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5章 镇西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龙神二卫已经烂在了骨子里,没有什么威胁,所以朝廷才放心的让他统领龙神二卫。  

如今他在河西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回到了汴京城以后,龙神二卫的统领权,自然得交出去。  

但凡能打的,想要统领禁军上四军,只能在禁军上四军出汴京城以后才行。  

寇季见朱能脸色难看,就继续道:“我知道你回汴京城是为了什么。你想在朝廷征讨燕云十六州的时候,出一份力。  

你若留在河西,恐怕就参与不了燕云十六州的战事了。  

你若回到汴京城,朝廷一旦对燕云十六州用兵,必然用你。  

我说的可对?”  

朱能迟疑了一下,缓缓点头。  

朱能初入行伍,就经历过一场大战。  

宋辽澶渊之战。  

宋辽澶渊之战的屈辱,他至今难以忘怀。  

所以他想参与到大宋征讨燕云十六州的战事当中。  

寇季见到朱能点头,继续道:“我大宋征讨燕云十六州,还需要一些时日。在此期间,你就先坐镇在河西。真到了我大宋对燕云十六州用兵的那一日,朝廷一定不会忘了你。”  

朱能犹豫再三,艰难的点头道:“我信你…”  

“那镇西军的人马,就先从龙神二卫中抽调,然后再从周边抽调厢军补充。你们只管抽调人手,朝廷那边,我会帮你们解决。”  

寇季说了一句。  

朱能三人缓缓点头。  

解决了人手问题,镇西军的筹备速度一下子就加快了。  

朱能从龙神二卫中,抽调出了六千精兵,组成了镇西军的班底。  

李昭亮、杨文广二人,派人拿着文书,从附近的厢军中,抽调了一部分精兵过来,补充人数。  

短短一个月。  

镇西军就有了一个大概的雏形。  

虽然没有达到朝廷所要求的五万之数,但也有三万人马。  

河西的人口,在一个月间,也得到了一定的充实。  

除了从各地抽调的兵马外,还有朝廷送来的数量庞大的罪囚等人。  

此外,在河西分配到利益的那些权贵们,也招来了许多人手,在河西打理他们分配到的利益。  

权贵们招来的人手,五花八门。  

有农夫、有匠人、有读书人、有商贾。  

士农工商,应有尽有。  

河西在他们的充实下,进入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  

就在寇季站在西凉城的城头上,盯着西凉城内冒出的各种店铺感慨的时候,刘亨拿着一封私信,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寇季身边。  

“四哥…官家的信…”  

寇季拿过了信,拆开了火漆,一目十行的看了一遍。  

脸上微微浮起一丝寒霜。  

“还真让曹佾说着了…张氏难产而死,一尸两命…”  

刘亨沉声道:“听送信的人说,张氏肚子里的那个,是个男婴。”  

寇季闻言,脸上的寒霜更胜。  

“官家心情如何?”  

寇季疑问。  

刘亨回答道:“官家在张氏死后,独自将自己锁在寝宫内,三日未食。多亏了你派陈琳送信回去,官家看过了你的信以后,才出了寝宫,如今一切如常。”  

寇季眯了眯眼,“没有派人查一查张氏的死因?”  

刘亨沉吟道:“武德司的人在暗中调查…”  

寇季继续问道:“官家有没有杀人?”  

刘亨沉声道:“杖毙了张氏寝宫里的所有奴婢。”  

寇季思量了一下,吩咐道:“让你的人也查一查,看看有没有什么风声。”  

寇季收起了信,幽幽的道:“希望此事是个意外…不然得死很多人…”  

寇季遥望向汴京城的方向,冷冷的一笑,“杜衍应该快到汴京城了吧。不知道他知道了此事以后,会作何感想。”  

杜衍才跟寇季说了召回魏王府一脉目的,皇宫里就出事了。  

杜衍算是撞到枪口上了。  

张氏难产而死,赵祯罢朝三日。  

此事在汴京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  

很快便传遍了天下。  

所以杜衍在进入到京兆府的时候,就得到了消息。  

得到消息以后,杜衍心里是五味杂陈。  

他才跟寇季说了,他赞成刘平等人召回魏王府一脉,是为了防止官家子嗣难昌,然后就出现了张氏难产而死,一尸两命这档子事。  

偏偏,寇季还将此事写信告诉给了赵祯。  

赵祯在知道了此事以后,一定会将此事和张氏难产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张氏难产而死,若是个意外的话,他还有活命的机会。  

若不是个意外的话,那他八成要凉。  

杜衍一路押送着大批金银到吞噬tsxsw珠宝赶往汴京城,越临近汴京城,心里越凉。  

按理说,他押送的金银珠宝的价值,足足超过了大宋岁入的四倍之多,属于惊天财富。  

从他入大宋的那一刻起,就应该被人夹道欢迎,就应该有重臣迎接才对。  

可他一直押解着金银珠宝赶到了汴京城外,也没有看到有人夹道欢迎,更没有重臣迎接他。  

杜衍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  

直到他押送着金银珠宝进了汴京城,也没有重臣迎接。  

百姓们在知道那上千辆的大车上,押解的全部是金银珠宝以后,倒是发出了不少惊呼,一个个奔走相告,堵在大道两侧,争相观看。  

百姓们看到了海量的钱财,十分激动。  

他们虽然没有目睹河西的战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