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可怕的幕后!【必看】(3/6)
无非就是一个高价一个低价,这是做生意最简单的事情,也是最大的麻烦。
听许清宵这个口吻,似乎是有了应策之法了?
“你有办法?”
顾言问道。
“应该是有。”
许清宵缓缓回答。
可这话一说,顾言惊讶了,他是知道许清宵敢说有,就一定是有。
“你能将价格压到多少?”
顾言直接问道,也不绕弯了。
“具体数额不知,原本想着让三大商会一二成卖给我们,现在看来不行了,估计是我们定价的五成,最多五成吧,不然他们也不乐意。”
许清宵说出价格。
而顾言整个人有些宕机了。
马车内,显得异常安静。
顾言看向许清宵,其眼神就好像看见鬼一般。
五成?
定价的五成?
七千五百两的五成?那不就是三千七百五十两白银?
现在人家开的是一万六千五百两白银啊,你让三大商开出三千七百五十两白银的价格?
人家脑子有问题还是你脑子有问题啊?
如若,现在换做任何一个人坐在自己面前,除非是女帝,不然不管是谁,敢跟自己说这样的话,顾言绝对上去就是两耳光。
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试问一下,一样东西原本可以卖出一万六千五百两白银,可让你以三千七百五十两白银的价格卖出去,在你知道其价值的前提之下。
谁愿意?这不是白给吗?而且还是亏本白给啊,一点利润都没有就算了,还得亏本。
相当于亏个三成左右,因为七千五百两白银是户部的价格,他们的成本价肯定没这么高。
看着顾言不说话,许清宵又淡淡吐出两个字。
“包邮。”
声音响起,顾言有些皱眉,他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
“免漕运。”
许清宵换了个方式,一瞬间,顾言沉默了。
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三千七百五十两还免漕运费?
守仁,你是不是被才气冲傻了?
顾言咽了口唾沫,等过了一会,心情平复后,才继续开口。
“守仁,你有什么计谋?可不要乱来啊。”
顾言有点怕,怕许清宵对大魏商人直接开刀,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宁可不要这样搞。
斩番商,是因为番商惹了民怨,而且说来说去是异族人,不给他们脸又能如何?
可斩大魏商人不行,这开不得玩笑,后面涉及到的是什么?是整个大魏上上下下,无论是百姓还是权贵,都涉及到了。
除非他们找死,比如说你手头上有他们通敌的证据,否则的话,不能动。
“顾大人,您放心,清宵不会冲动。”
“我有计划,只是暂时不能和顾大人您说,但有一件事,顾大人一定要帮我,否则的话,清宵这计划施行不了。”
许清宵这般说道。
“你说。”
顾言询问,倒也干脆。
“拟一道奏折,由户部昭告天下商户,大魏需推广水车工程,欠缺银两,望大魏商人,慷慨资助。”
许清宵平静道。
“商人资助?”
顾言有些好奇了,这种事情倒不是什么大事,因为第六次第七次北伐之时,也做过类似的事情,甚至国家有危难的时候,也会发布这种公告。
希望各地商人能够资助一番,但一般来说往往是权益交换,真心愿意资助的人不多,撑到死一百万两白银,这还是极大的商会,而且出于其他目的。
刚刚捐赠百万两白银后,回头又借助这个去赚取百姓钱财。
而大部分的商会,捐个几千两几万两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商会一年收入几百万两,却捐赠一百来两。
这意义不大,反而有点损失国体。
“恩,而且限制在京都内,京都之外不要说,就在京都内,但允许各地商户来京捐赠。”
许清宵继续道。
“限制京都?”
顾言这回更加不理解了,京都权贵是多,有钱人也多,但越有钱越抠门,更何况捐赠大魏?
要说战争时期还好说一点,毕竟国破山河,很多商人也会受到波及,所以不得不捐,可现在也算得上是太平盛世,让这些商人捐赠,几乎不可能。
再者,捐赠之后,也没什么好处,无非就是户部送点牌匾之类,当然捐的最多,比如说最高记录,一千七百万两,武帝赏了几个字,不过不是牌匾,只能贴在家族内堂。
有意义是有意义,但意义不大。
故此,顾言实实在在不理解许清宵的想法。
“大人,总而言之,您这样做就好,其余的交给许某。”
“七天之内,我让三大商会,争先恐后提供材料。”
许清宵出声,他语气之中充满着笃定。
望着许清宵满脸的笃定,再加上这信之凿凿的语气,顾言心中充满着好奇,可许清宵既然不说,他也没有过多询问了。
七天!行,那就看看许清宵这七天后,到底用什么办法,让三大商亏本给银。
过了一会,马车来到守仁学堂。
“顾大人,一路慢走。”
许清宵从马车走了下来,朝着出来相送的顾大人一拜。
“早些休息。”
顾言点了点头,而后回到了马车内。
踏!踏!踏!
待马车前行,许清宵也吐出一口气,他转身进入学堂,开始准备计划。
只是待许清宵走入学堂后,茶桌上,一道熟悉的背影出现。
“陈尚书。”
许清宵有些好奇,他没想到陈正儒竟然在守仁学堂内等待着自己。
“下官许清宵,拜见陈尚书。”
许清宵快步走去,朝着陈正儒一拜。
“守仁,莫要行礼。”
陈正儒起身,托住了许清宵。
“陈尚
听许清宵这个口吻,似乎是有了应策之法了?
