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2章 天塌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四哥不能守着妻儿过安乐日子,临危受命赶往西北,为朕的江山撕杀,为朕的江山出谋划策。  

朕能做的,就是坐在这深宫里等消息。  

朕如今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自然义不容辞。  

朕算是看清楚了,满朝文武中,争名夺利者,数不胜数,忠臣良将,却少之又少。  

朕若是苛待他们,亏良心。”  

曹皇后听到这话,有些动容,她深吸了一口气,对赵祯施礼道:“臣妾代替叔父,多谢官家厚爱。”  

赵祯从没有评价过大宋朝的武臣。  

如今评价曹玮为良将,算是对曹玮的一种肯定。  

曹皇后自然要谢。  

赵祯幽幽的道:“你不必谢朕,曹玮为我大宋奔波数十年,气血两亏,恶疾缠身。此战过后,朕恐怕再也不会用他了,以后他就要留在府上当一个闲散的国公。  

到时候你别在心里骂朕就行了。”  

言外之意。  

曹玮的功劳已经足够大了,他不能再给曹玮建功立业的机会了,不然曹玮的名声、权力、功劳,很有可能会威胁到他,所以曹玮此战过后,必然会被雪藏。  

曹皇后听到这话,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十分认真的对赵祯一礼,“臣妾还得多谢官家体恤呢,又怎么敢埋怨官家。”  

赵祯能将心里话说给她听,足以证明赵祯对她的信任。  

曹玮此战过后,会被雪藏。  

此事曹府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  

所以曹皇后对此毫无怨言。  

说起来赵祯此举对曹玮而言,非但不是一种伤害,反而是一种保护。  

曹玮此战若胜,赵祯若是继续留他在朝堂上。  

曹玮一定会成为满朝文臣弹劾的靶子。  

一个功高盖主的人,还在朝堂上站着,还掌着权,不光皇帝会忌惮,满朝文臣也会忌惮。  

众口铄金之下,曹玮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李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唯一不同的是,李迪是文臣,就算被搬到,也能活命。  

可曹玮身为武臣,一旦被搬到,很有可能会丧命。  

赵祯对曹皇后的态度很满意,缓缓点头,道:“四哥让你跟向嫣一起去做此事,是为了让向嫣为你分担一部分的压力。  

毕竟,百官的钱财没那么好搜刮的。  

你一个皇后,站在那些诰命当中,有些话也不好讲。  

有向嫣帮你,事半功倍。  

你现在就去找向嫣吧。  

尽快将棉衣、棉被等物筹措起来,给前线的将士们送去。  

早送去一日,兴许能多活许多人的性命。”  

曹皇后点头笑道:“为臣妾搏贤名的事情,臣妾自然不敢怠慢。”  

说完这话,曹皇后躬身一礼,准备往资事堂外退去。  

赵祯似乎想到了什么,喊住了曹皇后,“向嫣若是太忙了,照顾不过来天赐儿,就让她将天赐儿送进宫,朕照顾。  

天赐儿的亲爹不在,朕这个干爹在呢。”  

曹皇后苦笑了一声,缓缓点头。  

出了资事堂以后,瞧了一眼自己的肚皮,哀怨的长叹了一声。  

曹皇后走后,赵祯有些意兴阑珊的问站在一旁如同雕塑的陈琳,“王曾那个老倌去哪儿了?平日里他总是在朕耳边絮絮叨叨的说个没完,今日怎么不见踪影?”  

陈琳嘴角抽搐了一下。  

也不知道是谁教的,如今赵祯有点学坏的趋势,总是在背后称呼朝堂上的一些老臣为老倌。  

陈琳躬身一礼,道:“前线的军粮吃紧,王公去户部衙门调派军粮了。”  

赵祯缓缓点头,“没他在朕耳边唠叨,朕居然有些不习惯。”  

似乎觉得自己这个爱好有点太犯贱,赵祯干咳了一声,叮嘱陈琳道:“这话别传出去,不然那老倌一定十分起劲的在朕耳边唠叨个没完。”  

陈琳闻言,赶忙道:“官家放心,奴婢这嘴,紧的很,不该说的话,一个字也不会多说。”  

赵祯缓缓点头。  

宫里绝大多数宦官、宫娥,在钱财的诱惑下,藏不住话。  

但陈琳明显不在此列。  

他跟陈琳说过的话,没有一句传出去的。  

反倒是私底下在许多宦官、宫娥面前说过的话,总是被人传出去。  

赵祯在资事堂内惦念着王曾。  

王曾似乎感应到了,在交代了户部尽快调派出军粮,送往前线以后,王曾就离开了户部衙门,坐着马车往皇宫内走去。  

路经御街的时候,御街通行的马车有点多,有点堵。  

虽然朝廷有规定,御街上除了官车,不许其他车马通行。  

为此还特地划拨出了一条马行街。  

但汴京城内的百姓,似乎已经习惯了欺负皇家定下的规矩。  

他们破了宵禁还不算。  

顺便也破了御街上只准官车通行的规矩。  

赵祯也懒得因此大兴牢狱,所以就放开了这一条规矩。  

御街两旁商铺繁多,行人也多。  

车马多了,自然会有些拥堵。  

王曾正准备派人去巡检司,调遣人手过来疏通一番御街交通的时候。  

就听到了一阵尖叫声。  

王曾掀开了马车的帘子一瞧,就看到了三骑蛮横的冲进了拥堵的御街,在街道上横冲直撞。  

他们已经刻意避开行人了,可还是冲撞到了一些摆在街道两旁的小摊、小棚。  

一时间御街上鸡飞狗跳的。  

“八百里加急?!”  

王曾听到了马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