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三商邀请,再显镇国,斗诗之争(3/6)
论许清宵是出于什么目的,他内心是爽了,又爽又感动。
什么是文人?这才叫做文人啊。
但真答应下来,他还是有点慌啊,毕竟人家是大魏最年轻的户部侍郎,再加上许清宵的威望等等。
喊自己一声兄长,的的确确令他有些不好意思啊。
只是,就在此时,王儒开口了。
他一直坐在旁边听,因为插不上话,现在总算是能插上话了。
“张掌柜,许兄为人谦和,最不喜欢的就是矫情,也看淡名利,不然的话,以此时许兄的地位和身份,我也高攀不起啊。”
王儒说了一句,夸赞许清宵。
此话一说,张如会也不矫情了,他做生意的人,最懂得人情世故,无论许清宵是真是假,最起码这一声兄长是喊了。
他也就应下来了。
“既如此,那张某就厚着脸皮,承一声兄长,许贤弟,愚兄敬重读书人,尤其是你。”
“这天下官员何其之多?张某见到的官员又何其之多?可像许兄这般的,张某从未见过,如今贤弟如此看重张某。”
“请贤弟放心,愚兄还有些家财,往后有任何需要帮忙,愚兄必极尽所能。”
张如会发自肺腑道。
许清宵如此给他面子,他也给许清宵面子。
“兄长客气了。”
许清宵微微一笑,结识一位有财力的人,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好事,倒不是说要赚钱,而是一股自己的力量。
当然他也会给张如会好处,不会让张如会吃亏。
“承蒙贤弟不嫌,今日我也没有准备什么厚礼,这块玉佩,乃是兄长的贴身玉佩,名为灵阳宝玉,可以调理贤弟气血,百病不侵。”
张如会说话之间,取出自己的玉佩,交给许清宵。
玉石雕刻蟠龙,晶莹剔透,光看玉面就知道此物价值不菲。
“兄长客气了,如此珍贵之物,愚弟怎敢收下。”
许清宵开口,连连推辞。
“不不不,贤弟收下,若是不收,愚兄实在是担当不起这兄长二字啊。”
然而,张如会死活要将这块宝玉送给许清宵,甚至是硬塞。
许清宵有些无奈,但还是接下吧,毕竟一点东西都不接,那也不行,至于有人说自己行贿受贿,许清宵倒也不怕。
你说自己行贿受贿,请问你去哪里报案?刑部还是吏部?就怕你脑子抽了去兵部,估计要被打的头破血流。
然而,当宝玉落在手中,的的确确血气开始涌动,效果很明显。
这玩意是个宝贝啊,以后有机会还是还回去吧。
许清宵心中想到。
待许清宵收下此物后,张如会这才笑颜逐开。
随后,张如会继续开口。
“贤弟,这是我的令箭,以后但凡在张氏商铺花销,一切都算愚兄的,可莫要付钱。”
“如若离开了京城,只要有张氏钱庄的地方,十万两白银以内,贤弟当日随意提取,如若需要更多,让人给我传个消息即可。”
张如会如此说道,将自己的令箭给了许清宵。
他的令箭价值不菲,所有张氏商铺消费统统免费,而且可前往张氏各大钱庄,提取十万两白银应急。
然而许清宵有些惊讶了。
“张兄,没想到你生意如此之广?钱庄你也做?”
许清宵这下子有些惊讶了,虽然许清宵知道张如会有钱,可没想到竟然连钱庄都开起来了,而且开口就是十万两白银。
这得多大的家产啊。
“略有一二,略有一二。”
张如会笑了笑,身为生意人,最忌讳的就是说自己有多少钱,这不是告诉别人,我有钱,来宰我吧。
聪明的商人都懂得装穷,不过在许清宵面前,他还是忍不住稍稍炫耀一下,但也保持理智。
“可以啊。”
“兄长,以后指不定有个大生意给你。”
听到钱庄二字,许清宵不由想起自己的安国策,本以为安国策能快速施展,后来自己才知道,自己太年轻了。
自己不知道国家的情况是什么,等知道以后才明白,安国策为何被一直压着了。
因为根本不适合,至少以现在来说,不适合。
“大生意?有多大?”
张如会略显好奇。
“先问问一句,贤兄的资产如今有多少,进收多少,不需要说的太明确,大致即可。”
许清宵平静问道。
此话一说,张如会微微沉思,而许清宵也继续开口:“当然,若是贤兄不方便说,那也无妨。”
许清宵喝了口茶,对于商人来说,自爆家底是比较隐私的一件事情,询问张如会,其实也是一种探底。
他想看看张如会到底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态度,不说也无妨,这个能理解,说了就证明张如会对自己当真是交心,至少是愿意交心的。
“不不不。”
“贤弟误会了,愚兄只是在思考。”
张如会解释一句,过了一会,他给予答案。
“每年收入,一千五百万两白银,上下浮动不会超过三成。”
张如会给予解释。
这个回答,并没有让许清宵惊讶,但一旁的王儒却懵了。
一千五百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啊?
