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8章 朝廷钱太多,也是一个麻烦(2/4)
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那些想去寇府捣鬼的人,估计还没有进门,就会被人打断腿挂在旗杆上。
寇季之所以没有出面奏请此事,主要是因为他掀开此事不太合适,也不会被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所重视。
因为他现在是枢密使,属于武臣,而非文臣。
武臣和文臣的职能有很大的差别。
武臣和文臣开口谈论政事,也有差别。
就拿兵事而言。
寇季若是出面奏请出兵攻打谁的话,朝野上下的反对声音会很小。
因为朝野上下都知道寇季的本领,也知道寇季是掌兵的,提出出兵攻打谁,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若是王曾等人出面奏请出兵攻打谁的话,朝野上下反对的声音会很大。
首先,武臣们会有强烈的抵触感。
文臣们会质疑他们是不是别有用心,也会质疑他们奏请的事情靠不靠谱。
所以清查天下庙宇的事情,张知白出面奏请,远比寇季出面奏请会有效。
虽说寇季出面奏请此事,也会过关。
但遭受到的阻力,肯定会比张知白出面奏请要大一些。
寇季和赵祯要做的事情很多,却没有多少时间,所以必须尽可能的减少阻力,缩短时间。
“此前垂拱殿议政的时候,官家已经决定,清查天下庙宇得到的钱财,全部用于推广蒙学。三位可别惦记这笔钱。”
寇季瞧着吕夷简三人的目光一直盯着大相国寺院子内钱财,就忍不住开口提醒了一句。
吕夷简三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因为仅仅一个大相国寺,就清查出了如此钱财,等清查完了天下庙宇以后,清查出的钱财,恐怕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数字。
如此钱财,仅用于蒙学推广,过于奢侈。
在大理和交趾大量钱财供应下,大宋的蒙学基本上已经走上了正轨。
蒙学前期投入最大,因为牵扯到要购地、要营造校舍、还要添置一些应有的东西。
但后期投入就没那么大了。
后期只需要对校舍进行维护,提供蒙学先生的俸禄,以及蒙童们的书本即可。
虽然花销也大,但是没有前期那么大。
清查天下所有庙宇得来的钱财,应该能支应蒙学蒙童近数年学习。
蒙学推广一时半会也花不了那么多钱。
所以钱财堆放在国库里,有些浪费,应该将他们利用起来。
河西的李迪、兴庆的王随,二人都向朝廷奏请,希望朝廷能够批复一些钱财给他们,让他们用来引水。
河西境内有河水,也有沙漠。
兴庆周边亦是如此。
河西治沙已经初见成效。
在李迪和河西百姓们不遗余力的努力下,河西去岁又多了十万亩的林地。
那些林地都是问沙漠和荒芜的戈壁讨的。
李迪在奏疏中提到,朝廷若是批复一些钱财给他,让他开渠引水的话,沙漠和戈壁的林化速度,肯定会成倍数加快。
因为他们已经摸索出了如何治沙,如何治戈壁。
王随在得知了李迪在河西治沙有成效以后,特地派人去找李迪取经。
如今他想效仿李迪,治理兴庆周边的沙漠。
治沙引水,是一个大工程。
需要的钱财自然多。
二人的奏疏递到了朝廷以后,朝廷迟迟没有答应。
如今看到了清查庙宇得到的钱财,吕夷简三人动了心思。
可还没等他们张口,寇季就将他们的话堵死在了腹中。
“就不能…”
王曾咬咬牙开口。
“不能!”
寇季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断然拒绝了。
寇季也不是不知道他们的心思,只是清查庙宇得到的钱财,真的不好给他们。
为什么不好给?
