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7章 音韵书籍的重要性(3/4)
今四海霸主的局面。
赵祯心里清楚,强国之路,离不开战争。
以前那种只想着议和,不想着打仗的朝风,是不可能让大宋变强的。
唯有用拳头,才能打出一个真真正正的强国。
王曾对战争的态度,正是赵祯想要的。
寇季听到了王曾的话,笑着道:“最开始的时候,自然得用别人。但随着战争不断的变化,我们的人不可避免的也要参与到其中。
我只是将以后的事情提前说出来而已。”
王曾听到这话,瞪起了眼,喝道:“以后的事情,你现在拿出来说有什么用?现在是别人出去帮我大宋拼命,他们就算拼出了狗脑子,老夫也不在意。”
赵祯、寇季闻言,哈哈大笑。
王曾对寇季哼哼道:“书你著,推行教化的事情,必须交给老夫。总不能所有的功劳都被你小子一个人占了。”
寇季笑着瞥了赵祯一眼。
赵祯会意,笑道:“那么推行教化的事情,就交给王爱卿了。”
王曾对赵祯一礼,道:“臣遵旨。”
顿了顿,王曾问道:“什么时候开始?”
赵祯思量了一下,看向了寇季道:“音韵书籍,需要多久才能编著出来?”
寇季笑道:“十月左右…”
王曾一脸愕然,“不过半载,你这么有自信。”
寇季笑道:“王相等着看就是了。”
赵祯点头道:“既然十月左右就能成书,那王爱卿现在就开始准备推行蒙学的事宜吧。等到成书的时候,各地蒙学也就可以跟着建立起来了。
一应花费,暂时有国库所出。
国库若是不够,可以奏请朕,朕会调派内库和一字交子铺的钱财做支持。”
王曾缓缓点头。
寇季在一旁笑道:“官家,臣要的人…”
赵祯正色道:“朕回头就会将太学和国子监的音韵博士们派遣过去。若是还不够用,朕就昭告天下,请所有精通音韵的人入京。”
寇季道:“那臣就静等官家佳音了。”
一应事务谈妥以后,寇季就离开了皇宫。
此后一段日子,寇季都在为编著音韵书籍和翻译大食书籍的事情忙碌。
对外战争的事情,走的是枢密院,所以满朝文武并不知晓。
王曾也没有出去乱说。
所以安南军进入交趾的事情,也没有几个人知道。
权知开封府陈尧咨被调离汴京城的时候,倒是引起了一些动荡,但动荡不大,满朝文武关注了几日,也就不再关注此事。
跟陈尧咨一起离开汴京城的,还有从巴格达来的那一批人。
赵祯已经答应了准许他们的军队通过大宋赶往交趾,他们的心思早已飞到了交趾,自然没心思再在汴京城待下去。
寇季苦学了一日的大食文,刚刚走出书房伸长了一个懒腰,寇忠就晃晃悠悠的出现在了寇季面前。
寇季略微愣了一下,问道:“忠伯,你有事?”
寇忠缓缓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
寇季会意,引领着寇忠进了书房,坐定以后,寇忠沉声道:“少爷,西边那边来信了。那些蛮子的消息打听清楚了。
那些蛮子一共有五万人。
其中两千多人没有舌头。
还有两万多装备齐全的兵马,剩下的大多都是奴隶。”
寇季听到这话,若有所思。
寇忠口中的蛮子,就是巴格达过来的那些大食人。
寇季早就猜到了大食人的数量不少,没想到足足有五万人。
其中居然有两千马木留客。
通过他们的数量,寇季大概可以判断出,那个叫格格巫的少年人带来的,应该是哈里发手下的一部分精锐。
毕竟,哈里发已经沦为了傀儡,手里能调动的兵马不多,能调动的马木留客就更少。
他能派遣两千马木留客跟随着少年人一起到大宋,就说明他对少年人此行的期许很大。
不过,寇季并不在意此时。
他已经决定了将少年人还有他手下的人丢到交趾。
他们能不能从交趾那个泥潭里挣脱出来,那就得看他的心思。
毕竟,交趾随后可不止有他们和交趾李朝的兵马,还有大宋的安南军,以及趁机打秋风的曹利用。
寇季思量了一会儿,对寇忠道:“蛮子有五万人,只调遣了三千入交趾,剩下的四万七千人屯驻在西域边陲,他们不动还好,动起来是个麻烦。
你派人告诉张元一声,让他密切的盯着那些蛮子。
一旦那些蛮子有异动,立刻告知给我。”
寇忠缓缓点了点头。
寇季又道:“你再派人去找一趟曹利用,让他通过海商,跟交趾李朝的人接触一下。随后交趾的人一旦和那些蛮子开战,需要精良兵甲的话,我大宋可以提供一些,但他们必须给我们足够的好处。”
寇忠再次点头。
寇季不再多言,寇忠退出了书房。
寇季在寇忠走了以后,略微沉吟了一下,“回头应该给陈尧咨去一封信,让他告诉安南军,让他们动用他们的关系,从山林里再引一些人出来。
他们三方大战,曹利用和陈尧咨在一旁盯着,战争肯定会一直打下去。
我大宋的军备,不愁卖。
必要的时候可以涨涨价,将他们搜刮个干干净净。”
心黑的寇季,在交趾的战事还没有彻底打响以前,就已经开始算计安南军、
赵祯心里清楚,强国之路,离不开战争。
以前那种只想着议和,不想着打仗的朝风,是不可能让大宋变强的。
唯有用拳头,才能打出一个真真正正的强国。
王曾对战争的态度,正是赵祯想要的。
寇季听到了王曾的话,笑着道:“最开始的时候,自然得用别人。但随着战争不断的变化,我们的人不可避免的也要参与到其中。
我只是将以后的事情提前说出来而已。”
王曾听到这话,瞪起了眼,喝道:“以后的事情,你现在拿出来说有什么用?现在是别人出去帮我大宋拼命,他们就算拼出了狗脑子,老夫也不在意。”
赵祯、寇季闻言,哈哈大笑。
王曾对寇季哼哼道:“书你著,推行教化的事情,必须交给老夫。总不能所有的功劳都被你小子一个人占了。”
寇季笑着瞥了赵祯一眼。
赵祯会意,笑道:“那么推行教化的事情,就交给王爱卿了。”
王曾对赵祯一礼,道:“臣遵旨。”
顿了顿,王曾问道:“什么时候开始?”
