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1章 赵祯的郁闷(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黑汗国的将士,除了上马烧杀抢掠以外,什么也不会。  

大宋的将士,上马就是能征善战的悍卒,下了马人人都是伺候庄稼的好手。  

也正是因为如此,朝廷让他们种田的时候,他们就能种,还能种好。  

在一亩地产粮交够了朝廷的,剩下的可以当成货物卖给朝廷的政令激励下,将士们种田的情绪十分高涨。  

此事是寇季和赵祯经过了多番调查以后定下的。  

他们定下的标准,不仅确保了朝廷有得赚,也确保了将士们能捞到一点儿油水。  

就是这点油水,足够让军中上下的将士嗷嗷叫。  

他们有自己的军饷,再加上这么一点点外快,收入还是很丰厚的。  

每一个季度末,回家探亲的时候,给家里割一斤肉或者扯一尺布,看着家里的老人、妻子、孩子脸上灿烂的笑容,他们就算是再辛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大宋的男丁,甚至可以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男丁,都是这样的。  

自己在外面再苦再累,只要能用苦和累换来家里人灿烂的笑容,他们心里就暖烘烘的。  

寇季提出的从各地调遣地方兵只是权宜之计。  

但是足以应对交趾人手不足的情况。  

赵祯在和寇季商量妥当此事以后,就拉着寇季一起去用膳。  

吃过东西以后,又跟寇季一起商量了一下对蔡齐的封赏。  

如今的大宋是公平的,你付出了什么,就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虽然功利也一些,但总比光吃饭不干活要强。  

没人会对此事有所不满。  

也不会有人站出来指责什么。  

因为有资格用道德指责寇季和赵祯太功利的人,如今不是在天圣馆内研究学问,就是在各大书院里教书。  

名宿大儒,各有所求。  

所以他们向大宋贡献力量的方式不同。  

那些淡泊名利,甚至不喜欢跟人凑在一起研究学问的名宿大儒。  

在得知了大宋广推蒙学以后,也默默的站出来为大宋出了一把力。  

他们悄无声息的走进了各地的蒙学,成为了蒙学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先生。  

看着那些稚嫩的面孔跟着自己牙牙学语,心里十分舒爽。  

也正是因为如此,没有几个人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抨击寇季和赵祯。  

大宋要圣贤有圣贤,要教化有教化。  

特别是教化,做的比历朝历代都好。  

就凭借这一项功绩,足以让那些喜欢拿道德说话的人闭上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