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辞旧迎新,醉酒作诗,偷的半日浮生(3/6)
砰砰。
也就在许清宵静静沉思之时。
街道之外,传来了各种爆竹声。
子时已过。
武昌二年到了。
新的一年来了,整个大魏京都,不少地方都响起了爆竹声。
正月十五是过大年的时候,而今日是迎新节,再加上昨日册封大典,所以京都早已经挂满了红灯笼,家家户户都显得无比喜庆。
百姓们不会想太多的事情,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在他们眼中,无非就是讨论出个对错,然后便当做谈资。
或许有人知晓要发生什么事情了,但大部分人还是一如既往,迎接着新年到来。
许清宵缓缓站起身来,听着爆竹声阵阵响起,莫名之间,他想出去走一走了。
散散心也好,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也好。
眼下烦心的事情太多了,一直这样也没有意思,与其紧绷着一根神经,倒不如尝试性放松下来。
或许有不同的收获。
走出守仁学堂。
街道当中,到处都是鞭炮声,这种大日子,许多孩童都不用早睡,尤其是放鞭炮。
一串鞭炮打完之后,散落在地上还有不少小鞭炮,一些孩童拾取着小鞭炮,手中拿着一根点燃的香,将小鞭炮点着后直接一丢,然后一群孩子捂着耳朵跑。
胆子小点的负责捡鞭炮,胆子大一点的就负责点鞭炮,显得无比喜悦。
大人们站在自家院子里笑呵呵的聊天,妇女们温着酒,照顾着孩童。
有些人看到许清宵后,更是激动无比地喊道。
“许侯爷,迎新如意啊。”
他们十分激动,毕竟看到了许清宵,这位大魏新侯爷,也是大魏新的天地大儒。
甚至有些人看到许清宵后,更是带着自己孩子,来许清宵面前磕了几个响头,喊着迎新如意。
“各位也如意,孩子照顾好,莫要有什么闪失,注意鞭炮,别伤着了自己。”
看着周围涌来的人,许清宵露出笑容,同时也不忘告诫这些大人们,将孩子们照顾好来,不要出什么差错。
许清宵如此随和与儒雅,赢得了不少百姓的称赞,虽然他们本来就对许清宵充满着好感,但不妨碍他们更加赞赏许清宵。
越过一条条街道,过来贺喜之声络绎不绝,一般都是有人主动过来打招呼,然后接二连三更多人过来了。
毕竟看到这位侯爷如此随和,也自然想要过来问个好,混个脸熟。
甚至有些人邀请许清宵到他们家吃一顿迎新饭。
大魏过年的习俗就是这样,子时一过,做好一顿饭,而且菜肴丰富,平日里舍不得吃的,全部拿出来。
图个吉祥,希望新的一年,以后天天能吃到这么好的饭菜佳肴。
面对大家的热情,许清宵也一一委婉拒绝。
“许侯爷,我家刚生了孩子,我们这边有习俗,生了娃,当爹的第一个见到谁,就找谁赐个名。”
“还望侯爷不嫌弃,给我家娃取个名字。”
也就在此时,一户人家的男主人走了出来,看到许清宵后,直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恳求着许清宵给他家孩子取名。
周围不少人看着,一时之间满是羡慕,同时也无比好奇地看着许清宵。
“今日是迎新日,用此名有些不太好,就叫辞旧吧。”
许清宵想了个还行的名字,迎新辞旧嘛。
后者一听,当下激动无比地朝着许清宵磕了三个响头道。
“多谢侯爷,多谢侯爷。”
“孩他娘,孩他娘,许侯爷给咱家孩子取了个名,叫做辞旧,我老苏家祖上积德了,祖上积德了。”
兴奋之声响起,后者激动的回到家中,声音洪亮。
周围的百姓们,一个个羡慕的眼睛都直了,恨不得自己马上生个孩子出来。
毕竟堂堂大魏平乱侯,古今往来最年轻的天地大儒亲自取名啊。
“各位如意了。”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许清宵朝着两旁微微拱手,笑了笑后,继续前行。
他朝着西街走。
现在夜市正开着。
说句实话,九个月来,许清宵愣是没逛过大魏京都的夜市,也没有正儿八经参加过什么聚会,或者是游玩。
自从来了京都后,一件又一件事情,接踵而至,每一件事,都让自己苦思不已。
每一件事情也都让自己没有时间去体验体验这大魏京都的好。
眼下,许清宵将所有的烦心事抛之脑后,反倒显得无比轻松,脸上的笑意,也莫名多了不少。
哪怕是只是看看大家吃吃喝喝,孩童们玩耍,许清宵都莫名觉得很开心。
不知不觉中,许清宵莫名感悟到了什么,只是这种感悟在脑海当中一闪而过。
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但很快,一道轰声响起。
伴随着便是一些骂声。
“你们这些娃子,在这里炸牛粪,吃饱没事干啊,信不信我去国公府告你们状啊。”
“怎么这么大的动静啊?又是你们这帮孩子,炸的满地牛粪。”
“这帮孩子,算了算了,迎新节,就别骂了,不吉利。”
一些声音响起,不过也只是抱怨几句,到没有人跟孩子计较,而且这个节日,一般也不会骂人,都不吉利。
可顺着目光看去,顿时之间,几个熟悉的人影出现了。
是李范几人。
安国公的孙子,二三十个人,聚集在一起,脸上满是笑意,有几个孩子身上都沾惹上了牛粪。
当真是皮的没话说。
“许先生?”
