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策小将李报国(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啪”  

城东擂台上,李义坚手中木刀被拨飞出去,擂台周围顿时一片惋惜的呼声。  

这位洛阳富商之子,是目前为止,和这个神秘的关中老汉何忘川打的最久的,两人缠斗了三十多招,一度让人以为这李义坚有取胜的可能。  

但最终还是棋差一招。  

“怎么?这伏龙刀又不是什么江湖绝技,许你会用,边不许老夫会用咯?”  

沈秋持刀而立。  

对眼前捂着手臂爬起来的李义坚说:  

“行刀刚猛是好事,但过刚易折,这伏龙刀里有三式变化,以刚进柔,练到最后,便是可攻可守,端的是一门好武艺。  

只是你练的不出彩,总想着一刀制敌,哪有那般好事?  

不过,你这年轻人倒也不错。”  

沈秋故意加大声音,使台下人听的清楚。  

他摸着沾在嘴唇下的几缕山羊须,对李义坚说:  

“当是人榜前列,再有磨砺,便能突破刀术,心性又坚,以后大有前途。”  

这就是故意在给李义坚扬名了。  

但沈秋也不是随口乱说,这夯货的刀术确实有几分出彩,大概是在潇湘之地磨砺过,让出刀之时,也有血杀之气。  

再练下去,刀术突破是迟早的事情。  

台下一阵窃窃私语,又有李家伙计为少爷大声喝彩,让李义坚心中也是喜悦。  

眼前这位老者,武艺真的是强横,被他出言认可,也算是打上了三流高手的标签。  

“多谢老丈指点。”  

李义坚喜滋滋的对沈秋抱拳行礼,便捂着手臂走下台去。  

还不用沈秋再说,便有新的挑战者跳上擂台,是个西域人打扮,手里抓着一把怪刀,如弦月一般,中原可没有这等奇兵。  

“西域新月门,向阁下讨教。”  

这西域人的汉话说的不错,沈秋点了点头,便也提起手中木刀。  

因为场中没有准备这等新月一样的奇特兵刃,那西域人便用了自己的武器,这玩意是开刃的,不一小心便要撕破皮肤。  

台下也有人在大声聒噪,说这西域人不讲究。  

说好的切磋,点到为止,你用真兵刃算什么好汉?  

“何大侠,用我的刀!”  

台下李义坚也是义愤填膺,从旁边张小虎手中取过鸿鸣刀,便丢向台上,沈秋伸手一勾,熟悉的兵刃落入手中。  

他带着一丝怀念,摸了摸鸿鸣刀柄,便持刀而立,摆出了一个古怪姿势。  

拔刀术。  

来自倭人那边的武士技艺,中原少有人见过,但江湖武功,百花齐放,也有类似的刀术剑术。  

“开刃兵器凶险。”  

沈秋哑着声音说:  

“便一刀决胜负吧,免得害了你性命。”  

“中原人,狂妄。”  

西域刀客满不在乎,显然是对自己的新月刀法很有信心,这几日他在洛阳,也算是破了几个擂台,觉得中原武艺,也就那样了。  

身材高大的西域人先行强攻,手中新月刀转起,便有诡异刀光闪于胸前,这是真气灌注,配合独特刀式产生的幻觉。  

那人就像是卷在新月刀弧中,朝着沈秋冲来。  

但沈秋并未挪动身体。  

手指撑在鸣鸿刀刀格下,将刀刃前推出鞘一寸,面具下双眼眯起,看着那凶狠冲来的西域人,似是后者身影都在眼中变为慢动作。  

“噌”  

雪亮刀刃出鞘,犹如一道白色闪电,划过擂台之上。  

台下众人再看去,那关中老汉已经凭空挪出五步,站在西域刀客身后,而凶狠无比的西域人,则是满脸愕然。  

手中新月刀已断成两截,腰腹之间的衣袍也被切开。  

但人家用的是刀背啊!  

不欲害他性命,但没用刀刃斩击,否则这一刀,就能斩开他腰腹脊椎。  

“唰”  

鸣鸿刀耍了个刀花归鞘,又被沈秋放在眼前看了看,随手一挥,名刀便落回李义坚手中。  

台下见到这等拔刀绝技,更是一片聒噪,尤其是那些使刀的人,更是如见到世间奇景,一个个睁大眼睛,恨不得再把刚才那电光火石的一斩倒放一遍。  

“我,输了。”  

西域刀客面色变了好几次,脸上尽是一抹不甘,但在周围人聒噪之间,却还是得恭恭敬敬的回身,对不发一言的沈秋拱手行礼。  

他落幕的走下台去。  

沈秋看着他的背影,双眼紧紧眯起。  

有问题!  

他用的内功真气,在刚才两刃交接时,被沈秋感知的清清楚楚。  

那分明就是七绝门的生死契真气。  

这玩意很好认。  

死契真气虽然爆裂浑厚,很容易入门,学了之后进展极快,就好似速成功法。  

但总有种无端虚浮,就好似无根浮萍,在水面上飘来飘去,当日苏州大战时,沈秋斩杀过太多七绝门人。  

这死契真气,他是绝对不会认错的。  

而眼见那西域人下了擂台,跟着一伙中原人打扮的朋友离开,沈秋心中思虑更多。  

这场中原武林大会,魔教人也参与了?  

还是说,那张楚,又有些什么新的鬼点子?  

“生死契”  

沈秋抿了抿嘴,心中想到:  

“从张岚那里得了生契功法,却一直没练,看来,现在正是时候,要摸清楚,这伙魔教人来洛阳,到底是要做甚。”  

他转过身,抽了口烟锅子,对台下一群江湖客说:  

“今日天色已晚,就到这里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