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天地大儒,文宫自证,圣人共鸣,天下震惊【百万字了】(3/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的浩然正气再多再强,也渗透不进民意之中。

故此魔种未被察觉到。

这一刻,蓬儒皱眉了。

他有些无法相信。

也就在此时,陈正儒的声音响起。

“蓬儒,可否查出异术?”

陈正儒顶着天大的压力开口,蓬儒正在严查许清宵体内情况,他出声打断,这怎不是天大的压力?

“蓬儒正在认真查询,陈大人还是先别说吧,莫要惊扰了蓬儒。”

孙静安开口,他让陈正儒不要说话,不要打扰蓬儒。

此话一说,惹来一片皱眉。

之前是孙静安说的,天地大儒只需要一眼就能看出许清宵有没有修炼异术。

现在都过了两刻钟了,还没有结果?这样去查,敌意太浓了。

又是一刻钟后。

蓬儒的声音响起了。

“你体内有一种十分玄妙的东西,阻挡住老夫的浩然正气。”

“应该是民意。”

蓬儒收回了手,他平静开口,道出许清宵体内有民意,所以他无法查下去。

此话一说,众人不由皆然皱眉。

众人不理解这番话的意思,也不懂什么是民意,可刑部尚书张靖第一时间开口了。

“蓬儒,既然查不了,就证明守仁没有问题,这民意总不可能是一件坏事吧?”

张靖出声,他彻底松了口气,既然天地大儒都查不出来,就只能证明一点,许清宵没有修炼异术。

然而此话一说,孙静安再一次开口。

“此言差矣,没有查出来,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有东西阻碍。”

“许清宵,将你体内的民意散去,让蓬儒彻查,你既问心无愧,又何必使这般手段?”

孙静安今日异常的活跃,俨然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

可此话一说,许清宵有些忍不住了。

“孙静安,许某体内的民意,是天下百姓给予的,如何散去?还望阁下教教我。”

“难不成是说,阁下是让我背叛百姓?背叛大魏?”

许清宵出声,冷冷反驳回去。

让自己散去民意,说这话不经过大脑吗?

先不说自己修炼了异术,即便是没有修炼异术,许清宵也不会答应啊。

想要积攒民意,这过程有多难?他许清宵又不是不知道。

现在让自己散去,死都不可能。

“可你体内的民意,阻碍了蓬儒的浩然正气,你越是这般,我越是怀疑你修炼了异术。”

“许清宵,你若散去民意,蓬儒还没有查出你修炼异术的痕迹,老夫向你赔罪,哪怕登门赔罪都行。”

孙静安捻了捻胡须,如此说道。

他极其自信,因为许清宵越是这般,他越是相信许清宵修炼了异术。

否则的话,为何体内好端端会有民意阻挡?哪里有那么巧的事情?这一定是许清宵有所防范。

“可笑!”

然而,孙静安的言论,在许清宵眼中显得无比可笑。

“孙儒,许守仁为百姓伸张正义,得到百信支持,体内凝聚民意,而你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让许清宵散去体内民意。”

“那我可否说,你也修炼了异术,散去浩然正气,让我观察一番?若是没有问题,我登门谢罪,你可愿意吗?”

张靖开口,到了这一步,他自然要为许清宵出头说话,总不可能一直被他们压制住吧?

“哼!”

孙静安想要开口讽刺回去,然而蓬儒的声音却忽然响起。

“不是不可。”

蓬儒出声,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神色一变。

甚至京都百姓们也有些惊讶了,没人会想到蓬儒居然答应这种方法。

这就有些......狠了。

孙静安再听到这番话后,明显神色一变,可他望向蓬儒之后,马上恢复常色道。

“只要张大人愿意,老夫愿意如此,但前提是,许清宵也要散去民意。”

“以老夫之儒位,换他之民意,如何?”

孙静安开口,这番话不是他的真心话,没有人会舍得大儒之位,孙静安也不可能舍得。

可眼下到了这个局面,必须要以这种方式来打破僵局。

一时之间,双方沉默,不知该怎么回答。

“好了。”

最终,女帝的声音响起。

她的目光落在蓬儒身上,而后缓缓道。

“此事,到此为止吧。”

“既然蓬儒并未查出许守仁体内异术。”

“就无需再查了,怀宁王的情报有误,但念在怀宁王为国家着想,功过相抵。”

“孙静安,严磊等人,也是为大魏着想,此事无过,但也无功。”

“就这样吧。”

女帝开口,她做出了抉择,这件事情到此为止。

她不想处罚任何人,也不想任何人因为这件事情而受到处罚,就这样过去,就当做是一个有惊无险的风波罢了。

但当女帝说完此话,蓬儒的声音响起了。

“不可。”

“异术之事,涉及太大,如若换做任何人,蓬某都会敬遵圣意。”

“然而,许守仁并非常人,他修炼儒术,若真修炼异术,早晚有一天会入魔。”

“而他的魔种,很有可能无惧儒术,一旦如此,将会惹来滔天之祸,到时血流成河,尸骸如山。”

“蓬某,为读书人,养浩然正气,许守仁为天下百姓伸冤,而蓬某则是为天下百姓除害。”

“守仁小友,若你真想自证清白,将体内民意散去,如若老夫当真冤枉了你,老夫临死之前,会以大魏文宫,传你圣道之言。”

“助你成就大儒,当做补偿,如何?”

蓬儒没有咄咄逼人,他只是给出了必须要严查的理由。

并且为了补偿许清宵,他愿意帮助许清宵早日抵达大儒,用毕生的浩然正气,传圣人之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