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7章 千万年不会变的原则问题(3/4)
那就叫…天圣文馆…四哥觉得如何?”
“而今距离天圣十年也不远了,官家确定还要用天圣命名?”
寇季问出了这话,赵祯略微愣了一下。
依照大宋太祖太宗定下来的规矩,大宋每一个年号的沿用,一般不超过十年。
也就是说,每过十年,必须更改一次年号。
特殊情况下,三五年也能改。
具体的看皇帝的喜好。
赵祯唏嘘道:“不知不觉间,朕登基快十年了吗?”
寇季缓缓点头。
赵祯低下头,看着寇季道:“你我君臣携手共度了快十年的光阴了。朕到现在还记得你初入宫廷时候的模样。”
寇季感慨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赵祯缓缓点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你我君臣要做的还有很多,一刻也不能耽误,光阴它不饶人呢。”
寇季笑道:“我们还年轻…”
赵祯盯着寇季道:“比起天赐儿,我们还年轻吗?”
寇季脸上的笑容缓缓僵住。
赵祯感叹道:“再过些年,四哥你可就三旬了…”
寇季突然有点不想讲话。
对于大部分拥有成熟心智的人而言,年龄增大、变老,绝对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的一个问题。
寇季觉得自己穿越到了大宋,并没有做多少事情,就已经快三十了,他自然也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
但是不面对也没办法,岁月它不饶人。
寇季笑容有些僵硬的道:“官家,咱们现在聊的是年号的事情。”
赵祯失笑道:“四哥似乎不太喜欢变老?”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没有几个人喜欢变老。”
赵祯笑道:“但谁也躲不过去。”
寇季突然就不想讲话了。
赵祯见此,赶忙转移话题,“四哥对年号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寇季沉吟道:“官家或许可以考虑一直沿用天圣的年号。”
赵祯一愣,沉声道:“祖宗规矩…”
寇季盯着赵祯道:“祖宗的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太祖太宗两朝定下的许多规矩,一直不曾变动,到了官家登基的时候,就变成了弊政。
官家可是耗费了很大的代价才革新了这些弊政的。
由此可见,祖宗定下的规矩,或许适合祖宗们活着的那个年代,但却不适合现在。
所以该变的时候,就要变,不能犹豫。”
赵祯叹了一口气道:“朕就怕朕的规矩变得太多,后世子孙们不守规矩,将朕留下的许多善政,变成恶政。”
寇季道:“所以我们要先办法,将能变的和不能变的区分开。”
赵祯哭笑不得的道:“四哥刚才不是说了。祖宗留下的规矩,适合祖宗们或者的那个年代,但却不适合现在。我们留下的善政,也许并不适合以后的大宋。
我们更没有办法区别那一部分的规矩是可以变的,那一部分的规矩是不能变的。
因为以后的大宋是什么样子的,谁也说不准。”
寇季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以后的大宋会是什么样子,寇季也不知道。
因为现在的大宋,已经不是他熟知的那个大宋了,而是一个经过了他改变的大宋。
大宋以后,不会再遵循着历史,一成不变的走下去。
大宋的以后,会出现无数的变数。
所以,以后大宋要守的规矩是什么,得以后的帝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矩让后世人遵循。
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就算经过了千万年,也绝对不会变。
比如疆土纷争。
寇季思量到此处,开口道:“疆土纷争问题,纵然过千万年,也不会变。”
赵祯听到这话,脸色一正。
“我大宋的江山,乃是将士们用性命拼回来的,不能割让,亦不能流失半分。这个问题,确实过千万年也不会变。
等朕革新了文制以后,朕会定下相应的祖宗成法,告诫后世子孙。”
寇季点头道:“最好能昭告天下,让天下所有人都记住。”
赵祯盯着寇季道:“就像是垂拱殿后悬挂的‘后宫不得干政’的匾额。”
寇季再次点头。
赵祯长出了一口气,“此事以后朕再和四哥详细的商讨一番。四哥不让朕改换年号,可有什么说法,又有什么好处?”
寇季坦言道:“年号频繁的更替,并不是一件好事。在年号的问题上,百姓们还是喜欢一成不变的。如此,便于他们记事。
更重要的是,官家若是沿用一个年号的话,那么天圣即官家,官家即天圣。”
赵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此事朕随后会和吕夷简三人商量一番,若是妥当的话,以后就沿用一个年号。”
“喏…”
商量过了此事以后,寇季也没有再宫里多待,便离开了皇宫。
寇季回到寇府别院的次日,赵祯有关于改造皇家北苑的旨意就下发到了工部。
工部拿到了赵祯的旨意以后,立马派遣人到了瑞圣园,对瑞圣园进行了丈量。
然后派遣人根据大儒们,以及以后编书、著书的需求,绘画了瑞圣园的改造图纸。
改造图纸出来以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瑞圣园内一个占地多大千亩的藏书楼。
藏书楼共三层,设计了防火水槽、防水的水道,所以工程量十分浩大。
所需要的
“而今距离天圣十年也不远了,官家确定还要用天圣命名?”
