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正派高人何忘川(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之地灭了人家宗门,所作所为,分明就是左道妖人。  

你这后生,居然还称他是河洛大侠?  

莫非,你觉得那沈秋所作所为,都是对的不成?”  

这话说得严厉。  

就好像眼前这老丈,对沈秋很不满意一般。  

车华却没有顺着他的意思说。  

而是轻声反驳到:  

“老丈这话说得偏颇。  

我被林菀冬掌门带回剑门学剑,在我出发时,林掌门和大师姐都已回到洞庭,那一日五龙山庄之事,我也听师姐们说过。  

她们都是在场的。  

她们所说,沈秋大侠是被奸人逼迫,被泼了脏水,一怒之下,才做出那事,我在洛阳,和沈秋大侠一起打过贼寇,我亲眼见过河洛大侠护一城性命。  

那种决死之战,是伪装不了的。  

我不信江湖人传言,沈秋大侠狼子野心,只是没了盟主庇护,那些有心人见不得人好,有意加害罢了。  

在华山派灭门后,在下也是亲身经历过江湖冷暖的。  

再说,沈秋大侠今年还不到弱冠,年轻人一腔热血,见不得脏水泼来,他所作所为,在下都能理解。”  

“呵呵,你倒是为他说的好话!”  

何忘川冷笑一声。  

他说:  

“他弑杀淮南王之事,又该如何辩解啊?”  

“南朝...”  

车华今夜都说到这里了,索性也不再隐瞒。  

他说:  

“在下出生在关中,成长在关中。  

说句心里话,若是天策军起义,在下也是要随着天策军打他赵家人的。我爹娘,曾是大楚朝的书吏,从小就对我说大楚朝的事。  

爹娘临死前,都在痛骂赵家人篡位。  

在下对南朝,一点好感都没有,沈秋大侠杀了淮南王,在下心中也是惊愕,但并无厌恶。”  

“呵,没看出来,你小子也长着反骨。”  

何忘川甩了甩烟锅子,他语气温和了一些,说:  

“但你说得好听,还是改不了你做的事,老夫问你,你为何不去圣火山找阳桃复仇,却要加害瑶琴姑娘?”  

车华沉默了片刻,跪在那里,脸上尽是愧疚,他十指紧握,放在身前,哑声回答说:  

“我现在想来,我做那错事,大半是因自己心智不坚,行差踏错,怨不得旁人。  

但还有一小分,源自那隐楼之人的蛊惑。  

当日,襄阳隐楼被沈秋大侠破了,那些残兵败将憎恨沈秋,却找不到河洛大侠,无力报复,便利用我心中邪念,做出伤害之事。  

我被他们利用了,但老丈说得对,哪怕有千般缘由,我做错了事,就是不能更改的事实。  

今日老丈询问,也让我心中懊悔。  

既是自己做错,便要认错伏法,今日就在老丈眼前,偿还了这错漏。”  

说着话,车华跪坐在火焰前,拿起一块石头。  

他将自己的左手,放在地上,火光摇曳中,他看着眼前颤抖的手,下一瞬,似是下了决心,深吸了一口气,举起石头,不留力气,便砸向自己的手指。  

“啪”  

一道气劲打来,将车华手中石头打飞出去。  

又有光芒闪过,一把短刀,正插在车华身前三尺的地上。  

“既做了错事,便要寻得苦主原谅,我听你所说,似有道理,但人言这事,老夫不信。”  

何忘川轻声说:  

“你说你知错了,便让老夫亲眼看到你的悔意。  

你以后还要握剑,不能砍了整只手,但你车华心中有恨,如戴枷恶虎,咆哮伤人,此后若不能断去恶念,这等错事,还会发生。  

就断去小指,引以为戒吧。”  

车华听闻何忘川所言,觉得甚和他心。  

抓起短刀,在火光摇曳中,毫无犹豫,一刀砍在左手小拇指上,血光四溅。  

他身体都在颤抖,十指连心。  

今日之痛,便是告诉他这个道理。  

以后每次看到断指,都该知道,心中心魔不去,会带来何等下场。  

“好!有胆气。”  

何忘川丢来一瓶金疮药,看着车华虽剧痛,却咬紧牙关,不发一声,便知道这年轻人骨子里却有股执拗。  

不是那等偷奸耍滑,只会耍嘴皮子的人。  

可堪一用。  

他摸着胡须,看着车华将断指丢入火中,又看着他将金疮药涂抹在伤口。  

待伤口不再流血后,老头抽了口烟,这才慢悠悠的说到:  

“之前说了两个缘由,现在对你说第三个。老夫需要你帮我一事。”  

“老丈请说。”  

车华脸色惨白,但断了指,心中心结也被解开一丝,似心中又有希望,他跪坐在那里,语气沙哑的说:  

“但凡在下能做到,便绝不推诿。”  

“你肯定能做到。”  

何忘川叹了口气,他看向远方夜下黄河奔流,轻声说:  

“老夫方才说了,老夫与任豪乃是至交好友,也知道我那好友,在临死前,将沈秋选做衣钵传人。  

但世事难料,现在沈秋走了条不正不邪的左道之路,实在让老夫心下悲怆。  

老夫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好友弟子就这么沉沦下去。  

车华,你可知,沈秋为何要与隐楼为难?”  

“我不知。”  

车华被隐楼诱惑着来刺杀瑶琴,这会心里本就满是悔意,连带着对隐楼这个中立组织,也再无好感。  

他对何忘川说:  

“但想来,河洛大侠对付隐楼,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