因为随着大理和交趾两边的钱财内流,大宋的物价已经开始攀升。
眼下并不明显。
因为从大理和交趾流入大宋的钱财,最先进入的是一字交子铺。
经过一字交子铺调控,再缓缓流入到民间,对物价的影响并不大。
但吕夷简等人若是拿着清查天下庙宇得来的钱财,去修建两个巨大工程的水渠的话,大量钱财一次性冲入到民间,民间物价一定会攀升。
贫富差距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拉大。
物价也会攀升到一个贫寒百姓难以购买的地步。
到时候会引发巨大的矛盾。
教化如今才刚刚普及。
百姓们大多数人仍旧还是文盲。
一旦有了巨大的矛盾,百姓们才懒得听你啥掰扯,他们会果断扯旗造反。
到时候对大宋的伤害必然大。
所以,现在大宋首要的任务是在物价攀升到贫寒百姓们难以购买地步的之前,先让百姓富起来。
王曾被寇季拒绝以后,脸色不好看。
寇季见此,笑道:“清查出的钱财虽然不能给你们,但是清查出的田产,却可以给你们。”
吕夷简三人愕然瞪起眼。
寇季继续笑道:“您三位或许可以考虑一下,如何将这些田产合理的分配到贫寒百姓们手里。”
以吕夷简三人的手段,肯定能避开一大部分豪门大户的黑手,让田产分配到贫寒百姓手里。
吕夷简三人听到了寇季的话,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许久以后。
张知白盯着寇季问道:“你觉得清查出的田产能有多少。”
那些想去寇府捣鬼的人,估计还没有进门,就会被人打断腿挂在旗杆上。
寇季之所以没有出面奏请此事,主要是因为他掀开此事不太合适,也不会被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所重视。
因为他现在是枢密使,属于武臣,而非文臣。
武臣和文臣的职能有很大的差别。
武臣和文臣开口谈论政事,也有差别。
就拿兵事而言。
寇季若是出面奏请出兵攻打谁的话,朝野上下的反对声音会很小。
因为朝野上下都知道寇季的本领,也知道寇季是掌兵的,提出出兵攻打谁,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若是王曾等人出面奏请出兵攻打谁的话,朝野上下反对的声音会很大。
首先,武臣们会有强烈的抵触感。
文臣们会质疑他们是不是别有用心,也会质疑他们奏请的事情靠不靠谱。
所以清查天下庙宇的事情,张知白出面奏请,远比寇季出面奏请会有效。
虽说寇季出面奏请此事,也会过关。
但遭受到的阻力,肯定会比张知白出面奏请要大一些。
寇季和赵祯要做的事情很多,却没有多少时间,所以必须尽可能的减少阻力,缩短时间。
“此前垂拱殿议政的时候,官家已经决定,清查天下庙宇得到的钱财,全部用于推广蒙学。三位可别惦记这笔钱。”
寇季瞧着吕夷简三人的目光一直盯着大相国寺院子内钱财,就忍不住开口提醒了一句。
吕夷简三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因为仅仅一个大相国寺,就清查出了如此钱财,等清查完了天下庙宇以后,清查出的钱财,恐怕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数字。
如此钱财,仅用于蒙学推广,过于奢侈。
在大理和交趾大量钱财供应下,大宋的蒙学基本上已经走上了正轨。
蒙学前期投入最大,因为牵扯到要购地、要营造校舍、还要添置一些应有的东西。
但后期投入就没那么大了。
后期只需要对校舍进行维护,提供蒙学先生的俸禄,以及蒙童们的书本即可。
虽然花销也大,但是没有前期那么大。
清查天下所有庙宇得来的钱财,应该能支应蒙学蒙童近数年学习。
蒙学推广一时半会也花不了那么多钱。
所以钱财堆放在国库里,有些浪费,应该将他们利用起来。
河西的李迪、兴庆的王随,二人都向朝廷奏请,希望朝廷能够批复一些钱财给他们,让他们用来引水。
河西境内有河水,也有沙漠。
兴庆周边亦是如此。
河西治沙已经初见成效。
在李迪和河西百姓们不遗余力的努力下,河西去岁又多了十万亩的林地。
那些林地都是问沙漠和荒芜的戈壁讨的。
李迪在奏疏中提到,朝廷若是批复一些钱财给他,让他开渠引水的话,沙漠和戈壁的林化速度,肯定会成倍数加快。
因为他们已经摸索出了如何治沙,如何治戈壁。
王随在得知了李迪在河西治沙有成效以后,特地派人去找李迪取经。
如今他想效仿李迪,治理兴庆周边的沙漠。
治沙引水,是一个大工程。
需要的钱财自然多。
二人的奏疏递到了朝廷以后,朝廷迟迟没有答应。
如今看到了清查庙宇得到的钱财,吕夷简三人动了心思。
可还没等他们张口,寇季就将他们的话堵死在了腹中。
“就不能…”
王曾咬咬牙开口。
“不能!”
寇季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断然拒绝了。
寇季也不是不知道他们的心思,只是清查庙宇得到的钱财,真的不好给他们。
为什么不好给?
因为随着大理和交趾两边的钱财内流,大宋的物价已经开始攀升。
眼下并不明显。
因为从大理和交趾流入大宋的钱财,最先进入的是一字交子铺。
经过一字交子铺调控,再缓缓流入到民间,对物价的影响并不大。
但吕夷简等人若是拿着清查天下庙宇得来的钱财,去修建两个巨大工程的水渠的话,大量钱财一次性冲入到民间,民间物价一定会攀升。
贫富差距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拉大。
物价也会攀升到一个贫寒百姓难以购买的地步。
到时候会引发巨大的矛盾。
教化如今才刚刚普及。
百姓们大多数人仍旧还是文盲。
一旦有了巨大的矛盾,百姓们才懒得听你啥掰扯,他们会果断扯旗造反。
到时候对大宋的伤害必然大。
所以,现在大宋首要的任务是在物价攀升到贫寒百姓们难以购买地步的之前,先让百姓富起来。
王曾被寇季拒绝以后,脸色不好看。
寇季见此,笑道:“清查出的钱财虽然不能给你们,但是清查出的田产,却可以给你们。”
吕夷简三人愕然瞪起眼。
寇季继续笑道:“您三位或许可以考虑一下,如何将这些田产合理的分配到贫寒百姓们手里。”
以吕夷简三人的手段,肯定能避开一大部分豪门大户的黑手,让田产分配到贫寒百姓手里。
吕夷简三人听到了寇季的话,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许久以后。
张知白盯着寇季问道:“你觉得清查出的田产能有多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