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4章 服软了(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场上的排兵布阵、兵法谋略的变化。  

寇季在拆分捧日军、调度永兴军将士的同时,也得考虑好分配好能熟练应用火器作战的各级武官。  

他必须做到在各级武官和火枪兵调到其他军以后,能快速的引导各军适应火器作战,学会用火器作战。  

寇季从邙山讲武堂里征调了几个已经熟悉了火器作战的先生,一起忙活了一个月,勉强才将捧日军和永兴军中的将士和各级武官,合理的分配到了各军。  

同时有从各军中调遣了人手,补足了捧日军和永兴军之后的空额。  

在寇季忙活的一个月时间内。  

佛家拥有十六处藏宝,并且已经被证实的消息传遍了天下。  

就在朝野上下对此将信将疑的时候。  

范仲淹在陕西府豳州开元寺内挖到了足足五百万贯的钱财的消息传进了京城,彻底坐实了佛家拥有十六处藏宝的消息。  

朝野上下一片哗然,纷纷惦记上了佛家的十六处藏宝。  

赵祯将范仲淹挖到的五百万贯钱财批给了范仲淹用于发展陕西府,在朝堂上没有掀起半点波澜。  

没人阻止,没人关注。  

因为对满朝文武而言,范仲淹挖到的那五百万贯钱财,纯粹是意外之财。  

意外之财得来的容易,大方的花出去自然也没人心疼。  

吕夷简三人虽然抠门,但他们甚至陕西府的情况,知道范仲淹需要那五百万贯引领陕西府的百姓发展,所以并没有阻止赵祯的决定。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目光都盯着佛家的其他十四处藏宝。  

一场发掘佛家藏宝的运动,在一夜之间,席卷了大宋。  

民间的草莽流寇,成为了天下所有寺庙的常客。  

各地官府也频繁的借着各种借口进入到寺庙里,挖掘起了宝藏。  

一时间,天下所有的庙宇沦为了是非之地。  

庙宇里的出家人被折腾的苦不堪言。  

就在庙宇里的出家人想方设法的应对此事的时候。  

又一场灾难降到了他们头上。  

赵祯暗中修习了某一座庙宇里的长寿之法,突然晕厥了过去。  

内廷、枢密院几位大佬震怒。  

下达旨意给地方,吩咐地方兵马再次兵围了天下庙宇。  

最后在某寇姓大佬善意的调解下,天下庙宇凑出了一笔巨款,才消除了灭顶之灾。  

出奇的是,在拿到了那笔巨款以后,晕厥了多日的赵祯,不药而愈。  

就在天下出家人刚松了一口气以后。  

赵祯再次修习某一座庙宇的长寿之法,吐血三升。  

然后,内廷和枢密院的几位大佬,再次震怒。  

又原样重复了一遍此前的行径。  

天下庙宇在凑出了一笔巨款以后,再次消除了灭顶之灾。  

他们也学乖了,知道朝廷在整治他们。  

于是乎一个个登上了寇府门户。  

向寇季献上了一份厚礼,祈求能将他们献上的长生长寿之法拿回去。  

有人甚至为此赌上了性命。  

寇府。  

寇季侧躺在摇椅上,盯着眼前的一张苦瓜脸的苦和尚,意外的道:“大师此前献上了长寿之法以后,不告而别。  

官家为此可没少责怪我。  

官家对大师献上的长寿之法,可是十分推崇。  

官家有意册封大师一二。  

大师既然现身了,那就随我入宫去领赏。”  

寇季嘴上说着要入宫,身子却躺在摇椅上一动也没动。  

苦和尚一脸悲苦,向寇季一礼,“真佛面前,贫僧不敢称大师。”  

寇季盯着苦和尚笑道:“我怎么就成真佛了?我既然是真佛,那天下的僧人是不是都该拜我?你们化缘化到的香油钱,是不是都该归我?  

如果是这样,那这个真佛我可以当。”  

苦和尚苦着脸,没有说话。  

寇季撇撇嘴,“事到如今,还舍不得那点俗物。”  

苦和尚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此前算计寇枢密,是贫僧不对。贫僧愿意以死抵罪,还请寇枢密高抬贵手,放我佛家一马。”  

寇季脸上浮起了一丝冷意,“你还知道你算计了我?那你还敢在我面前出现?”  

“阿弥陀佛,贫僧一时鬼迷心窍,愿意以命抵罪。”  

苦和尚宣了一声佛号,垂下了脑袋,摆出了一副任凭处置的姿态。  

寇季冷哼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我的命可比你的命金贵多了。你一条命,还不够偿还你的罪孽。”  

苦和尚垂着脑袋,一言不发。  

寇季盯着苦和尚道:“你一条命,外加天下所有僧众每年三个月徭役。”  

苦和尚猛然睁开眼,惊恐的盯着寇季,“寇枢密何必强人所难呢?”  

“强人所难?”  

寇季冷笑道:“和尚,你在跟我讲笑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服徭役乃是我大宋的律法,此前出家人以超脱世俗为名,拒绝服徭役,朝廷也没有追究。  

但朝廷不追究,不代表你们没有服徭役的责任。  

如今朝廷要追责,你们能避开吗?  

除非你们不承认是我大宋的百姓。”  

苦和尚张了张嘴,却不敢说话。  

他心里很清楚,他要是敢说方外之人不是大宋子民之类的话,寇季就能以此为借口,杀他一个尸山血海。  

在苦和尚,乃至大宋大多数人眼中,寇季信奉的是典型的内圣外王之道。  

在大宋境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