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是俺提不动刀,还是你飘?(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旧的一年在十月份就已经过去了。  

过了冬天之后,万物开始复苏,各个国家热闹了起来。  

吕武在国君一催再催之下,不得不离开“阴”城,踏上前往国都“新田”的道路。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并不算少。  

其中,齐国、卫国、鲁国的国君脑子集体抽抽了。  

齐君吕环还是决定跑去蜀地参与秦楚的会盟,走前同意出兵攻打莱国。  

结果?  

晏弱去莱国宣战,见了莱国的大夫子赂,双方一阵交流之后,莱国以牛马各百的数量进行贿赂,晏弱美滋滋地忘了宣战的事情。  

没宣战?  

那就是齐国决定不打莱国了。  

消息没传到晋国之前,齐君吕环要求自己的所有夫人,以及宗室的妇女,一块参加“齐姜”的丧礼。  

使择美槚,以自为榇与颂琴。  

众,怨气,沸腾,曰:非礼也。礼无所逆,妇养姑者也。亏姑以成妇,逆莫大焉。且“齐姜”,君之妣也。襄公嫡母,故曰君之妣。  

某国执政听到那事,挥笔在《诗》记载,曰: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偕。  

啥意思呢?  

就是葬礼超出规格了。  

办得太过于隆重。  

并且要求那么多的贵妇参加丧礼是个什么意思?  

尤其是齐君吕环不断去厮混,好像来了个夜夜笙歌。  

至于齐君吕环跟谁夜夜笙歌?  

夜夜笙歌又是个什么意思?  

自己猜咯。  

(史书记载,正是因为这么一件事情,才让吕环得到“灵”这个谥号的机率大增)  

那个“某国执政”说的就是季孙行父。  

而他是鲁国人。  

鲁国人嘛?  

懂的都懂。  

其实,齐君吕环还要求莱国的国君参加丧礼,只是被拒绝了。  

等消息传到晋国,更准确的说是传到吕武这边,齐国那边又决定打莱国了。  

等于说,吕武所知道的是齐国不打莱国。  

因为消息延迟的关系,后面齐国又要打莱国的消息,吕武暂时不知道。  

齐国又决定打莱国,齐君吕环却带上队伍去了蜀地。  

卫国和鲁国的国君,不顾各自执政的劝谏,无视了国中贵族的如丧考妣,一样踏上了前往蜀地的旅程,要参加秦楚牵头的会盟。  

这个也是国君为什么一再催促吕武赶紧去国都“新田”的原因之一。  

根据小道消息,将前往蜀地会盟的国家达到十四个。  

除了会盟的发起者,也就是楚国和秦国之外,原先作为晋国小弟的齐国、鲁国、卫国、宋国也要参加。  

这样一来,齐国、鲁国、卫国、宋国是从行动上背叛了晋国。  

一块会去蜀地参与会盟的还有楚国的一帮小弟,包括郑国、蔡国、陈国、许国、唐国、随国。  

没看错。  

现在的确有一个唐国。  

这个唐国跟晋国没什么关系,是一个祁姓的诸侯国。  

好像也不对???  

那个尧后裔建立的唐国,还是跟晋国有点关系的。  

这个关系是周王室灭了唐国,分封叔虞在唐国的故土,也叫唐国。  

晋国一开始的国号就是“唐”,国君世袭侯爵爵位,后来姬燮即位,改国号为晋。  

因为“灭其国,不绝其祀”的关系,周王室将尧的后裔则改封至现今河南唐河县、湖北枣阳市一带,依然是叫唐国。  

目前唐国是楚国的一个“国中之国”,算是楚国的附庸。  

随国跟唐国是邻居,一样是被楚国全面包围。  

随国比唐国更惨是,随国从上到下除了国号之外,一切都是楚国的。  

通透的来讲,楚国已经灭掉了随国,开始顾着吃相之后,保留了随国的国号。  

然而,随国已经是名存实亡的现状。  

别问吕武为什么会知道那些。  

问就是晋国被“蜀地会盟”搞得无比火大,卖力地收集相关的情报。  

国君与在“新田”的诸“卿”一阵合计,觉得跟楚国打是五五开的局面,不敢现在去招惹楚国,打算将参与蜀地会盟的其余列国,一个个拉清单算账。  

吕武听到消息的时候错愕了。  

夭寿!  

晋国竟然开始怂啦?  

那么,作为诸“卿”之一的吕武是不是该收着点,不要老是想着怼天怼地对空气?  

好像也不对啊!  

吕武应该考虑的是让晋国重新振作起来,要不这个“卿”当得也太没滋没味了。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  

吕武重新来到“新田”,气都没功夫喘一口,直接到宫城求见国君。  

等他见着国君,发现其余的“卿”竟然全在,其中包括解朔。  

“阴卿来矣?”国君看似有些抱怨。  

有点身份和地位,谁不想长期待在“新田”这个国都呀?  

真没见过成为“卿”之后,还老想着回去封地的人。  

不待在“新田”很难获得第一手的消息。  

有些事情发生了,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极可能会出大事的。  

国君的抱怨,很大一部分是觉得吕武不争气,再来就是吕武不在,会导致国君莫名的心虚。  

造成国君心虚的原因有点小复杂。  

元戎智罃这人尽管控制贪欲,更多的时候压根就控制不住,显得有些贪婪过了头。  

智罃要是只光贪婪也就算了。  

他在弑君风波渐渐过去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