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9章 红妆红妆(3/4)
这些…”
寇季盯着包拯道:“以后蒙学的贫寒学子可以适当的资助一些,但不能过多。那些吃不起饭的,就别怜悯。
你也是聪明人,你应该知道,在如今的大宋,有手有脚的都吃得起饭。
吃不起饭的就是赌鬼。
穷人早就被迁移到边陲去了。”
包拯点头笑道:“学生自然知道。学生还没有慷慨到怜悯那些不该怜悯的人。说起来学生要钱也没用。等絮儿入了府,吃穿用度自有她供,她的钱我又动不了。”
寇季笑骂道:“你还真是不害臊?”
包拯笑着道:“没什么害臊的,多救一个人,多一个读书人,学生就心安一分,脸皮什么的哪里比得上人命和人的前程。”
寇季不屑的道:“刚入京那会儿,还在我府上自爱自怜,说什么不能给人家幸福,现在倒是絮儿絮儿的叫亲热。”
包拯脸色有点尴尬。
寇季瞪了包拯一眼,“你的聘礼虽然薄了一些,但心意官家能感受到。滚回去准备吧。”
包拯点点头,离开了寇府。
寇季拿着包拯的家当入了宫。
赵祯对包拯寒酸的聘礼十分无语,但他也清楚这是包拯能拿出的所有。
议事堂内。
赵祯随手把玩着包拯送的聘礼,又好气又好笑的道:“朕就没见过比他还穷的官儿。”
寇季笑着道:“臣见过,张知白比包拯还穷。”
赵祯翻了个白眼,“张知白接济贫寒的读书人,接济的也是乡亲。虽说无财无功可得,却能得名。
他呢?
什么地方的贫寒读书人都接济,还不留名。
如此臣子,朕倒是喜欢,甚至每日赐他几道宫里的菜,朕都不会觉得麻烦。
可是做妹婿,朕总觉得心里堵得慌。”
寇季笑眯眯的道:“那这聘礼,臣拿回去,免得他穷死。”
赵祯果断拒绝道:“就让他穷死好了,反正絮儿有朕给的体己钱,恶不到。”
寇季好笑的道:“官家还能看上这点微不足道的钱财?”
赵祯哼哼着道:“他的宅子可值不少钱。”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那可是官邸,他又不能发卖。”
“陈琳,将东西拿去给杜太妃过目。杜太妃要是留下了,那就让那个姓包的穷死吧。”
赵祯将包拯的聘礼交给了陈琳,然后对寇季道:“四哥,太妃的主,朕可不能做,那可是太妃的亲闺女。
所以太妃要是收下了聘礼,那朕也不能拿回来。”
寇季摇头笑道:“官家此举就有些恶趣味了。”
赵祯笑眯眯的道:“官邸的房契没了,朕倒是想看看他回头怎么跟朕交代。”
寇季苦笑着摇摇头。
寇季看得出,赵祯对包拯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如此臣子,该爱,恨是因为如此妹婿,该恨。
他一时半会也找不到收拾包拯的机会,所以只能恶趣味的给包拯添一点麻烦。
陈琳拿着包拯的聘礼离开以后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又拿着聘礼回到了议事堂。
赵祯见盒子似乎没有动过,疑问道:“太妃没收?”
陈琳苦笑着道:“不仅没收,还给添满了。”
“打开!”
“喏…”
陈琳打开了盒子,盒子里面被塞的满满的。
有一叠交子,数额都不小。
还有一些价值连城的小东西,比如一颗圆溜溜的走盘珠。
赵祯盯着那盒子,就觉得妹子嫁亏了,亏到姥姥家了。
杜太妃终究是长辈,不仅没收聘礼,还添了十倍的回去,赵祯就不好再动。
寇季看出了赵祯的窘迫,笑着道:“早知道娶公主能发家,臣刚入汴京城那会儿,就应该娶个公主。
然后就能躺在府里混吃等死。”
赵祯瞥了寇季一眼,没好气的道:“你是存心在气朕。”
赵祯吩咐陈琳将盒子交给了寇季,丢下了一句话,离开了议事堂。
“既然杜太妃已经添了嫁妆,那朕就不会再添分毫…”
赵祯话说的格外大气。
但是当晚就有宦官架着大车,拉了三十车东西,送到了寇府。
赵絮被削了公主尊位,赵祯没办法依照皇家礼节将她嫁出去。
所以就让赵絮认了寇季做义兄,将嫁妆送到了寇季府上,由寇季这个义兄给添上去。
诚如寇季所言。
包拯和赵絮事情在民间传扬了十多日以后,就有一位老翁,奔到了皇城前的登闻鼓处,敲响了登闻鼓。
八十多岁的人瑞敲登闻鼓,可没人敢拦,更没人敢伤其分毫。
人家敲了登闻鼓以后,就往登闻鼓前面一站,一动不动。
最后还是陈琳架着车,亲自将人请进了宫。
老翁入宫以后,强烈的要求赵祯成全有情人,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于是乎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从宫里传出来。
大致就是八十多岁的人瑞说服了赵祯,让赵祯成全了包拯和赵絮。
赵祯被人瑞感动,答应将赵絮嫁给了包拯。
汴京城的百姓得知此事以后,一片叫好声。
有道是鸾凤非梧桐不落,如今有奇鸾凤落入草窝,是百姓们最喜闻乐见的。
皇家送了百姓数十年炭薪,也没有拉近皇家跟百姓的距离。
反倒是一次嫁女,让皇家和百姓的拉近了距离。
赵祯答应人瑞的次日,便派遣官员将婚书送到了寇府。
寇季盯着包拯道:“以后蒙学的贫寒学子可以适当的资助一些,但不能过多。那些吃不起饭的,就别怜悯。
你也是聪明人,你应该知道,在如今的大宋,有手有脚的都吃得起饭。
吃不起饭的就是赌鬼。
穷人早就被迁移到边陲去了。”
包拯点头笑道:“学生自然知道。学生还没有慷慨到怜悯那些不该怜悯的人。说起来学生要钱也没用。等絮儿入了府,吃穿用度自有她供,她的钱我又动不了。”
寇季笑骂道:“你还真是不害臊?”
