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7章 富到吓人的大相国寺(3/4)
了大相国寺的钱财和账目。
查清楚账目以后,负责查账的户部官员,一个个皆是一脸的震惊。
“启禀寇枢密,大相国寺账上有粮食两百三十万石。其中一百万石存在大相国寺内,剩下的一百三十万石,存在汴京城外大相国寺内的田庄内。
大相国寺在城北有良田三千五百四十一亩,城南有良田一千八百六十七亩…另,在开封府辖下各县,也有大相国寺的田产…
大相国寺的田产总计有六万七千三百六十二亩。
大相国寺在汴京城内有铺面三十二间,宅院一十八处,别院六处。
大相国寺放印子钱多年,积攒的钱财多达千万贯,其中一部分钱财购买了田产,一部分钱财留在大相国寺内,还有一部分钱财,存在一字交子铺。
根据统筹,大相国寺所有的产业和钱财算在一起,总计有两千六百五十三万贯,其中有三百六十七万贯均是借据,那些钱财已经被大相国寺放到了民间。
由不得户部官员们不震惊。
一间寺院而已,资产居然达到了两千六百五十三万贯。
足足达到了大宋现如今一年税赋的五分之一。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震惊到大宋朝上上下下所有人。
张知白上奏官家,直言天下庙宇中有不少毒瘤,一些庙宇敛财颇多。
朝堂上一些人还觉得张知白的话有些夸张。
如今看到了大相国寺如此惊人的财富,户部官员觉得,张知白此前在朝堂上所说的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不仅不夸张,甚至已经很含蓄了。
“两千六百五十三万贯?!”
寇季听到这个数字以后,也是吓了一跳。
他早就知道大相国寺敛财巨万,富得流油,但听到了大相国寺资产总额的时候,心还是跟着抽了一下。
大相国寺一座寺庙而已,敛的财多的有些吓人。
不仅超出了所有宋人的认知,也超出了寇季的认知。
寇季没有言语,迈步走到了那一堆已经被清查过的账目前,仔细翻阅了起来。
寇季足足翻阅了一个时辰的账目,才弄清楚大相国寺为何能敛如此多的钱财。
大相国寺就像是一个貔貅,只进不出。
平日里用的粮食,都是大相国寺田地里自己产的。
柴米油盐一类的,大相国寺的人也不需要出去采买。
汴京城内的那些权贵家的香客,都会四时供奉上这些东西。
大相国寺内的僧众数量有限,所以大相国寺产的粮食、还有香客们送上的那些柴米油盐,大部分都被他们发卖了出去。
大相国寺在汴京城内的那些铺面,没有一间是租出去的。
都是大相国寺的人在经营,贩卖的都是大相国寺内的粮食、柴米油盐。
有时候香客在大相国寺经营的粮行卖了东西,送到了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内再拿出来卖,如此往复三五次,等东西有些发陈的时候,大相国寺会低价出售给百姓。
如此往复几次,大相国寺用一样东西,赚了好几次的钱。
单单是那些粮行,每年要为大相国寺贡献一大笔钱。
此外,大相国寺提供给香客的香、斋菜,价格都十分高昂,往往一碗素面,就敢对外收几百个大钱。每一岁也能为大相国寺赚取一大笔的收入。
汴京城内那些权贵家的香客,添香油钱,给大相国寺送东西的时候,几乎是毫不顾忌的往外撒。
再请一尊佛像,开个光什么的。
花费在大相国寺内的钱财就更多。
这些收入加起来,又为大相国寺赚取了一大笔钱。
大相国寺赚的最多的,还是印子钱。
几百万贯钱财在外面滚一滚,就能多三五成。
所以,每一岁大相国寺各项收入加起来,就已经是一笔巨款。
大宋问鼎天下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
大相国寺也跟着赚了五十多年钱。
五十多年积累下来,自然就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
寇季在看过的账目以后,踱步到了老僧面前,“我一直都知道贵寺富裕,只是没料到贵寺居然富裕到了这个地步。”
老僧面如寒霜,一言不发。
寇季并没有因为老僧一言不发就放过他,他盯着老僧道:“你们在收印子钱的时候,没少作恶吧?开封府许多逼人还债,闹出人命的无头公案,应该可以找到元凶了。”
老僧面色一瞬间阴沉到了极点。
寇季却没有搭理他,而是吩咐身后的人道:“去开封府,让开封府权知府带人过来查一查此事。顺便派人去催一催一字交子铺的人,让他们尽快将大相国寺的钱财送过来。
等一字交子铺的人将大相国寺的钱财送过来以后,就打开大相国寺的山门,放那些百姓进来,让他们好好看看,这佛门清净之地,到底清不清净。”
“寇季!贫僧已经向朝廷献上了所有钱财,你还想怎样?”
老僧终于忍不住吼了出来。
寇季冷哼一声,“想让我给你们大相国寺留脸,掩饰你们做下的丑事?你想得美!你们派人去污张知白名声的时候,可有留手?
你们对付一个清正廉洁的人,尚且没有留手。
我对付你们这些肮脏之人,凭什么留手?”