他根本算不过来啊,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许清宵不震惊的原因很简单,自从砍了大魏番商一刀之后,许清宵就明白了一件事情,大魏穷,但大魏的商人不穷。
所以年收入一千五百万收入,许清宵不惊讶。
当然了,一两白银等于前世一千元,也就是说张如会年收入一百五十亿。
那么按照前世的形容,估值至少是三千亿了。
算是相当不错了,大魏最顶尖的一批人。
“这笔生意,若是做下来了,贤兄的财富,十倍不止。”
什么是文人?这才叫做文人啊。
但真答应下来,他还是有点慌啊,毕竟人家是大魏最年轻的户部侍郎,再加上许清宵的威望等等。
喊自己一声兄长,的的确确令他有些不好意思啊。
只是,就在此时,王儒开口了。
他一直坐在旁边听,因为插不上话,现在总算是能插上话了。
“张掌柜,许兄为人谦和,最不喜欢的就是矫情,也看淡名利,不然的话,以此时许兄的地位和身份,我也高攀不起啊。”
王儒说了一句,夸赞许清宵。
此话一说,张如会也不矫情了,他做生意的人,最懂得人情世故,无论许清宵是真是假,最起码这一声兄长是喊了。
他也就应下来了。
“既如此,那张某就厚着脸皮,承一声兄长,许贤弟,愚兄敬重读书人,尤其是你。”
“这天下官员何其之多?张某见到的官员又何其之多?可像许兄这般的,张某从未见过,如今贤弟如此看重张某。”
“请贤弟放心,愚兄还有些家财,往后有任何需要帮忙,愚兄必极尽所能。”
张如会发自肺腑道。
许清宵如此给他面子,他也给许清宵面子。
“兄长客气了。”
许清宵微微一笑,结识一位有财力的人,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好事,倒不是说要赚钱,而是一股自己的力量。
当然他也会给张如会好处,不会让张如会吃亏。
“承蒙贤弟不嫌,今日我也没有准备什么厚礼,这块玉佩,乃是兄长的贴身玉佩,名为灵阳宝玉,可以调理贤弟气血,百病不侵。”
张如会说话之间,取出自己的玉佩,交给许清宵。
玉石雕刻蟠龙,晶莹剔透,光看玉面就知道此物价值不菲。
“兄长客气了,如此珍贵之物,愚弟怎敢收下。”
许清宵开口,连连推辞。
“不不不,贤弟收下,若是不收,愚兄实在是担当不起这兄长二字啊。”
然而,张如会死活要将这块宝玉送给许清宵,甚至是硬塞。
许清宵有些无奈,但还是接下吧,毕竟一点东西都不接,那也不行,至于有人说自己行贿受贿,许清宵倒也不怕。
你说自己行贿受贿,请问你去哪里报案?刑部还是吏部?就怕你脑子抽了去兵部,估计要被打的头破血流。
然而,当宝玉落在手中,的的确确血气开始涌动,效果很明显。
这玩意是个宝贝啊,以后有机会还是还回去吧。
许清宵心中想到。
待许清宵收下此物后,张如会这才笑颜逐开。
随后,张如会继续开口。
“贤弟,这是我的令箭,以后但凡在张氏商铺花销,一切都算愚兄的,可莫要付钱。”
“如若离开了京城,只要有张氏钱庄的地方,十万两白银以内,贤弟当日随意提取,如若需要更多,让人给我传个消息即可。”
张如会如此说道,将自己的令箭给了许清宵。
他的令箭价值不菲,所有张氏商铺消费统统免费,而且可前往张氏各大钱庄,提取十万两白银应急。
然而许清宵有些惊讶了。
“张兄,没想到你生意如此之广?钱庄你也做?”
许清宵这下子有些惊讶了,虽然许清宵知道张如会有钱,可没想到竟然连钱庄都开起来了,而且开口就是十万两白银。
这得多大的家产啊。
“略有一二,略有一二。”
张如会笑了笑,身为生意人,最忌讳的就是说自己有多少钱,这不是告诉别人,我有钱,来宰我吧。
聪明的商人都懂得装穷,不过在许清宵面前,他还是忍不住稍稍炫耀一下,但也保持理智。
“可以啊。”
“兄长,以后指不定有个大生意给你。”
听到钱庄二字,许清宵不由想起自己的安国策,本以为安国策能快速施展,后来自己才知道,自己太年轻了。
自己不知道国家的情况是什么,等知道以后才明白,安国策为何被一直压着了。
因为根本不适合,至少以现在来说,不适合。
“大生意?有多大?”
张如会略显好奇。
“先问问一句,贤兄的资产如今有多少,进收多少,不需要说的太明确,大致即可。”
许清宵平静问道。
此话一说,张如会微微沉思,而许清宵也继续开口:“当然,若是贤兄不方便说,那也无妨。”
许清宵喝了口茶,对于商人来说,自爆家底是比较隐私的一件事情,询问张如会,其实也是一种探底。
他想看看张如会到底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态度,不说也无妨,这个能理解,说了就证明张如会对自己当真是交心,至少是愿意交心的。
“不不不。”
“贤弟误会了,愚兄只是在思考。”
张如会解释一句,过了一会,他给予答案。
“每年收入,一千五百万两白银,上下浮动不会超过三成。”
张如会给予解释。
这个回答,并没有让许清宵惊讶,但一旁的王儒却懵了。
一千五百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啊?
他根本算不过来啊,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许清宵不震惊的原因很简单,自从砍了大魏番商一刀之后,许清宵就明白了一件事情,大魏穷,但大魏的商人不穷。
所以年收入一千五百万收入,许清宵不惊讶。
当然了,一两白银等于前世一千元,也就是说张如会年收入一百五十亿。
那么按照前世的形容,估值至少是三千亿了。
算是相当不错了,大魏最顶尖的一批人。
“这笔生意,若是做下来了,贤兄的财富,十倍不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