赵祯思量了一下,看向了寇季道:“音韵书籍,需要多久才能编著出来?”
寇季笑道:“十月左右…”
王曾一脸愕然,“不过半载,你这么有自信。”
寇季笑道:“王相等着看就是了。”
赵祯点头道:“既然十月左右就能成书,那王爱卿现在就开始准备推行蒙学的事宜吧。等到成书的时候,各地蒙学也就可以跟着建立起来了。
一应花费,暂时有国库所出。
国库若是不够,可以奏请朕,朕会调派内库和一字交子铺的钱财做支持。”
王曾缓缓点头。
寇季在一旁笑道:“官家,臣要的人…”
赵祯正色道:“朕回头就会将太学和国子监的音韵博士们派遣过去。若是还不够用,朕就昭告天下,请所有精通音韵的人入京。”
寇季道:“那臣就静等官家佳音了。”
一应事务谈妥以后,寇季就离开了皇宫。
此后一段日子,寇季都在为编著音韵书籍和翻译大食书籍的事情忙碌。
对外战争的事情,走的是枢密院,所以满朝文武并不知晓。
王曾也没有出去乱说。
所以安南军进入交趾的事情,也没有几个人知道。
权知开封府陈尧咨被调离汴京城的时候,倒是引起了一些动荡,但动荡不大,满朝文武关注了几日,也就不再关注此事。
跟陈尧咨一起离开汴京城的,还有从巴格达来的那一批人。
赵祯已经答应了准许他们的军队通过大宋赶往交趾,他们的心思早已飞到了交趾,自然没心思再在汴京城待下去。
寇季苦学了一日的大食文,刚刚走出书房伸长了一个懒腰,寇忠就晃晃悠悠的出现在了寇季面前。
寇季略微愣了一下,问道:“忠伯,你有事?”
寇忠缓缓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
寇季会意,引领着寇忠进了书房,坐定以后,寇忠沉声道:“少爷,西边那边来信了。那些蛮子的消息打听清楚了。
那些蛮子一共有五万人。
其中两千多人没有舌头。
还有两万多装备齐全的兵马,剩下的大多都是奴隶。”
寇季听到这话,若有所思。
寇忠口中的蛮子,就是巴格达过来的那些大食人。
寇季早就猜到了大食人的数量不少,没想到足足有五万人。
其中居然有两千马木留客。
通过他们的数量,寇季大概可以判断出,那个叫格格巫的少年人带来的,应该是哈里发手下的一部分精锐。
毕竟,哈里发已经沦为了傀儡,手里能调动的兵马不多,能调动的马木留客就更少。
他能派遣两千马木留客跟随着少年人一起到大宋,就说明他对少年人此行的期许很大。
不过,寇季并不在意此时。
他已经决定了将少年人还有他手下的人丢到交趾。
他们能不能从交趾那个泥潭里挣脱出来,那就得看他的心思。
毕竟,交趾随后可不止有他们和交趾李朝的兵马,还有大宋的安南军,以及趁机打秋风的曹利用。
寇季思量了一会儿,对寇忠道:“蛮子有五万人,只调遣了三千入交趾,剩下的四万七千人屯驻在西域边陲,他们不动还好,动起来是个麻烦。
你派人告诉张元一声,让他密切的盯着那些蛮子。
一旦那些蛮子有异动,立刻告知给我。”
寇忠缓缓点了点头。
寇季又道:“你再派人去找一趟曹利用,让他通过海商,跟交趾李朝的人接触一下。随后交趾的人一旦和那些蛮子开战,需要精良兵甲的话,我大宋可以提供一些,但他们必须给我们足够的好处。”
寇忠再次点头。
寇季不再多言,寇忠退出了书房。
寇季在寇忠走了以后,略微沉吟了一下,“回头应该给陈尧咨去一封信,让他告诉安南军,让他们动用他们的关系,从山林里再引一些人出来。
他们三方大战,曹利用和陈尧咨在一旁盯着,战争肯定会一直打下去。
我大宋的军备,不愁卖。
必要的时候可以涨涨价,将他们搜刮个干干净净。”
心黑的寇季,在交趾的战事还没有彻底打响以前,就已经开始算计安南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