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飞鸟所见(中)(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坂本龙马。  

三韩龙马国名义上的大名,统帅倭国流亡,在那苦寒之地建了国,打下大大的江山,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  

按照真济和尚的描述,这个失去主君的破落武士,离开东瀛的时间,正好是蓬莱人在倭国瞎几把搞事的时间。  

按照东瀛人原本的观感,这个海外的龙马国,就是个由浪人和海贼组成的,上不得台面的大匪窝。  

但凡在倭国有点地位,有点作为的人,都看不上龙马国那点场面。  

但好坏这个东西,是要对比来看的。  

东瀛国内的情况,在不到十年间快进到人间地狱,着实是惊掉了所有人的眼球,如海般的绝望不断袭来。  

走投无路的民众,要么跑去给蓬莱人当顺民。  

要么就得自寻生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曾经被大多数人看不起的龙马国,竟也成了倭国百姓心中,如世外桃源一样的好地方。  

关于它的传闻,在京都也被人提及。  

甚至在最北端的秋田山中,也有人听闻龙马国的传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坂本龙马这几年里,除了继续在三韩之地攻城掠地外,还趁着海外神风减弱的机会,不断的派人返回倭国,继续带来更多的武士和民众。  

一时间,以三韩最大城市平壤为首都,建立的龙马国,就越发有繁荣之兆。  

而三韩那里,原本也有几个小国。  

大楚还在时,它们尚是大楚的朝贡附庸,中土乱了之后,几个小国也如斗鸡般,互相攻伐。  

他们想要效仿中土上朝,建一个属于三韩人的,统一的王国。  

但在龙马国强势来袭数年之后,这几个小国就再没了生息,要么被龙马武士们攻灭吞并要么逃亡更北方的苦寒之地。  

他们也不是没求援过但中土这边乱了二十多年,自家事都处理不好哪有空出兵干涉域外?  

自称大楚正统的南国虽有水师能战,但面对北国的攻势根本有心无力。  

而北国的一腔心思,全在南国这边。  

根本没兴趣管三韩这等边陲之地。至于坂本龙马在这些年里又是怎么和北朝国师高兴搭上线的,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眼下,将黄泉七魔留在海滩,在数名武士的护送下沈秋三人踏入了花鸟岛海湾的营帐中终于见到了那传说中的龙马大名。  

这初见的第一面,沈秋对这个龙马大名的印象,还不错。  

他约莫有四十岁的年纪。  

没有穿武士们标志性的具酮,不配总以角或者刃点缀的战盔,身上就穿着黑色的麻布制作的衣裳,很便于活动。  

但和中原服饰有些差别。  

脚踩着并不高的木屐披着件半旧不新的灰色长斗篷,在腰间配着一把黑色刀鞘的倭刀在腰间还有把短一些太刀,  

这是他随身的武器。  

从两把刀镡的徽记来看应该是两把名物不过这双刀流在倭国,也算是罕见,听闻真济和尚说,龙马乃是师从武藏大剑圣,习得名为“双天一流”的绝世剑法。  

这人并没留东瀛大名们的古怪发型,没有理半个秃瓢,或者在头发上束起绷紧的发髻。  

他那头发,和沈秋的碎发有些相似。  

但更长一些,散乱一些,脑后绑着个单马尾。  

下巴上还留着唏嘘的胡茬。  

第一眼看去,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右眼带着的眼罩。  

这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和奢侈有些关联的装饰,那眼罩是黑色镶金边的,在表面还绣着一个小小的妖怪徽记。  

个头不高,大概一米七左右,肩膀宽大,在脸颊上有几道刀伤,破坏了他脸部的柔和,却也给他带上了几分杀气。  

左眼很有神,瞳孔带着些灰蓝。  

他并不显得多么威武。  

这个龙马大名很像是一个异域武士,身上,有股洒脱与沉重融合的感觉。  

给沈秋的感觉,就像是中土武林中,那些修行有成,但行事低调的隐修高手。  

非要再形容的深刻一点。  

就像是个夜下酒馆里,在模糊的光中,安静的坐在角落中,自斟自饮的,四十多岁,沉默的,有经历的,带着一丝雅痞之气的中年大叔。  

虽说脸上的刀伤破坏了整体的和谐,但越是这样,就越显得神秘一些。  

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他的过去。  

他并不喜欢搞些排场,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武力。  

虽说三万大军就在不远处,但此时,在这临时的营帐里,沈秋一人走进来时,就只有他一人,坐在一个马扎上,在地面生的火塘上,烤着似肉干的干粮。  

“大和尚,你果真听我所劝,来了中土。”  

待几人入营帐,龙马大名便将手中的干粮拿起,放在鼻尖下嗅了嗅,又吹了吹发烫的食物,咬了一小口,含糊不清的说:  

“你找到你想找的,能给东瀛带来希望的东西了吗?”  

汉话。  

带着一丝口音,但勉强算是纯正,声音沙哑点,但并不做作。  

“尚且没有。”  

真济大和尚,和这龙马大名是旧识了,见龙马开口询问,老和尚便回答说:  

“但已找到了条路,是不是贫僧所求,得先走到最后才能看到。”  

“那你不如来帮我。”  

龙马大名的目光,在沈秋身上停留一丝,又看向老和尚,说:  

“我龙马国那边,还少如你这般的大德高僧,若你过去,下民和武士们慌乱不定的心神,想来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