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6章 刘亨的处境,赵祯的心思(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久的生存下去。  

就算后世子孙不成器,弄得大宋民怨沸腾,乱象丛生。  

也会有无数支汉家兵马,从遥远的边陲,赶到汴京城内,勤王扶政。”  

陈琳惊恐的瞪大眼,“官家要分封诸侯?!”  

赵祯苦笑了一声道:“不分能怎样?疆土打下来了,总不能在还给外人吧?就拿倭国而言,刘亨拿下了整个倭国,朕倒是想派人去治理。  

可你去问问满朝文武,有几个愿意去倭国的?  

就算有人肯去,那也不能代表朕就能像是治理我大宋其他地方一样治理倭国。  

从汴京城到倭国,往返一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朕的政令抵达倭国,坐镇倭国的人遵不遵从,朕也不一定知道。  

朕派去的人若是在倭国自立,封锁的海境,控制了倭国对外的喉舌,朕有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  

既然如此,朕干脆将倭国封出去好了。  

毕竟,朕将倭国封出去,既安抚了功臣,也得了钱财,还不用管倭国那些琐碎事。他在倭国做什么,对朕而言都无关紧要。  

可朕若是派人治理倭国,朕要时时刻刻操心着倭国地方的政务,若是被人自立了,那朕的脸面就会丢一个干干净净。  

更重要的是,此次一旦我大宋打赢了辽、黑汗、青塘,将会涌现出一大批封无可封的功臣。  

朕不厚赏他们,他们必然闹事。  

朕厚赏了他们,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成为新武勋、新皇亲国戚。  

朕活着的时候,还能压得住他们。  

朕要是死了,谁能压得住他们?  

到时候他们造反也罢,故态萌发成为大宋新的祸害也罢,朕都管不了。  

所以,将那些化外之地,分封给他们,得到的好处,远比将那些化外之地拿在手里要大。”  

陈琳听完了赵祯一席话,脑子晕晕乎乎的,不知道说什么。  

赵祯叹了一口气,也没有再多开口。  

对赵祯而言,大宋征得的每一份疆土,他都十分珍惜。  

因为在他手里征得的每一份疆土,都是他功绩的象征,都是他能留给子孙的珍贵的遗产。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也舍不得分封诸侯。  

可人力有穷时,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想要治理一个十分庞大的疆土,难如登天。  

这也是为何很多帝王夺下了许多疆土以后,情愿扶持地方势力去治理,也不愿意派人去治理的原因。  

太过庞大的疆土,有时候不仅不会成为一个国朝的国力,反而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国朝的负担。  

此外,在国朝进入衰弱期的时候,会迅速的失去对那些顾及不到的地方的统治。  

也会因此闹出不少惨剧。  

寇季曾经跟赵祯说过‘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的典故。  

赵祯就是仔细的研读了那一部分历史以后,才决定的分封诸侯。  

唐王朝鼎盛的时候,幅员辽阔,江山万里,多少能照顾到每一处疆土。  

可唐王朝进入到衰弱期以后,那些对长安而言,鞭长莫及的疆土,就成了敌人的乐园。  

从而造就了‘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的壮烈悲剧。  

若是唐王朝在最开始的时候,将其分封出去,给有能力、有功劳的能臣猛将的话。  

也许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或许分封出去的诸侯,不会在封地长长久久的存活下去。  

但至少在他们的治理下,当地的百姓会逐渐的汉化。  

在唐王朝失去了对各封地的统治以后,也不需要依靠一些老卒来守卫,更不可能出现孤立无援的场面。  

一旦敌人来犯,当地已经汉化的百姓,必然会加入到其中,守卫疆土。  

四周其他分封的诸侯,也会率兵来援。  

更重要的是,在唐王朝出现了叛乱的时候,唐王朝也能借着大义的名分,要求各地诸侯率领兵马入京勤王。  

所以,分封那些鞭长莫及的疆土,远比囫囵的吞到肚子里要强。  

赵祯正是权衡了利弊,借鉴了古往今来所有的王朝兴衰史以后,才动了将化外之地分封出去的心思。  

至于那些分封出去的诸侯,在化外之地坐大以后,反攻大宋的风险,赵祯其实不太担心。  

因为,分封给诸侯的化外之地,必然比大宋要小数十倍,甚至百倍。  

当地的百姓大部分也是化外之民。  

诸侯们到了化外之地,光是教化当地百姓,就需要数十年苦功。  

再扩张疆土,又得数十年。  

想要拥有反攻大宋的实力,至少也得等到百年,甚至数百年以后。  

至于百年,甚至数百年以后。  

大宋有没有实力能够抵御住诸侯们的反攻。  

赵祯一点儿也不在乎。  

因为他清楚,在乎也没有用。  

他凭借着分封诸侯,给子孙留下了一个比诸侯们大几十倍、大百倍的江山。  

他凭借着分封诸侯,给子孙留下了一个百年之内也不会担心外敌入侵的太平江山。  

他将诸侯分封在了那些化外苦寒之地,留给了子孙一片富饶的不像话的江山社稷。  

子孙若是守不住,他没脾气。  

可以说,他留给子孙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太平江山。  

子孙真要是守不住,只能怨自己子孙不成器,根本不能怨旁人。  

陈琳不知道赵祯心中所想,他见赵祯叹了一口气,不说话,以为赵祯心情不好,便低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