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6章 杀气近(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其中精兵有三万人。  

皆是那些投靠在赵元俨麾下的武将的亲兵。  

赵元俨和兵马会和以后,在数百武将,数百文臣,以及九万将士的簇拥下,披上了黄袍,喊出了‘杀昏君,诛谗臣’的口号。  

九万将士,山呼海啸的杀向了汴京城。  

一时间。  

汴京城内外皆惊。  

当九万将士冲到汴京城城下的时候,汴京城内外的人,皆被惊醒。  

知道内情的人,纷纷让家丁仆人紧闭门户,吩咐侍卫们固守墙院。  

不知道内情的人,则快速派出了身边的心腹,出去查探消息。  

八王府冲出的一千甲卒,杀向了南城门处。  

撞见他们的人不计其数。  

八王赵元俨造反的消息,犹如一阵风一样吹遍了汴京城。  

官员们迅速的往皇宫内跑。  

百姓们则奔走着找安全的地方躲藏。  

汴京城乱成一团。  

八王府冲出的一千甲卒,杀到了城门口的时候,遭到了守城的禁军将士们有力的抵抗,双方杀成一团,喊杀声震天。  

然则。  

守城的将士们有限。  

城头上的将士们需要抵御城外叛军的进攻,根本没办法派遣更多的人抵御八王府的一千甲卒。  

城头上的守将,先后派遣出了三千多人,借被这一千甲卒杀退。  

赵元俨谋划不成,是个草包。  

可篡位毕竟是大事,为了篡位,他也做了许多准备。  

为了装备一千强横的甲卒,赵元俨可是花了大价钱,从民间收购了近十万的新犁,拆卸了新犁上固定用的钢片,为甲卒们拼凑出了一千钢制的鱼鳞甲。  

也正是因为有这一千鱼鳞甲帮忙,八王府的一千甲卒,才能在城门口称雄。  

八王府一千甲卒,杀穿了挡在面前的守城将士,奔向了城门口。  

眼看他们就要打开城门的时候。  

从西侧,杀出百起。  

为首的是一位手提铁枪的老太婆,身后跟随着的是一百身披铁甲的骑兵。  

老太婆提起铁枪就要冲阵,从后面又奔出一骑,喝道:“姑婆且慢,让孙儿来。”  

老太婆一愣。  

从后面冲上来的小年轻,就取代了她的位置。  

小年轻也勇猛,领着百骑,冲进了八王府的一千甲卒中。  

虽然只有百骑,但战斗力异常彪悍。  

一个照面,就冲破了八王府一千甲卒的阵型。  

“当…”  

铁刀砸在了一千甲卒的鱼鳞甲上,闪出一道火花。  

小年轻一愣。  

他背后的军卒低喝道:“少爷,砍脖子!”  

小年轻经过背后的军卒提醒,立马看向了甲卒的脖子。  

八王府的一千甲卒,浑身套着鱼鳞甲,可脖子、手掌,却漏在外面。  

小年轻和他麾下的骑兵瞅准了弱点,挥刀就砍他们的脖子。  

一颗颗脑袋顺着甲卒们的身躯滚落下来。  

骑兵们杀甲卒们杀的欢。  

甲卒们却奈何不了他们。  

一炷香后。  

甲卒们被杀的干干净净。  

城头上有校尉下来感谢小年轻。  

小年轻却没搭理他,而是策马回到了老太婆身边,朗声笑道:“我爹说,汴京城里的兵马异常强横,如今一看,也不过如此。”  

老太婆帮小年轻擦了擦身上的血珠,翻了个白眼,嗔怒道:“不要小逊天下英雄…你身后带着的可都是家里的百战老卒,自然不弱。可这汴京城里,比他们强的,也不是没有。”  

小年轻傲然道:“那姑婆您就叫他们出来,跟我比划比划,看看谁强谁弱。”  

老太婆帮小年轻打理了身上的血渍,拍着他肩头道:“你爹让你到汴京城里来探亲,老身却把你拉扯到了战事当中,你可有埋怨老身?”  

小年轻摆手道:“不怨不怨,刚好让汴京城里的人,见识见识我折家军的厉害。”  

老太婆瞪眼道:“你这骄傲的性子,什么时候能改改。”  

小年轻似乎不愿意再听老太婆的说教,当即道:“姑婆且回去歇着,孙儿再去冲杀一阵。”  

当即。  

小年轻领着百骑,冲向了其他地方。  

老太婆在他身后喊道:“继宣娃儿,莫要逞强,该退的时候一定要退。”  

折继宣头也不回的摆手道:“知道了,知道了…”  

折老太君见折继宣走远,哀叹了一声。  

弓着腰,跨马,往府里跑去,准备请府里的老卒出来,保护折继宣。  

折家久居府州,可在汴京城里也有宅子。  

宅子一直是折老太君没事的时候派人打理着。  

今日折继宣奉父命,到汴京城探望折老太君。  

探望过后,折继宣就提出了要看一下折府在汴京城的宅子。  

折老太君心慈,亲自带着折继宣到了折府。  

在折府里转悠了半日,天色已晚,准备回府的时候,撞见了八王府的一千甲卒攻打南城门。  

折老太君当即就察觉出,有人要叛乱。  

眼见守城的将士们被打的溃不成军,她当即就率领着折家兵马前来帮忙。  

这才有了刚才的一幕。  

且不说折继宣率领着百骑去了何处。  

八王府一千甲卒在南城门口折戟以后。  

等待在城门外的八王赵元俨有些心机,于是就下令麾下的兵马,强攻汴京城。  

然而。  

三次攻城,皆被城头上的守军以各种弩箭给逼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