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局势在恶化(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元帅。”魏颉如此说道。  

范文子?  

魏相问道:“中军佐谥号已定?”  

这真是一个好谥号啊!  

还是前所未有好的那种。  

谥号有很多的种类,“文”与“武”却是最好的。  

用“文”代表的是有经天纬地之才,或者起码勤奋好学。  

已故的士燮在军事上的没有太过亮眼的成就,其实国内的治理也轮不到。  

能有“文”这个谥号,已经是极好了。  

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其实“武”的谥号才代表着最高成就。  

谥号为“武”所代表的是,有着开疆拓土或者平定祸乱的巨大功业。  

魏相说道:“君上…有拉拢范氏之心,却难以左右众‘卿’。”  

不能说士燮在军事上完全没有成就,只要愿意肯定,其实是能给个“武”的谥号。  

而谥号既是给往生者的最大荣誉,又何尝不是一个家族的资本?  

要是士燮的谥号为“武”,范氏必然十分高兴,甚至家族的发展策略都会出现改变。  

可惜的是,士燮在军事上的成就不够闪耀,国君又没有真正的决策权。  

吕武说道:“我等随同君上前往悼念罢。”  

至于说出征?  

下军没有得到集结的命令。  

栾书已经南下。  

这一次国君,上军将郤锜和上军佐中行偃,都会南下。  

加上新军将郤犨和新军佐郤至早就在南方。  

没有出征的下军将韩厥将担负起看顾国内的重任,下军佐智罃则是担任副手。  

来到范氏封地时,能够看到随处素缟。  

只是,很难从黎庶脸上看到什么哀伤。  

事实也是这样,再大的悲伤都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淡,何况真正感到悲伤的也就那些直系亲族。  

这年头的黎庶很难从贵族那里获得好处,平时不被过份剥削就算不错了。  

希望黎庶能有哀色?  

那得是士燮在世时施恩甚重。  

大军并没有做任何停留,直接穿过范氏的封地继续南下。  

国君和几位“卿”,包括前来悼念的一些贵族,只是在少量的护卫随同下,来到一片占地很大的庄园。  

士匄外出五里进行迎接。  

他看到前来致哀的队伍,嚎起嗓子就是哭。  

然后,范氏的人一块痛哭出声。  

吕武就看到他们只是光在嚎而已,没谁的脸庞上有泪痕。  

这一点不能说范氏的人冷血。  

还是那一句话,士燮已经病故一个月以上,范氏的族人哪怕再悲伤,一个多月过去之后,该悲伤也有个止境,真控制不住的人早就病倒,或是干脆随士燮而去了。  

国君上前关怀。  

几位来的“卿”也是对士匄一番安慰。  

其余人?  

身份地位不够,轮不到他们上去关心士匄。  

这一套,又有多少人是真心诚意?  

只是碍于礼节,活人做给活人看。  

葬礼自然是隆重的。  

吕武是别人怎么样,他就跟着怎么样,半点多余的举动都没有。  

他刻意观察了一下陪葬物。  

明摆着就是赔偿品的东西,有一辆战车,兵器和甲胄若干,再来就是模型房舍、乐器、鸟兽、以及人俑。  

因为吕武崛起的时间太短,没参加过大人物的葬礼,其实并不知道那些陪葬品算是什么规格。  

他再看向一些真心哭得厉害的满身素缟女人,心想:“她们是要殉葬吗?”  

这年头当然有人殉。  

中原以强调礼仪之邦的鲁国以活人殉葬最为盛行,动辄就是数百数千人陪着某个大人物一块入土。  

楚国那边的话,历代楚君其实很少进行人殉,倒是那些封君一个比一个凶残。  

晋国这边是个什么情况?  

国君以及郤锜、中行偃因为需要南下,没有耽搁多久就离开了。  

包括韩厥、智罃以及吕武在内的一帮贵族,则是留下来对士燮入墓室的过程进行观礼。  

吕武发现范氏并没有用活人殉葬。  

从这里也就能发现,晋国并不盛行活人殉葬。  

要不然,堂堂的“卿”怎么都要带上一批的吧?  

然而,晋国其实是存在人殉的。  

取决的是每一家自己的选择。  

只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晋国,对劳动力的作用十分清楚,想搞殉葬的话,一般也是选一些伶或是婢,可能也是亡故者很喜欢的一些人之类。  

韩厥和智罃在士燮的墓穴封闭后也走了。  

来的“卿”不齐,又没留太久的时间,走得过于匆忙。  

等于说,士燮的葬礼在某种程度上显得非常寒酸。  

这个寒酸不是有多少陪葬物,陪葬物的规则又怎么样。  

直接说就是,少了排面!  

也不知道范氏会不会因为这样而产生什么怨怼?  

倒是吕武、魏相…等等跟士匄有交情的年轻一辈选择留了下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