包拯笑着道:“没什么害臊的,多救一个人,多一个读书人,学生就心安一分,脸皮什么的哪里比得上人命和人的前程。”
寇季不屑的道:“刚入京那会儿,还在我府上自爱自怜,说什么不能给人家幸福,现在倒是絮儿絮儿的叫亲热。”
包拯脸色有点尴尬。
寇季瞪了包拯一眼,“你的聘礼虽然薄了一些,但心意官家能感受到。滚回去准备吧。”
包拯点点头,离开了寇府。
寇季拿着包拯的家当入了宫。
赵祯对包拯寒酸的聘礼十分无语,但他也清楚这是包拯能拿出的所有。
议事堂内。
赵祯随手把玩着包拯送的聘礼,又好气又好笑的道:“朕就没见过比他还穷的官儿。”
寇季笑着道:“臣见过,张知白比包拯还穷。”
赵祯翻了个白眼,“张知白接济贫寒的读书人,接济的也是乡亲。虽说无财无功可得,却能得名。
他呢?
什么地方的贫寒读书人都接济,还不留名。
如此臣子,朕倒是喜欢,甚至每日赐他几道宫里的菜,朕都不会觉得麻烦。
可是做妹婿,朕总觉得心里堵得慌。”
寇季笑眯眯的道:“那这聘礼,臣拿回去,免得他穷死。”
赵祯果断拒绝道:“就让他穷死好了,反正絮儿有朕给的体己钱,恶不到。”
寇季好笑的道:“官家还能看上这点微不足道的钱财?”
赵祯哼哼着道:“他的宅子可值不少钱。”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那可是官邸,他又不能发卖。”
“陈琳,将东西拿去给杜太妃过目。杜太妃要是留下了,那就让那个姓包的穷死吧。”
赵祯将包拯的聘礼交给了陈琳,然后对寇季道:“四哥,太妃的主,朕可不能做,那可是太妃的亲闺女。
所以太妃要是收下了聘礼,那朕也不能拿回来。”
寇季摇头笑道:“官家此举就有些恶趣味了。”
赵祯笑眯眯的道:“官邸的房契没了,朕倒是想看看他回头怎么跟朕交代。”
寇季苦笑着摇摇头。
寇季看得出,赵祯对包拯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如此臣子,该爱,恨是因为如此妹婿,该恨。
他一时半会也找不到收拾包拯的机会,所以只能恶趣味的给包拯添一点麻烦。
陈琳拿着包拯的聘礼离开以后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又拿着聘礼回到了议事堂。
赵祯见盒子似乎没有动过,疑问道:“太妃没收?”
陈琳苦笑着道:“不仅没收,还给添满了。”
“打开!”
“喏…”
陈琳打开了盒子,盒子里面被塞的满满的。
有一叠交子,数额都不小。
还有一些价值连城的小东西,比如一颗圆溜溜的走盘珠。
赵祯盯着那盒子,就觉得妹子嫁亏了,亏到姥姥家了。
杜太妃终究是长辈,不仅没收聘礼,还添了十倍的回去,赵祯就不好再动。
寇季看出了赵祯的窘迫,笑着道:“早知道娶公主能发家,臣刚入汴京城那会儿,就应该娶个公主。
然后就能躺在府里混吃等死。”
赵祯瞥了寇季一眼,没好气的道:“你是存心在气朕。”
赵祯吩咐陈琳将盒子交给了寇季,丢下了一句话,离开了议事堂。
“既然杜太妃已经添了嫁妆,那朕就不会再添分毫…”
赵祯话说的格外大气。
但是当晚就有宦官架着大车,拉了三十车东西,送到了寇府。
赵絮被削了公主尊位,赵祯没办法依照皇家礼节将她嫁出去。
所以就让赵絮认了寇季做义兄,将嫁妆送到了寇季府上,由寇季这个义兄给添上去。
诚如寇季所言。
包拯和赵絮事情在民间传扬了十多日以后,就有一位老翁,奔到了皇城前的登闻鼓处,敲响了登闻鼓。
八十多岁的人瑞敲登闻鼓,可没人敢拦,更没人敢伤其分毫。
人家敲了登闻鼓以后,就往登闻鼓前面一站,一动不动。
最后还是陈琳架着车,亲自将人请进了宫。
老翁入宫以后,强烈的要求赵祯成全有情人,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于是乎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从宫里传出来。
大致就是八十多岁的人瑞说服了赵祯,让赵祯成全了包拯和赵絮。
赵祯被人瑞感动,答应将赵絮嫁给了包拯。
汴京城的百姓得知此事以后,一片叫好声。
有道是鸾凤非梧桐不落,如今有奇鸾凤落入草窝,是百姓们最喜闻乐见的。
皇家送了百姓数十年炭薪,也没有拉近皇家跟百姓的距离。
反倒是一次嫁女,让皇家和百姓的拉近了距离。
赵祯答应人瑞的次日,便派遣官员将婚书送到了寇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