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品,您细细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们攻下营地,又在里面歇息,合适吗?  

其实,要看是在什么年代。  

工艺技术和医疗技术不够发达的时代,除非是必须去那么干,要不心再大的将领都不敢让军队冒雨行军,更别说是冒雨发动进攻了。  

这里的前提就是,感冒发烧缺乏药到病除的特效药,乃至于连中医药都缺,淋雨是真的会致命,不是在开玩笑。  

所以了,遇上了下雨天,不但吕武这支部队需要避雨,其他人也是需要的。  

这雨一下就是大雨细雨交替着下了两天。  

等待天气重新放晴,新的麻烦出现了。  

“地面泥土松软…”吕武看了看战车移动时辗出来的深深车辙,再看看自己一踩就陷进去几厘米的脚,皱眉对霍迁问道:“可联系上友军了?”  

霍迁一样在皱眉,答道:“禀旅帅,派出之信使并未归回。”  

白翟大军将自己的后勤部队分成了四股,散在了了大军后方的很大一片区域。  

吕武这一个“旅”并不是跑得最远的一支。  

黄召那一个“旅”才是出击最远的晋军。  

这样一来的话,吕武要率军回去,必须要与黄召取得联系。  

这么做的原因并不复杂,总是需要保障友军的撤退路线,免得友军按照原路退回来,却是一头撞上了敌军的大股部队。  

“如此啊…”吕武想了想,说道:“敌军必约定几日取粮,粮不至必生疑。”  

简单的说,白翟在前线的大军肯定是需要补充粮秣,不是前面的大军派部队来取,就该是后勤部队派人送去。  

超过了补给期限,时间短了,还能解释是被意外耽搁;时间一长,傻子都该知道出问题了。  

吕武从来不会将自己的敌人当成傻瓜来看待,很清楚真有这种想法,自己才是一个傻瓜。  

“再派!”他需要保证黄召的后路,却不会傻傻留在原地等,复道:“俘获、缴获处理妥当,全军缓速向南开拔。”  

霍迁应命离去。  

事实上,下雨过后地面变得松软,并且泥土里有着不少的水份,一再经过反复的踩踏或辗压,必然是会踩出一条泥泞的道路,想快速行军也办不到。  

他们向南缓速行军的第二天,派出的第一批信使回来了,禀告黄召所部已经在向南撤退。  

至于黄召有没有顺利完成使命之类?  

信使只能依靠自己的所见所闻判断。  

毕竟,黄召才不会对信使多说什么,吕武也不是他的上司。  

两个“旅”并不需要会合。  

吕武这个“旅”在前面开路。  

黄召统率的“旅”沿着他们走过的痕迹,一路南下也就是了。  

只是,他们少不了一路去踩泥泞地。  

花了两天的时间,吕武跟程滑完成会合,缴令的同时,知道了“交刚”那边的情况。  

白翟大军进逼到“交刚”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情。  

士燮(范文子)率领一部分“上军”出城,与白翟大军交锋了一次。  

他们逼迫白翟大军退后了二十里。  

随后,出城的“上军”直接在距离“交刚”十里外的旷野扎营,与“交刚”形成了掎角之势。  

吕武问道:“‘帅’,白翟兵力如何?”  

程滑无声地摇了摇头,也不清楚是不知道,还是觉得没有对吕武说的必要。  

“你等辛苦。”他面无表情地下达命令,道:“下军将令我‘师’,当即南下与之会合。”  

所以,是“交刚”那边的战况对“上军”不利?  

吕武以为程滑是要马上开拔,没想到还是拖了两天,等待出征的各个“旅”全回来,才正式下达开拔的命令。  

他们向南走了三天,与韩厥亲率的主力完成会合。  

然后,又是花了六天,半路击溃了一支大约四五千人马的白翟部队,抵近到距离交刚大约十五里外的东北侧。  

那支白翟部队就是要去后勤部队获取辎重的。  

“下军”的到来能被“上军”以及“交刚”城内守军看到。  

当然,将营地驻扎在“交刚”西北方向约三十里的白翟大军,肯定也发现了“下军”的到来。  

吕武却是有些纳闷,明明能从白翟的背面直接发起突击,不理解韩厥为什么要绕到东北侧。  

后面,吕武又知道了一件事情。  

韩厥派出了一名“军尉”去白翟的营地,当众告诉白翟的首领,说是感谢款待和赠予,他和所有“下军”将士对那些马、牛、羊,包括俘虏和其余战利品,感到非常的满意。  

这是啥情况?  

品,细细品!  

袭击对方的后勤部队,一阵杀戮与缴获,还特地派人过去感谢?  

吕武有很大的好奇心。  

白翟有没有首领被气吐血,或是被直接气死…  

本书作者其他书:  

相关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