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8章 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皇宫内。  

资事堂。  

杨文广将搜查西夏驿馆的消息告诉给赵祯等人以后,资事堂内静悄悄的。  

赵祯等人齐齐皱着眉头,一言不发。  

为了搜查西夏驿馆,朝廷做足了准备,可如今一无所获,他们自然高兴不起来。  

“难道,慕崇父子已经逃了?”  

王云升见资事堂内静悄悄的,就忍不住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赵祯皱着眉头道:“朕早就派人封锁了离开汴京城的所有道路,慕崇父子真要是离开了汴京城,朕的人不可能没发现。  

朕不相信,慕崇父子会在朕的眼皮子底下,逃出汴京城。”  

张知白沉吟道:“可刑部和巡检司的人,已经将汴京城内外翻了个便,皆没有找到慕崇父子的踪迹。嫌疑最大的西夏驿馆内,也没有发现慕崇父子的踪迹,慕崇父子会藏到哪儿去呢?  

汴京城还有什么地方,能容他们藏身?”  

赵祯皱着眉头,瞥了一眼陈琳。  

陈琳干咳了一声道:“慕崇父子最后消失的地方是西夏驿馆,慕崇父子失踪,跟西夏驿馆逃离不了关系。”  

李昭亮愣了一下,问道:“皇城司的人查到的?”  

陈琳点点头。  

李昭亮思量道:“刘亨办事向来周全,既然是他查到的消息,那就不会有错。”  

王云升提议道:“那就派人查一查西夏驿馆内的人,最近都接触过什么人,总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  

“不用查了!”  

“不用查了!”  

王曾、吕夷简、寇季三人,几乎同时开口。  

其他人齐齐看向了他们三人。  

三人略微一愣,对视了一眼。  

王曾对寇季道:“你说吧。”  

寇季沉声道:“人八成在辽国驿馆内。汴京城内内外外,只剩下了辽国驿馆和皇宫没有被搜查。人肯定不会在皇宫里,所以只能在辽国驿馆内。”  

张知白等人听到这话以后,神色都有些凝重。  

辽国不比西夏,可不好对付。  

辽人绝对不会像是西夏人那样,轻易的让大宋的兵马进入到辽国驿馆内搜查。  

大宋若是强硬的派人去辽国驿馆内搜查,很有可能会因此掀起两国的战端。  

辽国使节到了汴京城,代表的就是辽皇。  

辽皇身为天下霸主,若是被人拂了面子,肯定会率兵找回场子,不然他的霸主地位,就会被动摇。  

辽皇好不容易经营出如今的霸主地位,自然不可能任由其动摇。  

“好算计!”  

吕夷简阴沉着脸,低声说了一句。  

最先接触慕崇父子的是西夏人,慕崇父子最后却藏在了辽国驿馆内,这其中要是没有算计,那就怪了。  

王曾皱眉道:“是西夏人的算计,还是辽人和西夏人一起设下的算计?”  

若只是西夏人的算计,那还好。  

若是辽人和西夏人一起设下的算计,那对大宋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辽人和西夏人能合力算计大宋,那就说明辽人和西夏人很有可能背地里已经结盟。  

西夏虽然已经对大宋形成不了威胁了,但再加上辽国,那就不一样了。  

大宋如今虽然已经变强了,但是面对辽国,仍然有些吃力。  

在加上西夏的话,那大宋就会变得更吃力。  

“管它是谁的算计,交人平安无事,不交人,那就打一场,用刀兵说话。反正我大宋迟早要跟辽国大战一场。”  

这话是高处恭说出来的。  

高处恭主动提出开战,有两个意图。  

一是为了在战场上获取功劳,让高家的地位变得更稳固。  

二是为了将朝中所有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战场上,好让高家趁机将一字交子铺的份子消化。  

高家可不比钱、孟、慕三家。  

高家可以从权力场和生意场上,一起下手,将高家的烙印深深的融入到一字交子铺当中。  

只要高家融入的足够深,赵祯要动一字交子铺,也会伤筋动骨,到时候难免会投鼠忌器。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不适合用在一字交子铺上面。  

一旦争斗在一字交子铺内部展开,很有可能会祸乱一字交子铺。  

到时候这个新生的社稷重器,很有可能就会分崩离析。  

赵祯只要不想鱼死网破,就只能强咽下这个鱼鲠。  

“战?!”  

王曾皱着眉头道:“现在开战,是不是有些为时过早?河西初定,我大宋还没有将河西彻底的消化,再跟辽国掀起战端,河西恐怕会生出事端。  

此外,朝廷的粮食、钱财,还不够充足。  

咱们多积攒一些家底,再跟辽国血拼,到时候拼个三五年,也不成问题。  

我大宋要么不打,要打就要一口气拿回燕云十六州。”  

王曾不知道高处恭的心思,所以只针对跟辽国的战事说话。  

他觉得朝廷如今实力还是不够。  

必须要多积攒钱财,整顿禁军,等到兵强马壮、财力雄厚的时候,再跟辽国大战一场,才更有把握。  

吕夷简跟王曾的想法差不多。  

他也觉得,要么不打,要打就要一口气拿回燕云十六州。  

没有十足的把握,还是缓一缓比较好。  

“我赞成王相的想法…”  

“我倒是觉得,可以一战,哪怕不能拿回燕云十六州,拿回一两州也好。”  

让人意外的是,张知白居然开口赞成战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