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惊天大秘!大魏文宫.......竟然.......(4/6)
极大。”
女帝开口,她目光无比坚定,望着许清宵,如此说道。
此话一说,让许清宵愣住了。
史无前例的危机?
比北伐严重十倍?
这怎么可能?
比北伐严重十倍,那么就必须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包括北方蛮族联军,杀向大魏。
可即便是如此,大魏可以直接派出一品武者,虽然大魏逃不过被灭国的命运,但至少大魏可以让这三方势力吃个大亏。
到时候三方势力也会自相残杀,所以这种可能性不大。
三足鼎立的好处就是,谁强另外两个对付谁,谁弱就会跟第二联盟。
这就好像为什么突邪宣战,初元王朝第一时间发来密函,愿意援助的原因了。
那么不是战争的话,还有什么事,如此影响大魏?
与藩王有关,更不可能了,藩王没有机会造反,至少现在没有。
要让自己成圣?
是文宫!
许清宵想到了,文宫的确能给大魏王朝带来麻烦。
只是比北伐还要恶劣十倍,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思来想去,许清宵皱紧眉头。
文宫即便是有一位半圣,斥责女帝哪里哪里不行,只怕都无法撼动女帝的地位,也不可能让女帝这般。
那么文宫做什么事情,才能让大魏女帝如此忌惮呢?
许清宵沉思。
过了良久。
终于,许清宵想到了一个可能性了。
当想到的一刹那间,许清宵眼神顿时露出惊愕之色。
他望着女帝,而女帝则显得十分平静。
“文宫......要脱离大魏?”
许清宵咽了口唾沫,他说出自己的猜想。
当他说出这个猜想时,许清宵的目光,一直锁定在女帝面容上。
却发现后者没有一丝神色,依旧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恩。”
淡淡的回答,笃定了这件事情的事实。
而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在许清宵脑海当中炸响。
“这不可能。”
“陛下,朱圣乃是在大魏王朝证道成圣,大魏是朱圣圣统之地,即便是他们在如何,也不敢这样做,难道他们就不怕天下读书人愤怒?难道他们就不怕大魏读书人翻脸吗?”
“臣,不敢相信。”
许清宵直接否决了这个可能性。
文宫脱离。
这是多大的一件事情?的的确确被北伐还要可怕十倍。
大魏百姓的民族傲骨和傲气,有一半来自于朱圣,走在外面,各国攀比,从吃喝拉撒这种生活基础,再到穿用礼仪,变成金钱攀比。
但这些都是低俗的,真正精神上的东西,才能判决高下。
那就是来一句,我大魏有圣人,你们有吗?
这话一说,人家马上闭嘴了。
因为有一说一,还真没有。
自大魏出圣人后,大魏国运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增强,百姓民意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稳固。
圣人,就是一种精神象征,圣人在世的时候,皇帝都遮掩不了圣人的光辉,甚至圣人与皇帝见面,还必须要由皇帝先行礼,当然只是简单的拜礼,也不是真正的行大礼。
圣人死后,大魏的国运并没有下降,反倒是有所提升,毕竟圣人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大魏。
这个精神,就是大魏文宫,朱圣一脉的传承。
有了大魏文宫,其实意味着,圣人还在大魏,大魏依旧是圣人正统。
可如若大魏文宫脱离的话,那么天下人可就不认你大魏是圣人正统了。
就好像现在就有诸多异族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圣人正统,甚至还说当年朱圣周游列国,是在他们国家成圣的。
天下人没有经历过,所以不敢完全笃定和否认,但大魏文宫可以证明一切。
要是大魏文宫真没了,许清宵可以保证,大魏国运直接少三成,并且一百年内,无论大魏怎么发展,除非出了一个新圣,不然的话,大魏国运还会持续少三成。
即便是经济发达起来了,最多加一成,也就是五成左右了。
精神上的自豪,与生活攀比完全是两个概念。
许清宵的否认与不可置信,在女帝眼中没有任何一丝其他表情,有的只是平静。
可这种平静,让许清宵沉默了。
因为女帝如此平静,就意味着这件事情是真的,甚至都不需要有任何一点怀疑。
“陛下可知,大魏文宫什么时候会脱离?”
许清宵问道,他眼中的惊愕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疑惑。
“近期!”
“要不了多久。”
“甚至明日都有可能。”
“最迟,半年内。”
女帝给予这个回答,一个很残酷的回答,大魏文宫随时可能会脱离,最好的结果,是半年之内。
“没有办法阻止吗?”
许清宵问道。
“没有。”
“大魏文宫脱离,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大魏国策问题,自景泰帝登基时,大魏文宫仗着扶持景泰帝为由,执掌国家大事,调动民意。”
“朱圣一脉,更是要求大魏独尊朱圣,惹来景泰帝不悦,最终景泰帝有意无意打压大魏文宫,后来太爷爷景元帝继位,依旧是打压大魏文宫。”
“但打压的并没有太过于激烈,一直到我爷爷景盛帝执掌皇权时,决心将大魏文宫剥离大魏朝中,打算建立文武制度,而并非文武儒三脉。”
“可计划还未实行,北蛮铁骑气势汹汹杀来,父皇武帝临终前告知我,北蛮入侵大魏,一定有朱圣一脉的影子。”
“甚至不仅仅只是朱圣一脉这么简单,文宫的人,看似是天下最无私之人,可也是天下最聪明的人,他们眼中只有圣人,已经产生执念与心魔。”
“只是北伐失利,
女帝开口,她目光无比坚定,望着许清宵,如此说道。
此话一说,让许清宵愣住了。
史无前例的危机?
