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4章 赏赐(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宰。”  

王钦若被寇季的话气的浑身直哆嗦。  

寇季见到王钦若已经被他怼的够呛了,就不再言语。  

王钦若嘴皮子哆嗦着,要开口喝骂寇季。  

然而,还没等他开口,就听见寇准冷哼了一声,喝斥道:“够了!各国、各番属使节,皆在一旁看着。尔等如同市井泼妇一样吵闹,让人如何看待我大宋朝堂上的衮衮诸公?”  

王钦若恶狠狠的瞪了寇季一眼,又用阴沉的目光瞥了寇准一眼,咬着牙闭上了嘴。  

显然。  

他已经深深的记恨上了寇准、寇季祖孙。  

寇季看到了王钦若的眼神,大概猜到了王钦若的心思,心中冷冷的笑了一声。  

他一点儿也不在乎,被王钦若记恨上。  

王钦若这老货,就像是一条疯狗。  

只要他觉得,搬到一个人,对自己有利,那他就不会在乎对方有没有跟自己结仇。  

他会想尽办法的弄倒对方,将对方踩进泥土里。  

寇准、寇季祖孙二人,身居高位,又跟王钦若政见不合。  

早已成为了政敌。  

不论寇季有没有得罪王钦若,王钦若都会陷害他,想方设法的搬到他。  

所以得不得罪王钦若,对寇季而言,已经无关紧要。  

寇准也没有搭理王钦若,而是对着赵祯道:“狄青忠勇,虎字军骁勇,当赏!”  

王曾、李迪二人,跟着点头,表示赞同寇准的话。  

赵祯思量了一下,沉吟道:“狄青晋三级,朱由晋三级,余者各进一级,赐钱百万,犒赏三日,三位爱卿以为如何?”  

寇准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点点头,答应了赵祯的想法。  

狄青、朱由等人官职不高,连升三级,也没有步入到高官之列。  

他们又隶属于虎字军,不会占据朝廷其他衙门的官员份额。  

赵祯也没有脑袋一热,给狄青赐下爵位什么的。  

所以寇准三人没有理由拒绝赵祯的提议。  

赵祯见寇准三人答应了,便对身旁的陈琳吩咐道:“着中书舍人草制、敕…擢升狄青等人…”  

朝廷的圣旨,作用不同,所用的令也不同。  

赵祯口述的,没有任何纸质文书的,叫做口谕,又称呼为谕令。  

赵祯颁发的正式公文,称之为诏书,又称呼为诏令。  

朝廷颁发的行大赏罚、授大官爵、革除旧制等等的公文,称之为制书,又称呼为制令。  

朝廷颁发的正六品以下的官员升迁调度的文书,叫做敕书,又称呼为敕令。  

宦官们在宣读圣旨、圣意的时候。  

皆会以谕曰、诏曰、制曰、敕曰,开头。  

狄青强忍着身上的疼痛,一脸振奋的单膝跪倒在地上,沉声道:“臣狄青,代替虎字军上下将士,叩谢官家隆恩。”  

赵祯摆摆手,笑了笑,“这是你们应得的…等朕回了宫,赐给你们的擢升旨意、钱财、牛羊酒水,会一并送到军营里去。”  

狄青再谢。  

赵祯不再言语,背负双手,下了看台。  

虎字军的表现,让他很满意。  

可禁军将士们的表现,却让他不满意。  

他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该伤心。  

他只想回到宫里去,好好想想。  

不想再在看台上多逗留。  

赵祯坐上了龙撵回宫了。  

寇准、王曾、李迪三人,派遣了礼宾院、鸿胪寺的官员,引领着各国、各番属使节,离开了看台。  

他们三人在使节们走后不久,也离开了看台。  

随后,其他的文武官员,也各怀心思的离开。  

寇季却没有急着离开,而是走到了狄青身前,扶起了他。  

狄青身上的伤势可不轻,他刚才单膝跪倒在地上以后,就没有再起身。  

看似是在向赵祯表现忠诚。  

实际上,是没力气站起来了。  

若不是寇季发现他嘴唇微微发白,额头上有一层细汗,都不知道他已经脱力了。  

寇季扶起了狄青,在狄青感激的目光中,翻了个白眼,道:“你是不是傻?我跟你说过,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借着禁军上四军上位。  

能打赢固然好,打不赢,打成平手也行,你为何要拿命去拼?”  

狄青苦着脸,道:“兄长…我…”  

寇季瞥了他一眼,一边扶着他往看台下走去,一边道:“行了,你不用多说了。你的心思我明白。你无非是想借着这次机会,好好的磨练一下虎字军的将士,让他们在面对强敌的时候,生出敢战之心。”  

狄青闻言,重重的点头,“兄长说的不错,我确实是这么想的。”  

顿了顿,狄青又道:“我的做法确实有些鲁莽了…”  

狄青主动认错。  

寇季却摇了摇头,淡然道:“其实,这件事,不怪你。说来说去,是我在你们还没有训练有成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召你们入京,让你们在校场上厮杀。  

我若是多给你们一两年时间,你也不需要以身犯险,去激励将士们的敢战之心。”  

狄青郑重的道:“兄长把虎字军交给我,我自然得想方设法的帮兄长磨练出虎字军。只要能帮兄长磨练出一支强军,我纵然是死,也无悔。”  

寇季闻言,哭笑不得的摇头道:“胡说什么…好好活着…”  

在寇季心里,狄青可比虎字军的那些将士们要重要。  

毕竟,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更何况是一个能统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