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6章 善意的谎言(3/4)
西方人就不同,他们没有那么多道德方面的约束,所以他们敢在人身上做任何事。
所以在外科上,西方人确实要领先一些。
当然了,此说法仅存在于医师之间。
因为在医师之外,有仵作,以及帮帝王将相做殉葬品的匠人,不在此列。
仵作剖尸不必多说。
帮帝王将相做殉葬品的匠人,在人身上什么都干过。
而杏林中的人,最不屑的就是跟这些人交流。
在杏林中人眼里,无论是仵作,还是为帝王将相做殉葬品的匠人,都是刽子手、屠夫、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东西。
对,就是东西,连人都不算。
这些东西,寇季自然不会告诉他们三人。
三个小家伙脑补了中医和西医治疗外伤的结果以后,选择了相信寇季的话。
大食学问却有可取之处。
倒不是说他们相信西医在外科上技高一筹。
他们是相信寇季在这种事情上不会欺骗他们。
法医馆并不是什么军事重地。
相反,法医馆是一个很开明的地方。
它欢迎所有有兴趣的人进去了解。
所以他们三个人完全可以去法医馆求证。
曾巩在接受了大食学问有可取之处以后,沉声道:“纵然大食学问在我大宋有可取之处,也不好传播。
我大宋文人拿到了大食人著的书籍,必然会弃之如履。”
王安石沉吟着道:“不是所有人都会对之弃之如履,若是对我有用,对大宋有用,我愿意学。”
曾巩皱眉道:“可一旦传扬出去,我们会遭到人敌视。”
在学问方面,历朝历代的人都很有趣。
他们既自私,又慷慨。
自己人要学,他们就设下重重障碍,讲究什么法不可轻传。
他们需要学生们献上慷慨的礼物,才会传学生学问。
但并不会传授核心。
核心的学问,唯有被他们选中的英才,才有资格学习。
比如寇准注的经书。
目前为至,只有文昌学馆的学生,在得到了奖励的时候,才有资格去文昌学馆的藏书楼借阅。
但是对外人却十分慷慨。
但凡是有番邦使节,想要学习大宋学问。
大宋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敞开了让他们阅读,只要他们表现的足够谦卑。
大宋仅有一小部分人轻易不将自己的学问示人。
不仅如此,他们对自己的学问有着充足的信心,对别人的学问却不屑一顾。
有时候还会产生争斗。
像是异族的学问,在他们眼里,就是异端。
不被他们认可。
一旦有人传播,立马会被定为异端,被所有人针对。
有人或许觉得这可笑。
但这就是事实。
任何进入到中原的文化,只有被中原文化同化的份儿,没有说是中原文化被其同化的份。
佛家在入了中原以后,若不是逐渐的推行了汉化,它不可能在中原立足。
所以曾巩的担忧并不多余。
王安石迟疑了一下,道:“我们可以将其做一些注解,然后再将其宣扬出去。”
曾巩再次摇头。
陆九渊还没有出生,他的那句‘我注六经,六经注我’还没有被奉为名言。
所以读书人的包容性还不是那么强。
王安石见着曾巩沉默不语,见到了寇季笑眯眯的盯着他,就咬了咬牙,沉声道:“那就当成是我们自己写的,宣扬出去。
我们只需要取其中有用的就行。”
在这个剽窃别人作品会毁掉名声的时代,王安石能当着寇季的面说出这话,是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的。
他说完话以后,就盯着寇季,揣测不安。
“哈哈哈…”
寇季放声大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李代桃僵,不错不错。”
王安石见寇季笑了,心头一松。
知道寇季并不会因此责怪他。
曾巩听到了寇季十分赞赏王安石文贼行径,眉头皱成了一团。
他是个君子,不喜欢这种做法。
赵润更关心他能不能加入到其中,能不能著几本书,挂上自己的名字,也好让人觉得他很有学问。
寇季没有搭理赵润胡言乱语。
著书,不是说谁都能著的。
一个不学无术,又没有地位的人,著出的书,没人去看。
唯有挂着大学问家的名头,或者身居高位的人,著出的书,才会被人重视。
赵润虽然有地位,但是他的地位来源于血脉,而非他自身。
而他的血脉也决定了他即便是成为大学问家,也要矮人三分。
就像是历朝历代,有很多龙子龙孙在学问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他们在学问上的名头,远远没有臣子响亮。
比如明朝那两位在植物学和音律学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王爷。
后世之人,除非是学植物学和音律学的,不然没几个人知道他们的名字。
所以,赵润著书,寇季根本不关注,他更关注曾巩。
“你是不是觉得,剽窃别人的学问,宣称是自己的,乃是贼人行径?”
寇季盯着曾巩问道。
曾巩几乎毫不犹豫的点点头。
寇季再次问道:“可我们不如此,如何将那些学问传播出去?我可以告诉你,在遥远的大食,有一座存书多达百万的藏书楼。
里面的学问是那片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