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天不生我阴武,万古如长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吕武是赵武的姐夫。  

士匄还是赵武的大舅子呢。  

联姻关系能够避免的只会是小事,关乎到大事一点屁用都很难起到作用。  

“范氏乃是强族。我即便愿助力于你,阴氏折损如何定数?”吕武不是为了讲难听话,只是在讲述一件事实。  

赵武不明白吗?他太明白了。  

有些人吧?他们只会从自己的立场和需要来作为出发点,自己的目标达成,哪管谁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偏偏在事后还会去讽刺某某谁的智商着实太低。  

赵武可能没有上面讲的那么恶劣,不过对他们这种贵族来说,情面什么的都是次要,真要只顾情面不讲利益,哪个家族又能落个好?或者说,都是一大家子怎么能够这么任性!  

一旦阴氏以武力介入,赵氏能负担起阴氏的损失吗?而会有什么结果很难在事前有个准求的判断。  

所以,凭什么阴氏要去入场,就只因为赵武是吕武的小舅子???  

当然,吕武不能让赵武彻底绝望,说道:“你若愿赠‘温’予范氏,我可再寻中军佐。”  

这下好了吧?白白失去一块富裕肥美的封邑,毛都得不到一根。  

不要说“温”那边已经开打,战况是范氏在野外击败赵氏,进入到攻城战阶段。  

吕武去找士匄还不一定能平息交战,哪怕士匄同意罢战,赵氏这一波完全就是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局面,往后赵氏在国内外就别想有什么逼格可言了。  

一句话让赵武的脸色变得惨白。  

只是吧?能够和平罢战已经是赵氏目前能够得到的止损方式,远比战败的下场要好很多了。  

如果是赵氏战败乞降,以为光是交出“温”就完事了吗?范氏势必还会从赵氏身上割肉,以晋国内部的习俗约定,赵武领导下的赵氏也将沦为范氏的附庸。  

“我有一言。”吕武不是为了打击赵武,不得不讲在前头,说道:“中军佐若是不允,抑或愿罢战再掠赵氏封邑,我不可再多纠缠。”  

赵武又不是傻子,哪里不懂那种道理。  

要说有什么怨怼吧?赵武还真无法埋怨到吕武身上,吕武这一次愿意当说客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赵武再奢求更多就是完全没有逼数。  

“旦夕之间,我复厉公境况。”赵武很是落寞地想道。  

晋厉公在位期间,赵武还没有从母亲那里获得大量的遗产。  

赵氏的旧地,也就是后来被称呼为“杨”的地盘,内乱期间早就被打得稀巴烂了。这个也是赵武愿意拿出来跟阴氏置换“温”的主要原因。  

获得“温”的赵氏一下子有要恢复兴旺的趋势,可以想象“温”到底被郤至经营成何等模样。  

包括赵武和其余的外人看来,拿“温”换“杨”的吕武真心是太照顾自己那个小舅子了。  

实际上,不管是被称呼为“赵”地还是“杨”地,这一块地盘从经济角度和农业开发的质量上来讲真的不怎么样,也就吕武这种从战略需要角度出发的人才会觉得很香。  

吕武只是将赵武送到室外,没有送到家门外。  

后面,嬴小心翼翼地过来赔罪。  

如果吕武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春秋人,哪怕不从重处罚嬴,也要狠狠地训斥一顿。  

关键吕武还没有完全被春秋时代所同化,再来是觉得平时亏欠后宅甚多,装作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轻轻地揭过了。  

吕武对嬴是这样,对魏晗也会是相同的处理方式。  

当然,也就是一个下不为例的界线,再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至于说阴氏后宅弄权什么?吕武说什么也不会放任。  

晋国有头有脸的人物全被吕武召唤来到“新田”,他们却是一次都没有聚首,有的只是少数人私下的交流或进行肮脏的交易。  

聚而不议当然是一种很高明手段,各家的头头脑脑都到“新田”来了,私军失去家主的指挥打起来会相对克制一些。这个并不是开玩笑,家主不在场进行灭门在当前是一种“于礼不合”的行为,一旦战败方躲进自家祭奉祖宗排位的庙里,不是谁都有够资格下令攻进去的。  

晋国的内乱在持续,国外也是风波渐起。  

第一个发生大事的是卫国。  

前几年卫衎遭到国人驱逐,他第一个逃亡的国家是鲁国,然而鲁国君臣拒不接纳,后面跑到了齐国。  

遭到晋国肢解的齐国当然是大不如前,要说影响力全面退散则是不至于,齐桓公…或者说管仲给齐国留下的余萌多少有一些。  

这一次在齐国的奔走之下,卫国内部有一部分贵族发出请回卫衎的呼声,搞得现任卫君卫秋很难做人。  

卫君卫秋并不是卫衎的子嗣,他是卫衎的堂弟来着。  

也就是说,卫衎和卫秋有同一个爷爷,父亲却不是同一个人。  

某种程度上来讲,源于卫秋和卫衎的父亲不是同一个人,整得卫秋坐上君位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尤其是卫衎只是遭到驱逐并没有薨逝。  

卫国先是出现请回卫衎的呼声,后面不是晋国爆发内乱了吗?卫国不但被晋国殴打几次,大河以北的城邑还被割夺,他们不怨恨晋国才是怪事。  

之前是晋国看上去根本惹不起,眼看晋国爆发大乱,是不是该将面对晋国表现得像个孙子的卫秋赶下君位,迎回敢于正面跟晋国刚的卫衎,谋求夺回大河以北的城邑,哪怕是继仍然招惹不起晋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