寇季问出了这话,赵祯略微愣了一下。
依照大宋太祖太宗定下来的规矩,大宋每一个年号的沿用,一般不超过十年。
也就是说,每过十年,必须更改一次年号。
特殊情况下,三五年也能改。
具体的看皇帝的喜好。
赵祯唏嘘道:“不知不觉间,朕登基快十年了吗?”
寇季缓缓点头。
赵祯低下头,看着寇季道:“你我君臣携手共度了快十年的光阴了。朕到现在还记得你初入宫廷时候的模样。”
寇季感慨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赵祯缓缓点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你我君臣要做的还有很多,一刻也不能耽误,光阴它不饶人呢。”
寇季笑道:“我们还年轻…”
赵祯盯着寇季道:“比起天赐儿,我们还年轻吗?”
寇季脸上的笑容缓缓僵住。
赵祯感叹道:“再过些年,四哥你可就三旬了…”
寇季突然有点不想讲话。
对于大部分拥有成熟心智的人而言,年龄增大、变老,绝对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的一个问题。
寇季觉得自己穿越到了大宋,并没有做多少事情,就已经快三十了,他自然也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
但是不面对也没办法,岁月它不饶人。
寇季笑容有些僵硬的道:“官家,咱们现在聊的是年号的事情。”
赵祯失笑道:“四哥似乎不太喜欢变老?”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没有几个人喜欢变老。”
赵祯笑道:“但谁也躲不过去。”
寇季突然就不想讲话了。
赵祯见此,赶忙转移话题,“四哥对年号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寇季沉吟道:“官家或许可以考虑一直沿用天圣的年号。”
赵祯一愣,沉声道:“祖宗规矩…”
寇季盯着赵祯道:“祖宗的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太祖太宗两朝定下的许多规矩,一直不曾变动,到了官家登基的时候,就变成了弊政。
官家可是耗费了很大的代价才革新了这些弊政的。
由此可见,祖宗定下的规矩,或许适合祖宗们活着的那个年代,但却不适合现在。
所以该变的时候,就要变,不能犹豫。”
赵祯叹了一口气道:“朕就怕朕的规矩变得太多,后世子孙们不守规矩,将朕留下的许多善政,变成恶政。”
寇季道:“所以我们要先办法,将能变的和不能变的区分开。”
赵祯哭笑不得的道:“四哥刚才不是说了。祖宗留下的规矩,适合祖宗们或者的那个年代,但却不适合现在。我们留下的善政,也许并不适合以后的大宋。
我们更没有办法区别那一部分的规矩是可以变的,那一部分的规矩是不能变的。
因为以后的大宋是什么样子的,谁也说不准。”
寇季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以后的大宋会是什么样子,寇季也不知道。
因为现在的大宋,已经不是他熟知的那个大宋了,而是一个经过了他改变的大宋。
大宋以后,不会再遵循着历史,一成不变的走下去。
大宋的以后,会出现无数的变数。
所以,以后大宋要守的规矩是什么,得以后的帝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矩让后世人遵循。
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就算经过了千万年,也绝对不会变。
比如疆土纷争。
寇季思量到此处,开口道:“疆土纷争问题,纵然过千万年,也不会变。”
赵祯听到这话,脸色一正。
“我大宋的江山,乃是将士们用性命拼回来的,不能割让,亦不能流失半分。这个问题,确实过千万年也不会变。
等朕革新了文制以后,朕会定下相应的祖宗成法,告诫后世子孙。”
寇季点头道:“最好能昭告天下,让天下所有人都记住。”
赵祯盯着寇季道:“就像是垂拱殿后悬挂的‘后宫不得干政’的匾额。”
寇季再次点头。
赵祯长出了一口气,“此事以后朕再和四哥详细的商讨一番。四哥不让朕改换年号,可有什么说法,又有什么好处?”
寇季坦言道:“年号频繁的更替,并不是一件好事。在年号的问题上,百姓们还是喜欢一成不变的。如此,便于他们记事。
更重要的是,官家若是沿用一个年号的话,那么天圣即官家,官家即天圣。”
赵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此事朕随后会和吕夷简三人商量一番,若是妥当的话,以后就沿用一个年号。”
“喏…”
商量过了此事以后,寇季也没有再宫里多待,便离开了皇宫。
寇季回到寇府别院的次日,赵祯有关于改造皇家北苑的旨意就下发到了工部。
工部拿到了赵祯的旨意以后,立马派遣人到了瑞圣园,对瑞圣园进行了丈量。
然后派遣人根据大儒们,以及以后编书、著书的需求,绘画了瑞圣园的改造图纸。
改造图纸出来以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瑞圣园内一个占地多大千亩的藏书楼。
藏书楼共三层,设计了防火水槽、防水的水道,所以工程量十分浩大。
所需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