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丈红尘打个滚(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哪怕发了疯的练武,但也只能在小小笔架山里拔得头筹,江湖上更人无人知晓他的名头。  

这等天与地的落差,让他心中早有心结。  

大家小时候都一样,现在为何差距这么大?  

但剑君威名传天下,纵使韦师兄心中不爽,又能如何,只能忍着,他也算是看清现实,自己和儿时朋友,早已不是一路人了。  

不过,又有个说法,叫天有不测风云。  

刘卓然遭了难的事情,传回南海,让韦昌伯一时不敢相信,半信半疑,直到已成废人的刘卓然回到笔架山,他亲眼看到之后,这才信了。  

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心中喜悦,双方的身份,怕就此颠覆了吧?  

“这老天爷啊,还真是有眼。”  

大师兄哼了一声,心中恶作剧的想法被满足,便不再理会刘卓然,走入师兄弟群中,被人前呼后拥的离开甲板,走入码头中。  

此时,门派长老已下了船,正在和河洛帮前来迎接的管事说着话。  

双方都是老江湖了,说话都非常得体。  

“贵派的休息处,安排在洛阳城东,我家帮主专门划了处院子,供给贵派使用。”  

那河洛帮的管事笑着说:  

“诸位的行礼也不需要担心,自有帮众会为各位送去宅子中,帮主还设下了席面,专门款待各位,请随我来,先去别管洗去风尘。”  

虽然大家都是从五湖四海来洛阳参加武林大会的。  

但门派和门派之间的待遇,却是截然不同。  

像是幻剑山那样的三流势力,有个客栈住就不错了。  

而这南海剑派,在南海也是首屈一指,来到洛阳,自然就有专门的院子和仆从侍奉。  

至于玉皇宫那等大势力,都是直接住在雷爷的府邸,或者城中豪商的富贵别院中,一应享用,那自然是不用多说的好。  

比如潇湘剑门,就借住在相熟的李家府邸里。  

不过,河洛帮这次,得了落月商坊的财货援助,也是财大气粗。  

不管住在那,都不必花钱的。  

每日客栈还有免费饭菜供应,但若是想吃的好,就得自己花钱下馆子了,那些馆子也大都是河洛帮的财产。  

嗯,左手倒右手的把戏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白吃白住,比武还有钱拿的好事,在江湖里还是头一遭,因此来参加中原武林大会的各方势力,对于河洛帮的招待,都是交口称赞。  

也算是让雷爷赚了好多名声。  

眼见自己南海剑派,刚到这洛阳之地就有人迎接,还专门配了马车,阵仗极大,跟在长老身后的韦昌伯等一众剑派弟子,也是心生自豪,欣喜异常。  

在码头上一众江湖人或羡慕,或嫉妒的注视中,这些年轻弟子的骨头都轻了三分。  

这让带队的长老忍不住摇了摇头。  

唉,还是经验太少啊,一个个都是江湖雏儿,这河洛帮的好意,是那么好消受的吗?  

如此大礼对待,引人注目。  

到那武林大会开启时,自己这南海剑派,必然也会被重点关注。  

武林同道来洛阳,都是为了扬名立万,踩着通道的头爬上位的,他们南海剑派又不是天下豪门,这般被人重视,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车队正要启程。  

却见一匹快马自码头另一侧过来,  

骑在马上的人,穿着青衣长衫,看上去像个随从,但南海长老却看到,那人袖子上却有个小小的,张牙舞爪的腾龙徽记。  

这等犯忌讳的徽记,寻常江湖人哪敢用?  

他心知来人身份,便急忙起身迎接,那青衣随从也不想引人注目,两人便到车队边说起来话来。  

“盟主虽还未到洛阳,但也已经听说了剑君之事。”  

那青衣人看上去四十多岁,很和气,他对南海长老拱了拱手,说:  

“盟主听闻剑君之事中,有魔教人的手笔,非常关心,我便前来,先请剑君往城中别院居住,等待盟主到来询问一二。  

南海剑派诸位大侠,可否行个方便?”  

这位长老一脸肃然,他捏着胡须思索片刻,便对五龙山庄的随从说:  

“卓然之事,确实是江湖遗憾,我南海派也在竭力寻找珍奇药物,为卓然治伤,此番,既得盟主青睐,我自不会阻拦卓然。  

但卓然如今形同废人,独自前去,怕是不美。”  

这长老对那随从说:  

“这样吧,老夫随卓然一起去,在别院中亲自护着他,直到盟主到来,可否?”  

“自然是无妨的。”  

那五龙山庄的随从笑了笑,南海长老回头对弟子们吩咐了几句,让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的韦昌伯,管理好随行弟子,便去车队尾部,带着剑君一起离开。  

三人回到河洛帮为任豪准备的别院中,就看到看到一名白衣公子,正站在院中的大树下,似是在乘凉,手持折扇。  

右手握着一卷书,看的认真。  

见刘卓然走入院子,花青公子便放下书,先对旁边站的南海长老笑了笑,拱了拱手。  

然后带着古怪笑容,对剑君说:  

“你这人,心境还真是好。  

莫非真的想要在这红尘里打打滚,再染上一身烂泥不成?那码头甲板上的事,我方才可看得清清楚楚。  

你是怎么忍下来的?  

就算没了内功,就靠一手剑术,斩杀那夯货,也是须臾之间吧?  

别告诉我,你蓬莱传承剑术,连这点事都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