比北伐严重十倍?
这怎么可能?
比北伐严重十倍,那么就必须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包括北方蛮族联军,杀向大魏。
可即便是如此,大魏可以直接派出一品武者,虽然大魏逃不过被灭国的命运,但至少大魏可以让这三方势力吃个大亏。
到时候三方势力也会自相残杀,所以这种可能性不大。
三足鼎立的好处就是,谁强另外两个对付谁,谁弱就会跟第二联盟。
这就好像为什么突邪宣战,初元王朝第一时间发来密函,愿意援助的原因了。
那么不是战争的话,还有什么事,如此影响大魏?
与藩王有关,更不可能了,藩王没有机会造反,至少现在没有。
要让自己成圣?
是文宫!
许清宵想到了,文宫的确能给大魏王朝带来麻烦。
只是比北伐还要恶劣十倍,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思来想去,许清宵皱紧眉头。
文宫即便是有一位半圣,斥责女帝哪里哪里不行,只怕都无法撼动女帝的地位,也不可能让女帝这般。
那么文宫做什么事情,才能让大魏女帝如此忌惮呢?
许清宵沉思。
过了良久。
终于,许清宵想到了一个可能性了。
当想到的一刹那间,许清宵眼神顿时露出惊愕之色。
他望着女帝,而女帝则显得十分平静。
“文宫......要脱离大魏?”
许清宵咽了口唾沫,他说出自己的猜想。
当他说出这个猜想时,许清宵的目光,一直锁定在女帝面容上。
却发现后者没有一丝神色,依旧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恩。”
淡淡的回答,笃定了这件事情的事实。
而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在许清宵脑海当中炸响。
“这不可能。”
“陛下,朱圣乃是在大魏王朝证道成圣,大魏是朱圣圣统之地,即便是他们在如何,也不敢这样做,难道他们就不怕天下读书人愤怒?难道他们就不怕大魏读书人翻脸吗?”
“臣,不敢相信。”
许清宵直接否决了这个可能性。
文宫脱离。
这是多大的一件事情?的的确确被北伐还要可怕十倍。
大魏百姓的民族傲骨和傲气,有一半来自于朱圣,走在外面,各国攀比,从吃喝拉撒这种生活基础,再到穿用礼仪,变成金钱攀比。
但这些都是低俗的,真正精神上的东西,才能判决高下。
那就是来一句,我大魏有圣人,你们有吗?
这话一说,人家马上闭嘴了。
因为有一说一,还真没有。
自大魏出圣人后,大魏国运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增强,百姓民意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稳固。
圣人,就是一种精神象征,圣人在世的时候,皇帝都遮掩不了圣人的光辉,甚至圣人与皇帝见面,还必须要由皇帝先行礼,当然只是简单的拜礼,也不是真正的行大礼。
圣人死后,大魏的国运并没有下降,反倒是有所提升,毕竟圣人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大魏。
这个精神,就是大魏文宫,朱圣一脉的传承。
有了大魏文宫,其实意味着,圣人还在大魏,大魏依旧是圣人正统。
可如若大魏文宫脱离的话,那么天下人可就不认你大魏是圣人正统了。
就好像现在就有诸多异族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圣人正统,甚至还说当年朱圣周游列国,是在他们国家成圣的。
天下人没有经历过,所以不敢完全笃定和否认,但大魏文宫可以证明一切。
要是大魏文宫真没了,许清宵可以保证,大魏国运直接少三成,并且一百年内,无论大魏怎么发展,除非出了一个新圣,不然的话,大魏国运还会持续少三成。
即便是经济发达起来了,最多加一成,也就是五成左右了。
精神上的自豪,与生活攀比完全是两个概念。
许清宵的否认与不可置信,在女帝眼中没有任何一丝其他表情,有的只是平静。
可这种平静,让许清宵沉默了。
因为女帝如此平静,就意味着这件事情是真的,甚至都不需要有任何一点怀疑。
“陛下可知,大魏文宫什么时候会脱离?”
许清宵问道,他眼中的惊愕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疑惑。
“近期!”
“要不了多久。”
“甚至明日都有可能。”
“最迟,半年内。”
女帝给予这个回答,一个很残酷的回答,大魏文宫随时可能会脱离,最好的结果,是半年之内。
“没有办法阻止吗?”
许清宵问道。
“没有。”
“大魏文宫脱离,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大魏国策问题,自景泰帝登基时,大魏文宫仗着扶持景泰帝为由,执掌国家大事,调动民意。”
“朱圣一脉,更是要求大魏独尊朱圣,惹来景泰帝不悦,最终景泰帝有意无意打压大魏文宫,后来太爷爷景元帝继位,依旧是打压大魏文宫。”
“但打压的并没有太过于激烈,一直到我爷爷景盛帝执掌皇权时,决心将大魏文宫剥离大魏朝中,打算建立文武制度,而并非文武儒三脉。”
“可计划还未实行,北蛮铁骑气势汹汹杀来,父皇武帝临终前告知我,北蛮入侵大魏,一定有朱圣一脉的影子。”
“甚至不仅仅只是朱圣一脉这么简单,文宫的人,看似是天下最无私之人,可也是天下最聪明的人,他们眼中只有圣人,已经产生执念与心魔。”
“只是北伐失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