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7章 阳谋难解,唯有一死(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两天两夜,打不下麟州城,就毫不犹豫的退了?  

那他图啥?  

存粹是闲得慌,率领着兵马出来打着玩?  

折惟忠觉得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就在折惟忠心生疑虑,准备下城墙去好好的思量一番的时候,一骑快马,冲进了麟州城。  

折惟忠得到了消息,快速的下了城墙。  

马背上的将士见到了折惟忠,语速极快的道:“将军,辽国殿前副点检萧匹敌,前日晌午,率领五万辽国精兵,十万辽国镇军,出现在银州境外,强攻了银州一线的长城关塞。  

如今银州关城上的诸位将军们在勉强迎敌,需要您过去主持大局。”  

折惟忠听到了这个消息,站在原地愣了许久。  

回过神以后,他痛苦的闭上眼,咬牙道:“辽人的消息还真是灵通。”  

围绕在折惟忠身边的人,一脸愕然的看着他,不明白他这句话里的意思。  

折惟忠缓缓睁开眼,沉声道:“速速派人回府上,召安叔等人赶往银州。派人将此地的战事,八百里加急报给朝廷。  

回头我写一封私信,一同送往汴京城,送到我姑母手里。”  

折惟忠说完这话,头也不回的上了城墙,进入到了城门楼子里,提笔快速的写下了一封信,装在了信封里,交代了一下传信的将士,然后带着部曲,跨上马背,匆匆赶往了银州。  

辽国燕王萧孝穆为何轻易退兵,他在谋划什么,折惟忠大概已经猜到了。  

萧孝穆想要他的命。  

萧孝穆大概已经知道了他身子骨抱恙,也知道了他母亲去世的消息,所以才会如此布局,拼命的折腾他,直至他丧命为止。  

这是阳谋。  

即便是折惟忠看穿了也无可奈何。  

他是麟州到银州长城一线所有兵马的头。  

辽人大举南侵,他若是不在,麟州到银州长城一线所有的兵马,就会手足无措。  

他父兄皆亡,儿子又年幼,没人帮他分担压力,没人帮他坐镇两地。  

所以他只能来回奔波。  

他可以死,但疆土不能丢。  

若是因为他没有及时出现在战场上,而导致了疆土沦丧,那他即便是苟活着,也会自责一辈子。  

父兄两代人用鲜血铸就的英明,会在他手里毁于一旦。  

所以他即便是知道了萧孝穆的谋划,也只能心甘情愿的往进钻。  

在赶往银州的路上,数日没有休息的折惟忠,在快马上颠簸了许久,引动旧伤复发,晕厥了过去,跌落下了马背。  

亲兵将他救起。  

他拒绝了亲兵送他回府州的提议,跨上了马背赶到了银州。  

他赶到了银州以后,银州的战事和麟州如出一辙。  

萧匹敌率领着兵马,猛攻银州一线的长城。  

昼夜不歇。  

他指挥着银州的兵马,见招拆招,应对着萧匹敌。  

当折府的老仆们应召赶到银州的时候,萧匹敌退了。  

倒不是萧匹敌知道了折府的老仆们到了,而是他猛攻了银州一线的长城两日,时间到了。  

折府的老仆们再次见到折惟忠的时候,吓了一跳。  

那个被折惟忠称之为安叔的老仆,盯着双眼充血,发丝变白了许多的折惟忠,惊叫道:“少爷,您这是…”  

折惟忠惨笑了一声,道:“我大概要死了…”  

安叔惊恐的摇头,“不会的…不会的…你可是折家的顶梁柱,你不能倒,你倒了,折家也就倒了。”  

折惟忠咬着牙,强忍着旧伤带来的巨大的痛苦,对安叔郑重的道:“安叔,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敌人用的是阳谋,我根本没有破解的机会,只能顺着敌人的心思走。  

敌人率领十五万精兵,两支镇军,分别攻打麟州和银州,就是要让我在麟州和银州中间疲于奔命。  

敌人就是想借此耗死我。  

眼下西北没有人能代替我的位置,所以我肯定会死。”  

安叔眼中流出了两行清泪,慌张的摇头,“你不能死,不能死…咱们不打了,咱们回家,咱们回家。”  

安叔上前,拉扯着折惟忠的衣服,就要带着折惟忠回府。  

折惟忠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重重的喊道:“安叔,我不能回去。我若回去了,银州和麟州就有丢失的危险。  

一旦麟州和银州中有一州丢失。  

敌人很有可能就会长驱直入,兵临开封。  

朝廷如今正在燕云之地跟辽国酣战。  

若是辽兵兵临开封,那朝廷在燕云之地的谋划,就会功亏一篑。  

所以,麟州和银州不能丢。  

麟州和银州若丢了,我折家两代人铸就的英名,便会丧尽。  

中原腹地内的无数百姓,会惨死在辽人刀下。  

我大宋还要被辽人逼着,定下城下之盟。  

到时候朝廷从燕云之地夺得的三州之地得还回去,说不定麟州、银州等地,还得被割出去。”  

安叔流着泪,哀嚎道:“你父兄皆为大宋而死,还不够吗?还要搭上你的性命吗?你如若死了,折家就塌了,就没了。”  

折惟忠颤声道:“折家可以没了,但银州和麟州不能丢。银州和麟州若是丢了,我折家就是大宋的罪人。”  

安叔哀声质问道:“难道折家两代人的功劳,不能帮折家洗刷这份罪吗?”  

折惟忠咬牙道:“安叔,折家不怕背罪,但折家怕愧对良心。”  

“少爷…”  

“安叔不必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