琦和柳永入京,接替了苏洵和包拯的职位。
韩琦得到了入朝的诏书以后,激动的涕泪横流,马不停蹄的就往汴京城里赶。
柳永对朝廷的诏书就有些不屑一顾。
他在得知了寇季离开了大宋以后,心里就十分不痛快。
不明真相的他,以为是赵祯卸磨杀驴,所以心怀不满。
他磨磨蹭蹭的入了汴京城,稍微打听了一下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事情的真相跟他猜测的大大的不同。
寇季之所以离开了汴京城,离开了大宋,不仅是被赵祯伤了,还被满朝文武给算计了。
柳永恼了,提起笔就在东华门前的一处石壁上,挥毫了一首词。
词名叫做《鹤冲天·汝父去也》,里面有一句非常狂傲,非常得罪人的话。
唤作‘古今帝王不容人,只留小人居高堂,忠良伤,奸佞笑。彼其娘之,汝父去也…’
好家伙,此词一出,算是将大宋朝堂上所有人给骂光了。
柳永写完词以后,笔一扔,官服一拔,潇洒的离开了东华门。
大宋朝堂上的文武看到了那词以后,差点没被气死。
弹劾柳永的奏疏如同雪片一般飘进了宫。
直言柳永犯上。
刑法司的人不等朝廷下旨,就冲到了柳永府上,将柳永一家子人给擒获。
柳永也不怂,带着一家子人就住进了汴京城的大牢。
刑法司的人之所以敢不等朝廷下旨就抓人,其一是因为柳永的词有犯上之嫌,其二就是柳永拔了官服潇洒而去。
寇季在大宋的时候,曾经因为大宋官员离任的时候过于潇洒,专门定下了相应的律法。
也就是说柳永未经朝廷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