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8章 两府(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吕夷简三个人有了决定,风风火火的奔到了枢密院。  

赶到枢密院以后,发现枢密院只剩下了小猫三两只。  

一打听才知道,寇季休了病假,朱能借着要给孙儿娶妻的借口,也请了假。  

朱能在回府之前,还特地将枢密院内能派遣的官员都派遣了出去。  

如今枢密院只剩下了两个文书,还有看门的小吏。  

吕夷简三人不可能没品的为难两个文书和看门的小吏,只能铩羽而归。  

出了枢密院,没走多远。  

有人提起,说是种世衡在三衙内当值。  

然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涌进了三衙。  

种世衡在得知了吕夷简一行人到了三衙以后,就猜到了不妙,果断的躲进了白虎节堂。  

然后,隔着白虎节堂的门,跟吕夷简等人对持了起来。  

吕夷简等人在三衙内为难着种世衡,想借此逼迫寇季出来,他们的举动引起了汴京城内所有人的关注。  

有好事者探听了一下究竟,发现一切都是因为寇季所作的一首词引起的。  

然后就想尽办法打听出了寇季拿出的那一首《爱莲说》。  

顺道也将寇季即将担任恩科主考的消息也打听到了。  

然后,消息瞬间传遍了汴京城,随后快速的往大宋四方传播。  

一位恩科主考,在恩科开始之前,做了一首词,并且传扬了出去,有什么结果,不言而喻。  

那些要参加恩科的读书人,还不将其捧上天?  

短短三日。  

《爱莲说》就被捧成了当世第一佳作。  

七日后。  

《爱莲说》就被捧成了百年难得一见的佳作,有文人墨客在闹市中高声吟喝,也有风尘女子,将其编排成了小曲献给了客人。  

总之,寇季人在府上躲着,但是汴京城却因为他陷入到了一种疯狂之中。  

十日后。  

寇季名下一不小心多了许多诗词作品。  

有人将一些隐姓埋名的高人所作的诗词,套到了寇季头上。  

也有一些人将自己的诗词,套上了寇季的名字拿出去叫卖。  

汴京城的西瓦子市里,忽然就多了许多寇公摊。  

什么叫寇公摊?  

就是贩卖的货物跟寇公有关的摊位。  

此处的寇公并不仅仅是指寇准,也指寇季。  

如今寇准被称之为大寇公,寇季被称之为小寇公。  

汴京城里的生意人也聪明,知道如今寇季名头正旺,又是恩科主考,一定被天下的读书人追捧,所以果断的借着寇府的名声在赚钱。  

有出售寇府流出来的大小寇公真迹的,也有出手大小寇公用过的东西。  

各式各样,杂七杂八的东西,应有尽有。  

吕夷简等人并没有关注此事,他们足足在三衙堵了种世衡十日。  

种世衡委屈的在三衙的白虎节堂内窝了十日。  

三衙。  

白虎节堂前。  

种世衡一脸无奈的盯着门外的吕夷简等人道:“三位,我们往日无冤,今日无仇,三位为何死盯着我不放啊?”  

吕夷简坐在白虎节堂外,盯着种世衡,沉声道:“你只要答应给寇季去一封信就行…”  

种世衡苦笑道:“你们要让我谎报军情,可我身处在白虎节堂之内,如何拿军情开玩笑?您这不是难为我吗?”  

“那你出来…”  

“我出去了能好?我若出去了,你们还不将我生吞活剥了?”  

“你出来,我们不动你。只需要你写一封信,或者派人去传句话就行。”  

“我又不是三岁顽童,岂会上您这种当。”  

种世衡陪着吕夷简斗嘴斗了许久。  

内廷的文书突然出现在了三衙前,到了白虎节堂,趴在王曾耳边低语了一便。  

王曾听完了文书的话,脸色微微一变。  

“出事了…”  

吕夷简和张知白齐齐看向了王曾。  

王曾沉声道:“邕州的一些蛮兵,被编入到了永安军中以后,不服禁军严明的军纪管束,跟军中的校尉起了冲突。  

三名校尉被斩,数十将士被杀。  

有一部分蛮兵不逃出了军营,正在邕州各地流窜。  

张伦奏请我们出具文书,让各地衙门、各地衙兵,配合他一起捉拿。  

永安军大将军也向枢密院递了奏疏,奏请枢密院出具文书,准许他们调重兵搜索邕州全境。”  

兵制改革以后,对兵马调遣有所约束。  

若是有外敌来犯,各军大将军可以临机专断。  

可若是没有外敌来犯,人数超过五千的禁军调动,必须经过枢密院。  

如今永安军显然是有人数超过五千的兵马要出营,可是没有枢密院的调令,他们没办法行动。  

吕夷简听到了王曾的话,叹了一口气,“咱们输了…”  

张伦奏请调遣地方衙门的兵马协助,他们还可以通过兵部出具调令。  

可是永安军要出营,必须通过枢密院。  

枢密院要出具文书,就必须二印合一。  

如今两个掌枢密院印的人都躲着。  

要请他们出来,吕夷简等人只能服软。  

吕夷简等人看似在为难种世衡,实际上是在跟寇季和赵祯二人对耗。  

如今邕州出现了变故,必须请寇季和赵祯二人出面,他们不得不向赵祯和寇季服软。  

“去资事堂…”  

吕夷简长叹了一声,带着王曾等人离开了三衙。  

出了枢密院,吕夷简遣散了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