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天下局势的骤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卫国也成了史书上的符号。  

楚国是春秋时期灭国最多的国家,他们看到汉国、范国和荀国在秦国、范国和卫国尸体上屹立起来,不可能不嘴馋的。  

葛存就说道:“我或当增兵?”  

不管楚国有没有把宋国怎么样,他们跟范国的交战绝对已经开始了。  

那是建立在范国不会坐视楚国吞并宋国的基础之上,无论楚军有没有玩“假途灭虢”对宋国动手,士匄跟吕武相处了那么久,怎么都该懂得“战争无可避免,交战最好在他国疆域进行”的道理。  

吕武颔首,却是说道:“待范君遣使而来便是。”  

汉国现阶段不允许宋国被灭,不管是范国去灭,还是楚国,反正宋国不能成为某个强国茁壮成长的养料。  

另外,汉国不想看到一个实力过分强大的范国,那样会成为汉国东出的障碍,同样也不希望范国被过分削弱,不然就扛不住楚国了。  

范国跟楚国互相僵持住才是汉国乐见的局面,但凡其他诸侯有点智慧肯定也是希望出现那样的局面,发现事态有变进行干涉会是一种必然。  

所以吧,到了小国被吞吃差不多的战国阶段,想再灭国将会变得无比困难。原因就是没人会干瞪眼看着,一发现不对劲就会进场干预。  

时间走到了秋季,刚刚入秋不久,范国果然有新的使节团来到“长安”了。  

作为第一波使节的彘裘等人还没有归国,新的使节到来接受招待,没有选择立刻请求谒见,两波使节团进行会合,沟通之后才由彘裘请见吕武。  

“楚欲灭宋,寡君及时察觉,当即挥师入宋,战于‘商丘’之西。”彘裘没讲交战结果。  

对情报收集历来重视的吕武知道的未必有实际参与者多,该知道的则是早早收到消息。  

其实是范国得知楚国出兵,一开始集结大军到“圉”。  

这个“圉”向南可以驰援范国从陈国那边抢夺的城邑,向东则是可以进入宋国。  

担任晋国中军佐好些年的士匄总算没虚度光阴,军事能力历练了出来,才会选了那么一个屯驻大军的位置。  

等待发现楚军没有径直北上,士匄立刻得出楚国要玩一手“假途灭虢”的把戏,果断出兵宋国了。  

而当时一并驻扎在“圉”的还有汉军和荀军,范军出击之后,停驻“圉”的汉军和荀军就是阻挡可能存在另一路楚军的部队。  

“宋盟于我。”彘裘观察吕武的脸色。  

吕武一直是带着微笑,听到宋国屈服范国,脸色根本没变化,心里则是在想:“诡诈成为主流的时代来了。”  

楚国用支援宋国的名义出兵,没有遭到任何的敌意大军抵达“商丘”就立刻动手,行的就是诡道。  

要不是宋国缺乏安全感,并且本来就对楚国有着超乎想象的提防心理,都城“商丘”就该沦陷了。  

好家伙,嘴里说是要支援,结果是来干偷袭并且想灭国的活?  

宋国痛恨范国侵占城邑是没错,跟差点被楚国偷袭而灭国相比起来,孰轻孰重呢?因此宋国肯定会选择对范国进行屈服,晚死肯定是比早早死掉好的呀。  

“如此说来,楚国三线用兵?”吕武必须承认自己失算了。  

按照吕武之前的估计,楚国应该是会舔一段时间的伤口,哪怕有对外用兵也只会是小规模,没想到楚国一下子对吴国、宋国和范国用兵。  

彘裘说道:“侵吴楚军约有三万,入宋楚军六万,另有经由陈侵我之四万。”  

走陈国路线的那一支楚军肯定是想着偷袭,他们察觉到“圉”有汉军和荀军之后选择掉头,去攻打范国从陈国抢夺的城邑了。  

那么,楚国跟范国对上的军队数量已经超过十万?  

根据彘裘的说法,后续还有相当数量楚国纠集起来的各国和各蛮人部落的联军。  

新的范国使节团来“长安”需要耗费时间,很大概率楚国纠集的联军已经进入交战状态。  

彘裘一脸急切,诚恳地说道:“事大矣,我危也。请汉侯出兵救我危难。”  

那啥,吕武要不要趁机让范国答应当汉国的小弟?  

吕武脑海风暴完毕,没有提出什么要求,慨然说道:“我必速速出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