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中烽火--为壶中日月,袖里乾坤。兄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面色严肃的瑶琴,他说:  

“看来,魔教当真是要和北朝一条路走到底了。”  

“这关中遇袭,天策军岂不是被拖住了?”  

瑶琴语气焦急的说:  

“若无天策军配合,仅靠南朝齐鲁边军,又怎么能锁住北朝入中原的要道?”  

“锁不住的。”  

沈秋站起身,对瑶琴说:  

“自洛阳战起,北朝就按着这个步骤进军。  

我等之前还想那高兴为何如此冒险,孤军进犯,若天策军和齐鲁边军两相合力,夺回郑州,开封,他们岂不是要陷入孤地?  

但现在看来,高兴敢这么冒险,定然是得到了七绝门张楚的保证,西域胡冦在这时候入侵关中,分明就是在配合北朝行军。  

陈仓古道,莽莽山林,大散关下。  

天策士卒,正在收兵回营,一缕夕阳斜照山下战场,遍地都是尸体,还有些残破旗帜被堆在一起,正有士卒引火烧之。  

这一战规模不大。  

先行而来的胡冦先锋,也不过一千多人,是临近侦查,被天策军两侧堵住,打了场畅快淋漓的歼灭战。  

士卒们几乎毫无损伤,各个心气高涨,这些西域胡冦,也不过如此嘛。  

但骑在马上的天策军副将,却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收拢士卒,加派探马。”  

副将将自己的枪挂在马兜上,对身后几名都尉说:  

“让探马往天水方向去,查证胡冦到底有多少人,是否分兵,首领是谁,务必查清楚!”  

“遵命。”  

几名校尉都尉领命而去,副将再次看了一眼上下战场,摇了摇头,便带着十几名亲兵,回去大散关关隘营地。  

副将回了自己住的房中,便拿起信纸,研墨提笔,要写封信,给驻守在长安的大将军。  

这位副将三十多岁,正值壮年,身形宽大,常年习武,乃是悍勇之士,又从小跟在天策大将军身边,学的兵法韬略。  

说是文武双全,并不为过。  

而且,他与天策大将军的关系,还非常寻常。  

大将军李守国有妻子,但年轻时战场杀伤,坏了身体,能行房,却没法孕育子嗣,自年轻时,便陆续收了三名义子。  

这位面色坚毅,留着胡须的副将,就是其中之一。  

他叫李定国,乃是三名李家义子中年纪最大的,也是李卫国和李报国的哥哥。  

三十多岁,已成天策军五位副将之一,位高权重,统帅三万精兵,守在大散关要道上。  

其实,说句实话,也不怪赵虎赵彪两兄弟如此忌惮天策军。  

南北对峙的情况下,南朝需要天策军镇守西北防线。  

但天策军内部,却早已有军阀割据之势。  

这天策军六万人,上上下下,都被大将军李守国一手把控,处处都安插亲信。  

天策一军,号称天下强兵,却已像是李家私产。  

完全就是听调不听宣的架势。  

更重要的是,李守国虽然受了南朝封赏,但他并不忠于南朝。  

甚至从未掩饰过自己这一想法。  

他统帅天策军镇守西北,是为已经亡了的大楚守国门,可不是为了篡位的赵家人,这样的情况,让南朝高层,如何敢信任天策军?  

可惜,他们又离不了它,只能敬而远之,各种限制,却拿上下一体,坚若磐石的天策军一点办法都没有。  

“唉,局势动荡,当真诡谲。”  

李定国写完了信,将信塞入竹筒,让亲兵以飞鸽传书,送去长安。  

他自己则站在房中,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心中尽是思虑。  

“大散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关隘凶险,又被天策军长期驻守,以三万精兵,要挡住破关而来的胡冦,并不难。”  

李定国的手指,在地图上滑了一下,他轻声说:  

“纵使西域胡冦十几万人倾巢而来,我也有信心能守住最少三年,但...”  

他的手指抬起,又放在了陕北与甘肃交接的地方,眼睛也眯了起来。  

天策军六万人,镇守关中,压得西域胡冦十几年不敢有动作,端的是定海神针一样。但问题是,这六万人,要守住的,可不只是一个大散关。  

他们要防备的,也不只是不成气候的西域胡冦。  

还有来自蒙古草原的蒙古部落。  

延吉大汉数年前身死,让蒙古部落分裂,但李定国一直听说,北朝有和蒙古结盟的打算,一旦双方真的结盟,蒙古部落,再从北方叩关。  

还有那西域的魔教圣火教,若是两方合力,定边大营的两万人,真不一定能挡住。  

“北朝已绕过洛阳,攻入中原。”  

李定国的手指,顺着关中一路向东南滑动。  

天下大势,在他心中不断衍化,若是天策军北路被破,就算他死守在大散关,挡住西域胡冦,也是救不了眼下这糟糕局势。  

“蒙古,魔教,北朝,三方若是真的合兵一处,自淮南到潇湘云贵一线,便会顷刻落入北朝手中。”  

李定国的手指,在那三处地方划了个圈。  

这一圈画的,就将南朝江山一小半花了进去。  

只剩下江南,两广,江西,福建等等地方。  

但若是这庙算成真,北朝真的鲸吞了那个圈中的地方,剩下这几个地方,根本无险可守,完全就是任由北朝肆虐吞没。  

最后,李定国的目光,又落在了云贵方位。  

“还有苗疆巫女,若是十几万蛮苗再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