“是许先生。”
“许先生。”
不过很快,这帮倒霉孩子看到了许清宵,一瞬间开始呼喊起来了。
自从守仁学堂开了以后,这帮熊孩子就聚集在守仁学堂上学。
许清宵没怎么管过这帮
也就在许清宵静静沉思之时。
街道之外,传来了各种爆竹声。
子时已过。
武昌二年到了。
新的一年来了,整个大魏京都,不少地方都响起了爆竹声。
正月十五是过大年的时候,而今日是迎新节,再加上昨日册封大典,所以京都早已经挂满了红灯笼,家家户户都显得无比喜庆。
百姓们不会想太多的事情,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在他们眼中,无非就是讨论出个对错,然后便当做谈资。
或许有人知晓要发生什么事情了,但大部分人还是一如既往,迎接着新年到来。
许清宵缓缓站起身来,听着爆竹声阵阵响起,莫名之间,他想出去走一走了。
散散心也好,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也好。
眼下烦心的事情太多了,一直这样也没有意思,与其紧绷着一根神经,倒不如尝试性放松下来。
或许有不同的收获。
走出守仁学堂。
街道当中,到处都是鞭炮声,这种大日子,许多孩童都不用早睡,尤其是放鞭炮。
一串鞭炮打完之后,散落在地上还有不少小鞭炮,一些孩童拾取着小鞭炮,手中拿着一根点燃的香,将小鞭炮点着后直接一丢,然后一群孩子捂着耳朵跑。
胆子小点的负责捡鞭炮,胆子大一点的就负责点鞭炮,显得无比喜悦。
大人们站在自家院子里笑呵呵的聊天,妇女们温着酒,照顾着孩童。
有些人看到许清宵后,更是激动无比地喊道。
“许侯爷,迎新如意啊。”
他们十分激动,毕竟看到了许清宵,这位大魏新侯爷,也是大魏新的天地大儒。
甚至有些人看到许清宵后,更是带着自己孩子,来许清宵面前磕了几个响头,喊着迎新如意。
“各位也如意,孩子照顾好,莫要有什么闪失,注意鞭炮,别伤着了自己。”
看着周围涌来的人,许清宵露出笑容,同时也不忘告诫这些大人们,将孩子们照顾好来,不要出什么差错。
许清宵如此随和与儒雅,赢得了不少百姓的称赞,虽然他们本来就对许清宵充满着好感,但不妨碍他们更加赞赏许清宵。
越过一条条街道,过来贺喜之声络绎不绝,一般都是有人主动过来打招呼,然后接二连三更多人过来了。
毕竟看到这位侯爷如此随和,也自然想要过来问个好,混个脸熟。
甚至有些人邀请许清宵到他们家吃一顿迎新饭。
大魏过年的习俗就是这样,子时一过,做好一顿饭,而且菜肴丰富,平日里舍不得吃的,全部拿出来。
图个吉祥,希望新的一年,以后天天能吃到这么好的饭菜佳肴。
面对大家的热情,许清宵也一一委婉拒绝。
“许侯爷,我家刚生了孩子,我们这边有习俗,生了娃,当爹的第一个见到谁,就找谁赐个名。”
“还望侯爷不嫌弃,给我家娃取个名字。”
也就在此时,一户人家的男主人走了出来,看到许清宵后,直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恳求着许清宵给他家孩子取名。
周围不少人看着,一时之间满是羡慕,同时也无比好奇地看着许清宵。
“今日是迎新日,用此名有些不太好,就叫辞旧吧。”
许清宵想了个还行的名字,迎新辞旧嘛。
后者一听,当下激动无比地朝着许清宵磕了三个响头道。
“多谢侯爷,多谢侯爷。”
“孩他娘,孩他娘,许侯爷给咱家孩子取了个名,叫做辞旧,我老苏家祖上积德了,祖上积德了。”
兴奋之声响起,后者激动的回到家中,声音洪亮。
周围的百姓们,一个个羡慕的眼睛都直了,恨不得自己马上生个孩子出来。
毕竟堂堂大魏平乱侯,古今往来最年轻的天地大儒亲自取名啊。
“各位如意了。”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许清宵朝着两旁微微拱手,笑了笑后,继续前行。
他朝着西街走。
现在夜市正开着。
说句实话,九个月来,许清宵愣是没逛过大魏京都的夜市,也没有正儿八经参加过什么聚会,或者是游玩。
自从来了京都后,一件又一件事情,接踵而至,每一件事,都让自己苦思不已。
每一件事情也都让自己没有时间去体验体验这大魏京都的好。
眼下,许清宵将所有的烦心事抛之脑后,反倒显得无比轻松,脸上的笑意,也莫名多了不少。
哪怕是只是看看大家吃吃喝喝,孩童们玩耍,许清宵都莫名觉得很开心。
不知不觉中,许清宵莫名感悟到了什么,只是这种感悟在脑海当中一闪而过。
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但很快,一道轰声响起。
伴随着便是一些骂声。
“你们这些娃子,在这里炸牛粪,吃饱没事干啊,信不信我去国公府告你们状啊。”
“怎么这么大的动静啊?又是你们这帮孩子,炸的满地牛粪。”
“这帮孩子,算了算了,迎新节,就别骂了,不吉利。”
一些声音响起,不过也只是抱怨几句,到没有人跟孩子计较,而且这个节日,一般也不会骂人,都不吉利。
可顺着目光看去,顿时之间,几个熟悉的人影出现了。
是李范几人。
安国公的孙子,二三十个人,聚集在一起,脸上满是笑意,有几个孩子身上都沾惹上了牛粪。
当真是皮的没话说。
“许先生?”
“是许先生。”
“许先生。”
不过很快,这帮倒霉孩子看到了许清宵,一瞬间开始呼喊起来了。
自从守仁学堂开了以后,这帮熊孩子就聚集在守仁学堂上学。
许清宵没怎么管过这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