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掷骰子,洗天赋(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16.掷骰子,洗天赋16.掷骰子,洗天赋本书作者其他书:  

就沈秋行走江湖,目前所见根骨最佳者,便是陆归藏。  

这人的根骨强到什么地步?  

十一岁时,就将家传沧海明月剑练到炉火纯青。  

十三岁时,生父死于任豪之后,得知生父死讯,闭关结庐,三个月便悟出沧海月明剑意。  

十六岁时,为生父守孝三年期满,带一把普通长剑,出沉寂三年的归藏山庄,半年之间,败尽江湖高手,一路登上江湖地榜。  

这些年虽然蛰伏下来,但并不是说他灵韵不在。  

之前为了救陆玉娘的魂魄,陆归藏入通天武境,再无中庸藏拙,一炷香打通武境第一重,就连无尘子这等天榜高手,以剑术都压不住他。  

陆归藏除了家传绝学外,已参悟出了独属于他自己的第二套绝世剑术。  

五年之内,这家伙必登天榜。  

而能在根骨天赋上,与陆归藏比肩的,便是曾经的剑君刘卓然,其一身根骨能让蓬莱人另眼相看,也绝非凡俗。  

能执掌凌虚,更证明刘卓然天赋绝非凡人。  

可惜因为身缠红尘,被沈兰废掉一次根骨天赋,后来虽得元阴之体阴阳双修,使根骨复原,但毕竟被摧毁过一次。  

哪怕阴阳之术再神妙,也难以让他根骨重入璞玉。。  

不过,刘卓然虽丢了根骨之妙,却得了红尘中的心境圆满。  

陆归藏根骨虽强,但因情爱之事实在离经叛道,让他心境始终还有缺陷。  

因此,刘卓然这趟“买卖”,到底是赚是赔,还真不好说。  

两人未来的成就到底有多高,现在也还是个未知数。  

单纯以根骨天赋向下排序,目前沈秋这边的人,大概能分出粗略的顺序,便是张岚、青青、山鬼。  

小铁因为身居圣火这个奇异玩意,所以很难以常理论之。  

花青也一样。  

最好的是谁,确实难以分辨。  

但最差的是谁却一目了然。  

沈秋。  

他作为这个小团体的主心骨本该带着大家一路前进的沈秋,在其他方面都有建树,惟独根骨天赋这一项实在是太过拉胯。  

按照张莫邪所说沈秋的魂魄是仙人亲自送到这个世界的,那他的根骨天赋着实不该差到这个地步才对。  

不过,这事情中间出了差错。  

沈秋的魂是在十六岁时才觉醒的,儿时又遭遇饥荒,颠沛流离极有可能是这个缘故,导致他这具躯体根骨很差。  

中人之姿都算不上。  

朽木。  

很多前辈,曾用这个词形容过沈秋这个形容很不客气但却基本属实。  

他真正意义上练武三年全靠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辛勤汗水,才将他推到现在这个地步但之前可以将就,现在却将就不得了。  

练武到他这个地步根骨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出来。  

不仅参研忘川经进度缓慢而且刀术,拳掌,身法都已进入瓶颈期,短时间内看不到突破的希望。  

目前在练习的枪术,剑术等等,未来也注定会卡在这个阶段上。  

若只是内功,外功的进展缓慢,倒也罢了。  

沈秋有十倍时间可以挥霍。  

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沈秋全身七百二十个穴位,只剩下最后九个没打通,这九个穴位都在脑髓附近,乃是一等一的要害大穴。  

稍有不慎,就是气入脑髓,走火入魔,成就废人的下场。  

他一直不敢去冲开这最后的几处大穴,原因就在于,躯体根骨天赋如朽木一般,哪怕常年被真气温养,依然浊气满满。  

若是强行去冲,十成之一的希望都没有。  

这不是沈秋的问题。  

但却是他想要再进一步,就必须解决的问题。  

最后九个穴位不冲开,小周天循环无法成就大周天运转,真气无法流遍全身形成大周天,就无法开始在丹田中进行真气压缩凝练。  

这个过程叫“练虚返实”,将后天真气练为先天之炁。  

这一步对于武者而言,相当重要。  

一旦完成,躯体就将在江湖武艺的层面上,褪去凡俗,晋入非人。  

感知,灵活,技艺,坚韧都将大幅提高。  

就算不修锻体之法,也能轻松抵挡寻常刀剑,对于真气的利用效率也将成倍增加,这一步对于沈秋而言非常重要。  

只有躯体完成练虚返实,变为先天之体,他的血肉,才能承受剑玉黑沙灵气的锤炼。  

“想来,即便是千年前的仙人,也有做不到的事情。  

他们亦无法从存在的层面,改变一个人的根骨天赋。不过他们可以用作弊的方式,给自己一个重新‘掷骰子’的机会。”  

黑夜之下,已成水泽的五丈原上,沈秋手里捏着那酒盅大小的玉瓶。  

他把玩着手中的东西,轻声说:  

“按照仇不平的描述,这盅宝药,服下之后,会将药力化作纯净的先天之炁,就如将已经定型的人体,重新推回诞生之前的混沌状态。”  

“就像是一个号加错了点,练废了,要么删号重练。要么就花大价钱,洗一次点,按照攻略,重新加个天赋之类的。”  

“你鼓囊什么呢?”  

在一旁拄着天狼棍,正给穿云兽喂饵料的艾大差扭过头来,恶声恶气的喊了一句。  

他那有些疤痕的大光头,在今夜阴沉的星光下,还有点点光芒倒映,看上去煞是奇怪滑稽,他喊到:  

“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