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承认吧,晋国不行啦(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以外表来看,曹君姬负刍看上去发福了不少,只是精神状况有些差。  

“寡人谢过诸位了。”曹君姬负刍态度平和,甚至很礼贤下士。  

他在卫国当然不会受到什么虐待,甚至一直是好吃好喝的待着。  

精神方面比较差?  

谁被软禁还能精神好到哪去。  

等待曹君姬负刍离开。  

孙林父才一脸抑郁地说:“寡君决意与秦楚会盟。”  

国君让吕武救出曹君姬负刍的任务已经达成。  

卫国要不要去蜀地参与秦楚会盟?  

吕武没有得到阻止的任务。  

他向孙林父表达了谢意,又说道:“我闻足下愿合兵攻齐?”  

解朔适当地挺了挺腰,表示这是他的政绩。  

是政绩。  

只不过更多的是添乱啊!  

并且,解朔太过于需要成绩,明显是被利用了。  

孙林父想要卫国出兵参与攻打齐国,还不是卫国不能真的得罪晋国。  

卫君卫衎脑子抽了。  

孙林父身为卫国执政,只能为卫国操碎了心。  

说白了,卫国实际上就是在两头下注呗。  

当前阶段是晋国认清楚一帮小弟的好时机,能辨认出艰难时刻,哪一个小弟会不离不弃。  

早就表态的曹国,因为他们的国君不在国内,其实是不能多么算数的。  

他们的表态带着杂质,希望晋国能帮忙从卫国那里将曹君姬负刍救回去。  

现在,卫国先有国君卫衎坚定地要跟秦楚会盟,又有执政孙林父表示愿意出兵跟晋国一块打齐国?  

杂质方面比曹国还明显。  

吕武知道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  

晋国的其余人,可能知道那个道理,可能也不知道。  

他们会因为外交关系中含有“杂质”而感到苦恼吧?  

那些是国君和元戎该头疼的事情。  

吕武没有立即表态。  

孙林父需要去做解朔的工作。  

接下来就是解朔一再跟吕武讲道理,士鲂和魏琦则在旁边看戏。  

吕武又是拖了四天,等葛存传来新的消息,才拒绝卫国出兵的请求。  

在告别时,孙林父特地找机会与吕武进行了私下的独处。  

他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靠拢向解氏是暂时的,觉得阴氏才值得卫国投靠。  

以为只是那么简单吗?  

他又很隐晦地试探吕武关于孙氏举族依附晋国的可能性。  

老实说,吕武当时脸色不变,内心却是被震惊到了。  

孙林父与卫君卫衎的矛盾大到不可调和了吗?  

如果真的是那样,说明孙林父很用心在为晋国办事啊!  

反应过来的吕武进行了思索。  

孙氏在卫国当然是大族,孙林父其实也是姬姓。  

晋君姬周应该会欢迎的吧?  

其余的“卿”则是会感到异常的苦恼。  

晋国交好各国的国君和贵族,主要是为了达到控制的效果,估计没想过搞什么和平演变。  

一旦孙林父带着封地,甚至带上一帮贵族成为晋国的一部分?  

其余的诸侯国会不会被吓死?  

他们还敢不敢亲近晋国?  

以吕武还是下军将的地位,一样不用为了这些事情操心。  

他们带上大军离开“戚”这个地方,经过二十来天的行军抵达鲁国边界处。  

鲁国是季孙行父来进行迎接。  

吕武只是在迎接场合上跟季孙行父交流了几句。  

晋国出面与季孙行父洽会的是魏琦。  

等待他俩谈完,魏琦进行了有选择性的汇报。  

“鲁君答应楚使将往蜀地与会,亦决意合兵攻齐。”魏琦不知道什么叫蛇鼠两端,讲的话就是那么个意思。  

士鲂说道:“鲁因晋方有安宁。此悖盟之举,自绝于晋。”  

没错。  

鲁国是依靠晋国的保护才能抵御来自齐国的欺压,怎么就敢答应去蜀地参加秦国和楚国主持的会盟呢?  

魏琦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鲁执政告我,为晋而往。”  

啥玩意?  

也就是说,鲁国背叛了晋国,晋国还要感激鲁国肯去当卧底咯???  

等等!  

这一套好像在哪发生过?  

吕武想起来了!  

宋国对晋国也是这么解释的。  

军帐之内一时间陷入了落针可闻的寂静。  

他们不傻。  

宋国一再遭遇楚国和郑国的联合打击,极度需要时间缓过劲来,不敢拒绝楚国的邀请,又需要给晋国一个过得去的解释,才那么讲。  

晋国君臣考虑到不能让宋国过于衰弱,又没办法奶宋国一波,装聋作哑却实际上谅解了宋国。  

如果说宋国是情有可原的话?  

那么卫国和鲁国算怎么回事?  

卫国可能是卫君卫衎脑子不正常。  

一个脑子不正常的人,干出什么都能理解。  

没听说鲁国新即位的新君午是个神经病啊?  

鲁国是在去年发生了君位变动,先君黑肱在夏季病死于寝宫,向周天子汇报之后由公子午接任国君之位。  

当时还不是元戎却总理国政的智罃还派人到鲁国参加葬礼,随后参加了鲁君午的登基大典。  

卫国的锅被解氏心甘情愿地背起来。  

魏氏这是打算帮鲁国把锅给扛了?  

魏琦见几位同僚用怪异地目光盯着自己,无奈地说道:“鲁君拒不见我。”  

新即位的鲁君午到底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