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2章 厚赐(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还有其他说法?”  

寇季疑问。  

寇准点头笑道:“自然有…权力到了老夫这个地步,寻常的政务,其实已经不需要过多关注,朝堂上的琐事,也不需要事事亲为。  

只需要引导、决断一些可以左右国本的大事即可。  

然则,我大宋久经吏治,一应国政已经定性,可左右国本的大事,少之又少。  

老夫需要引导、决断的大事,自然而然也就少了。  

所以官家赐给老夫的权力,足以让老夫左右朝纲。”  

寇准有些得意的道:“现如今,老夫既不需要为朝堂琐事操劳,却又能左右朝纲,远比以前要舒坦。还是你小子聪明,能借着刘娥的谋划,为老夫想出如此绝妙的脱身之策。  

老夫若是能早借此策脱身,说不定还能多活数年呢。”  

寇季一愣,低声笑道:“若真是如此,那我心中就不用愧疚了…”  

寇准笑道:“你的老夫的孙儿,为了能让老夫多活几年,劝诫老夫,有何愧疚。速速下去吩咐府上的人准备香案,准备接旨。  

老夫此次辞官,闹出的动静不会小。  

官家册封的诏书,也绝不只有一封。  

让府上的人早做准备。”  

寇季点头答应了一声,退出了寇准的书房。  

寇准在寇季走后,脸上的笑容缓缓消散,有些不甘心的长叹了一声。  

他倒是没有对寇季说谎,他确实能借着赵祯给予他的权力,左右朝纲。  

但是猛然间从台前,走到了幕后,他总是不甘心。  

人总是喜欢站在最绚烂的光芒下,想其他人展示他手里拥有的好东西。  

喜欢锦衣夜行的人,少之又少。  

尝试过在最绚烂的光芒下生活过的人,隐于背后,锦衣夜行,就更少。  

寇季站在寇准书房外,同样长叹了一口气。  

寇准的话是真是假,寇季并没有细细的去分辨。  

他最担心的是寇准的心情,怕寇准郁郁烦闷,闷出病。  

以寇季如今的身份、地位,纵然没有寇准的支持,没有寇准的帮衬,他一样可以左右朝纲。  

自一字交子铺在大宋境内的各府城开始设立分铺以后。  

大宋的钱财,将会源源不断的落入他手中。  

终有一日,大宋的财权,会尽握在他手中。  

虎字军、巡马卫、张元手里掌控的强横马贼,皆可被他随意调动。  

朱能散步在四处的亲信、军卒,他一样可以调动。  

他若是愿意,足以凑出一支忠于他的大军。  

锻造钢铁的作坊,他手里有三个。  

汴京城一处、保州一处、雷州一处。  

雷州的锻造钢铁的作坊虽然还在营造,可规模却比汴京城外的还大。  

一旦建成,便有源源不断的钢材,供给他驱使。  

他可以借着这些钢材,打造出各种利器。  

朝堂之上,随着寇准请辞,李迪、陈琳等一些防备着他的人,会彻底放松对他的警惕。  

他可以凭借着交情,从王曾、李迪、曹玮等许多重臣手里,借用他们的权力。  

权、钱、人。  

寇季现在一样也不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手里的权、钱、人,只会变得更加壮大。  

终有一日,会壮大到,他出声时,天下寂静。  

所以寇准是否手握大权,寇季并不是十分在意。  

寇准若无权,他顶多会辛苦一些。  

寇准若有权,他顶多也是少些阻碍和麻烦而已。  

寇季现在最真挚的想法就是,希望寇准可以平平安安,乐乐呵呵的终老。  

只是。  

劝诫寇准辞官,终究还是给寇准造成了一定的心里伤害。  

寇准之所以在房里把话说的那么豁达,是害怕他因此心生愧疚,安慰他而已。  

他感受到了寇准一片良苦用心,也就假装信了而已。  

寇季回望了寇准的书房一眼,迈步出了书房所在的院子,对等候在院子门口的寇忠吩咐道:“我祖父近几日需要安静,你约束着府上的家丁、丫鬟们,让他们不要随意打扰。  

再去告诉外院管事,让他准备好香案,准备接旨。”  

寇忠盯着寇季,疑问道:“发生了何事?”  

寇忠作为跟随寇准多年的老仆,远比寇准自己还了解寇准。  

寇准今日进府的时候,看着喜气洋洋,可眼中的那一丝不甘,仍旧被寇忠察觉到了。  

刚才寇准、寇季二人在书房攀谈,并没有让寇忠伺候着,所以寇忠并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过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寇季幽幽说了一句,迈步离开。  

寇忠瞧了瞧寇季的背影,又回身看了看寇准的书房,若有所思。  

寇忠吩咐书房外的家丁,守好书房,然后去了外院传话。  

外院管事得到了寇忠的吩咐以后,立马开始准备香案。  

赵祯的大婚还在继续,但是有关于寇准的封赏,却没有耽误。  

在满朝文武没滋没味的咀嚼着宫里的山珍海味的时候。  

中书舍人,在赵祯的吩咐下,快速的草诏。  

追封寇氏先祖。  

追封寇准已故的夫人。  

赐封寇准。  

加封寇礼。  

加封寇季。  

一封一封的诏书,迅速的草拟好,加盖上的玉玺。  

由宦官持诏,御前卫护送,一封封送到往了寇府。  

在中书舍人草诏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