老僧张嘴要辩驳,就听寇季冷笑道:“别告诉我,张知白府上发生的事情跟你大相国寺没关系。你大相国寺能在汴京城内敛财
查清楚账目以后,负责查账的户部官员,一个个皆是一脸的震惊。
“启禀寇枢密,大相国寺账上有粮食两百三十万石。其中一百万石存在大相国寺内,剩下的一百三十万石,存在汴京城外大相国寺内的田庄内。
大相国寺在城北有良田三千五百四十一亩,城南有良田一千八百六十七亩…另,在开封府辖下各县,也有大相国寺的田产…
大相国寺的田产总计有六万七千三百六十二亩。
大相国寺在汴京城内有铺面三十二间,宅院一十八处,别院六处。
大相国寺放印子钱多年,积攒的钱财多达千万贯,其中一部分钱财购买了田产,一部分钱财留在大相国寺内,还有一部分钱财,存在一字交子铺。
根据统筹,大相国寺所有的产业和钱财算在一起,总计有两千六百五十三万贯,其中有三百六十七万贯均是借据,那些钱财已经被大相国寺放到了民间。
由不得户部官员们不震惊。
一间寺院而已,资产居然达到了两千六百五十三万贯。
足足达到了大宋现如今一年税赋的五分之一。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震惊到大宋朝上上下下所有人。
张知白上奏官家,直言天下庙宇中有不少毒瘤,一些庙宇敛财颇多。
朝堂上一些人还觉得张知白的话有些夸张。
如今看到了大相国寺如此惊人的财富,户部官员觉得,张知白此前在朝堂上所说的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不仅不夸张,甚至已经很含蓄了。
“两千六百五十三万贯?!”
寇季听到这个数字以后,也是吓了一跳。
他早就知道大相国寺敛财巨万,富得流油,但听到了大相国寺资产总额的时候,心还是跟着抽了一下。
大相国寺一座寺庙而已,敛的财多的有些吓人。
不仅超出了所有宋人的认知,也超出了寇季的认知。
寇季没有言语,迈步走到了那一堆已经被清查过的账目前,仔细翻阅了起来。
寇季足足翻阅了一个时辰的账目,才弄清楚大相国寺为何能敛如此多的钱财。
大相国寺就像是一个貔貅,只进不出。
平日里用的粮食,都是大相国寺田地里自己产的。
柴米油盐一类的,大相国寺的人也不需要出去采买。
汴京城内的那些权贵家的香客,都会四时供奉上这些东西。
大相国寺内的僧众数量有限,所以大相国寺产的粮食、还有香客们送上的那些柴米油盐,大部分都被他们发卖了出去。
大相国寺在汴京城内的那些铺面,没有一间是租出去的。
都是大相国寺的人在经营,贩卖的都是大相国寺内的粮食、柴米油盐。
有时候香客在大相国寺经营的粮行卖了东西,送到了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内再拿出来卖,如此往复三五次,等东西有些发陈的时候,大相国寺会低价出售给百姓。
如此往复几次,大相国寺用一样东西,赚了好几次的钱。
单单是那些粮行,每年要为大相国寺贡献一大笔钱。
此外,大相国寺提供给香客的香、斋菜,价格都十分高昂,往往一碗素面,就敢对外收几百个大钱。每一岁也能为大相国寺赚取一大笔的收入。
汴京城内那些权贵家的香客,添香油钱,给大相国寺送东西的时候,几乎是毫不顾忌的往外撒。
再请一尊佛像,开个光什么的。
花费在大相国寺内的钱财就更多。
这些收入加起来,又为大相国寺赚取了一大笔钱。
大相国寺赚的最多的,还是印子钱。
几百万贯钱财在外面滚一滚,就能多三五成。
所以,每一岁大相国寺各项收入加起来,就已经是一笔巨款。
大宋问鼎天下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
大相国寺也跟着赚了五十多年钱。
五十多年积累下来,自然就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
寇季在看过的账目以后,踱步到了老僧面前,“我一直都知道贵寺富裕,只是没料到贵寺居然富裕到了这个地步。”
老僧面如寒霜,一言不发。
寇季并没有因为老僧一言不发就放过他,他盯着老僧道:“你们在收印子钱的时候,没少作恶吧?开封府许多逼人还债,闹出人命的无头公案,应该可以找到元凶了。”
老僧面色一瞬间阴沉到了极点。
寇季却没有搭理他,而是吩咐身后的人道:“去开封府,让开封府权知府带人过来查一查此事。顺便派人去催一催一字交子铺的人,让他们尽快将大相国寺的钱财送过来。
等一字交子铺的人将大相国寺的钱财送过来以后,就打开大相国寺的山门,放那些百姓进来,让他们好好看看,这佛门清净之地,到底清不清净。”
“寇季!贫僧已经向朝廷献上了所有钱财,你还想怎样?”
老僧终于忍不住吼了出来。
寇季冷哼一声,“想让我给你们大相国寺留脸,掩饰你们做下的丑事?你想得美!你们派人去污张知白名声的时候,可有留手?
你们对付一个清正廉洁的人,尚且没有留手。
我对付你们这些肮脏之人,凭什么留手?”
老僧张嘴要辩驳,就听寇季冷笑道:“别告诉我,张知白府上发生的事情跟你大相国寺没关系。你大相国寺能在汴京城内敛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