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喜从天降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两个“师”。  

从硬实力来衡量,魏氏真的不差。  

更不要提,一旦魏氏需要的话,吕武很乐意拉出自己的部队鼎力相助。  

除了阴氏之外,魏氏绝对还要其他的盟友。  

而这,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晋国搞成这般模样,最大的锅还是要扣在栾书头上。  

只因为栾书又一次打破了卿位的传承有序。  

荀庚病故之后,哪怕荀氏能有一个卿位,该出来的也是荀氏本家,不应该是扛起中行氏的大旗。  

偏偏中行氏的实力比较一般。  

中行偃每一次还不愿意用荀氏本家的力量。  

好歹是一个“卿”,屡屡拉出一个“师”来应付,但凡有点实力的家族,谁不会去进行比较?  

不用说其余人了,刚刚崛起的吕武多少也冒出过“我上我也行”的想法。  

现在的“德要配位”所指的是有多大的身板就干多大的事情。  

实力与地位不匹配,造成的就是“德不配位”的局面。  

中行偃要是不想动用荀氏的力量,他就该从新军佐的职位开始干起,不应该一成为“卿”就担任上军佐。  

干了插队的行为,早就惹得其余“卿”不爽,偏偏还去守什么自以为是的原则。  

搞笑呢!?  

这是将其余“卿”,包括一些实力强大的中等贵族,当成猴子在逗着玩。  

也就别怪国君开始不讲道理。  

而国君指派羊舌氏开始参与卿位家族才能玩的邦交游戏,又进一步打破了某些既定规则。  

等于说,晋国原有的既定规则正在被逐步瓦解。  

“嗯???又要出使?”吕武非常惊讶地看着魏相,搞不清楚是个什么状况。  

魏相颔首说道:“此次需得奔走于鲁国与齐国。”  

没记错的话,国君和栾书都不在,负责看顾国家的是韩厥。  

魏相像是知道吕武为什么而惊讶,说道:“正是下军将之命。”  

吕武心说:“韩厥也开始要搞事啦?”  

原来是齐国与鲁国因为一个叫“莒(jǔ)”的小国发生了龌龊。  

这个莒国其实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国家,长期受到鲁国和齐国的压迫,不得不像是墙头草一样左右摇摆。  

这一次鲁国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了?  

他们威胁莒国必须严格听从鲁国的命令,立刻、马上、当即地跟齐国划清界限。  

齐国不知道也就罢了,顶多就是事后再教训莒国和鲁国。  

偏偏鲁国将事情干得很粗糙,一开始就被齐国所知道。  

现在的情势是,鲁国和齐国的国君都率军外出,也就是南下去征讨郑国了。  

虽然一样是国君率军出征,国家的实力不一样,发生事情后的情况也就不同。  

说白了就是鲁国已经拉不出多少军队。  

齐国却还能拉出足够的军队。  

“齐国陈兵于鲁、莒、齐三境交界,齐执政控诉鲁国不端,若无交代便要讨伐鲁国。”魏相有些哭笑不得地讲了这么一句。  

吕武还是知道齐国跟鲁国已经不对付很久了。  

这一次齐国找到机会,还是鲁国自己送上门的,能放过吗?  

而现在的问题是,晋国带着一帮小弟再次南下,一旦齐国跟鲁国打起来?  

不用多想的事情!  

鲁君黑肱绝对是立刻回师,  

要不迟了的话,等鲁君黑肱回去,说不定连家都没有了。  

鲁国一跑?  

齐君吕环肯定也要带兵回国的。  

这样极可能导致联军直接解散!  

魏相递出一册盖着封泥的竹简,一边说道:“下军将命我转交予你。”  

吕武接过来,查验了一下封泥,发现盖着国君的印玺,心里一动,想道:“国君将印玺留给了韩厥?”  

这是国君对韩厥的信任啊!  

没记错的话?  

韩氏好像也是公族来着。  

只是,大家伙好像都没有当回事。  

韩厥的这一道公文中写得很清楚,任命吕武为正使,魏相为副使,出使齐国与鲁国,解决两国的这一次争端。  

吕武有点意外,更多的是惊喜。  

这年头在晋国能当使者可不简单。  

代表的是能插手国际事务。  

而能插手国际事务,其实就是迈出了踏向卿位的步伐。  

吕武当没想立即开始争取卿位。  

可是,他很想让国内与国外习惯阴氏的存在。  

魏相不知道吕武在想什么,笑着说:“下军将言及你乃天下第一,必使齐、鲁不敢造次。”  

吕武听懂了潜台词。  

要带兵前往。  

一旦齐国或是鲁国不老实,就打到他们老实听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