“你有办法?”
顾言问道。
“应该是有。”
许清宵缓缓回答。
可这话一说,顾言惊讶了,他是知道许清宵敢说有,就一定是有。
“你能将价格压到多少?”
顾言直接问道,也不绕弯了。
“具体数额不知,原本想着让三大商会一二成卖给我们,现在看来不行了,估计是我们定价的五成,最多五成吧,不然他们也不乐意。”
许清宵说出价格。
而顾言整个人有些宕机了。
马车内,显得异常安静。
顾言看向许清宵,其眼神就好像看见鬼一般。
五成?
定价的五成?
七千五百两的五成?那不就是三千七百五十两白银?
现在人家开的是一万六千五百两白银啊,你让三大商开出三千七百五十两白银的价格?
人家脑子有问题还是你脑子有问题啊?
如若,现在换做任何一个人坐在自己面前,除非是女帝,不然不管是谁,敢跟自己说这样的话,顾言绝对上去就是两耳光。
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试问一下,一样东西原本可以卖出一万六千五百两白银,可让你以三千七百五十两白银的价格卖出去,在你知道其价值的前提之下。
谁愿意?这不是白给吗?而且还是亏本白给啊,一点利润都没有就算了,还得亏本。
相当于亏个三成左右,因为七千五百两白银是户部的价格,他们的成本价肯定没这么高。
看着顾言不说话,许清宵又淡淡吐出两个字。
“包邮。”
声音响起,顾言有些皱眉,他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
“免漕运。”
许清宵换了个方式,一瞬间,顾言沉默了。
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三千七百五十两还免漕运费?
守仁,你是不是被才气冲傻了?
顾言咽了口唾沫,等过了一会,心情平复后,才继续开口。
“守仁,你有什么计谋?可不要乱来啊。”
顾言有点怕,怕许清宵对大魏商人直接开刀,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宁可不要这样搞。
斩番商,是因为番商惹了民怨,而且说来说去是异族人,不给他们脸又能如何?
可斩大魏商人不行,这开不得玩笑,后面涉及到的是什么?是整个大魏上上下下,无论是百姓还是权贵,都涉及到了。
除非他们找死,比如说你手头上有他们通敌的证据,否则的话,不能动。
“顾大人,您放心,清宵不会冲动。”
“我有计划,只是暂时不能和顾大人您说,但有一件事,顾大人一定要帮我,否则的话,清宵这计划施行不了。”
许清宵这般说道。
“你说。”
顾言询问,倒也干脆。
“拟一道奏折,由户部昭告天下商户,大魏需推广水车工程,欠缺银两,望大魏商人,慷慨资助。”
许清宵平静道。
“商人资助?”
顾言有些好奇了,这种事情倒不是什么大事,因为第六次第七次北伐之时,也做过类似的事情,甚至国家有危难的时候,也会发布这种公告。
希望各地商人能够资助一番,但一般来说往往是权益交换,真心愿意资助的人不多,撑到死一百万两白银,这还是极大的商会,而且出于其他目的。
刚刚捐赠百万两白银后,回头又借助这个去赚取百姓钱财。
而大部分的商会,捐个几千两几万两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商会一年收入几百万两,却捐赠一百来两。
这意义不大,反而有点损失国体。
“恩,而且限制在京都内,京都之外不要说,就在京都内,但允许各地商户来京捐赠。”
许清宵继续道。
“限制京都?”
顾言这回更加不理解了,京都权贵是多,有钱人也多,但越有钱越抠门,更何况捐赠大魏?
要说战争时期还好说一点,毕竟国破山河,很多商人也会受到波及,所以不得不捐,可现在也算得上是太平盛世,让这些商人捐赠,几乎不可能。
再者,捐赠之后,也没什么好处,无非就是户部送点牌匾之类,当然捐的最多,比如说最高记录,一千七百万两,武帝赏了几个字,不过不是牌匾,只能贴在家族内堂。
有意义是有意义,但意义不大。
故此,顾言实实在在不理解许清宵的想法。
“大人,总而言之,您这样做就好,其余的交给许某。”
“七天之内,我让三大商会,争先恐后提供材料。”
许清宵出声,他语气之中充满着笃定。
望着许清宵满脸的笃定,再加上这信之凿凿的语气,顾言心中充满着好奇,可许清宵既然不说,他也没有过多询问了。
七天!行,那就看看许清宵这七天后,到底用什么办法,让三大商亏本给银。
过了一会,马车来到守仁学堂。
“顾大人,一路慢走。”
许清宵从马车走了下来,朝着出来相送的顾大人一拜。
“早些休息。”
顾言点了点头,而后回到了马车内。
踏!踏!踏!
待马车前行,许清宵也吐出一口气,他转身进入学堂,开始准备计划。
只是待许清宵走入学堂后,茶桌上,一道熟悉的背影出现。
“陈尚书。”
许清宵有些好奇,他没想到陈正儒竟然在守仁学堂内等待着自己。
“下官许清宵,拜见陈尚书。”
许清宵快步走去,朝着陈正儒一拜。
“守仁,莫要行礼。”
陈正儒起身,托住了许清宵。
“陈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