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面见主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程滑驱车上去,没靠近就已经手握美玉,脸上带着十足的热切。  

而实际上,交战并没有因为秦国大夫史颗陷入重围结束。  

到处都有晋军在绞杀还在抵抗的秦军,以至于战场上还是弥漫着尘烟,能听到各种呼喝声以及惨叫声。  

站在战车上的史颗,他耳朵里被己方伤兵的哀嚎和呻吟所充斥,满脸纠结地看着程滑手托着一块玉递向自己。  

心情很差的吕武想要离开,他要给青下令时,却看到原密、师翰和峭品都带着一脸的满足。  

史颗接过美玉,很颓废地下了战车。  

程滑的戎右也下了战车。  

这一名戎右走上史颗的战车,将那杆旗帜给拔了起来,收拾一下只留下旗面,将旗杆给丢到一旁。  

而想走的吕武看到自己的属下满脸喜色,想了一下也露出了笑容。  

不管是现在还是后来,但凡有功劳都是领导的。  

与后世有些不同的是,现在要是出现纰漏,锅同样是领导的。  

他们的自尊心决定了一点,无法也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自己的过错推脱给下属。  

春秋时代,领导占功劳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创造让领导立功的下属,该获得的好处也不会缺。  

这个叫领导吃肉,少不了下属跟着喝汤。  

当然,其实也是贵族骄傲的一种体现。  

程滑又恢复了木木的表情,他看向了吕武,微微地点了点头。  

看到程滑这个举动的其余人,压低声音发出了欢呼声。  

“主!”宋彬无比振奋,道:“入彻,战也!”  

进入阵列,继续立功吧!  

脑子转了过来的吕武,心态已经平复了下来。  

他刚才出的风头已经够大,又干出了“辅助”旅帅俘虏秦国大夫史颗的大功劳。  

两军将士注视下,没有谁能抹了这些功劳。  

交战还在继续,不到骄傲自满的时刻。  

宋彬就是想让更多的友军和敌军看到自家领主的身影,加深他们的印象,好在接下来的论功行赏中更有底气。  

所以了,有没有一个好家臣,在这个时候就凸显出了作用。  

晋军的彻一已经完成攻势,彻二早就接替彻一顶在了最前方。  

史颗失去对秦军的指挥后,秦军那边有贵族接替了指挥权。  

秦军并没有因为战事不利而退却,大批的战车和士兵先后进入战场。  

他们却被晋军彻一和彻二不断轮替推进,像极了海浪一浪接一浪的攻势,拍死在战场上。  

战线一直在向秦军的营盘推进,很快秦军的营盘内敲响了鸣金声。  

所谓的鸣金,其实是敲打一种钲。  

这种钲就是一个有长柄的倒置铜钟,敲打它只有一个意思,承认打不过了,示意己方部队撤退。  

面对秦军没有丝毫队形的逃奔,晋军却是停止了追击。  

能乘势杀进敌军营盘,却放弃了进攻,换作其余年代会被骂白痴。  

可现在是春秋,是个打仗还讲礼仪的年代。  

秦军撤入己方营寨。  

晋军则是开始进行战场打扫。  

站立在战车上的吕武正在与站在地面的原密、师翰、峭品交谈。  

他们的家臣则是指挥着家族武士捡战场上的东西。  

一般是捡起武器,扒掉敌方士兵身上看去完整的甲具。  

也会有士兵去将看上去完整的敌我双方战车,给集中起来。  

留在战场上的秦军是抢手货,引发了晋军之间的争抢。  

很多士兵在收拾战场时,免不了扒拉敌军是不是携带什么,掏出一些货币会露出欣喜的笑容,掏到家书之类也会收集起来。  

并不是在战场上捡到什么都归于自己,他们需要上交给自己的领主。  

然后,领主可以趁军司马还没派人统计战利品私藏一些。  

战场上找到的家书,晋军会在随后派人送还给秦军。  

很快,晋军这边的战车大多堆满了兵器和甲胄。  

这些东西都是在战场上收集而来,大多数带着血迹,以至于多数战车在回营地的路上一路留下血迹。  

出战的部队回营,得到了其余袍泽的注目。  

各个领主带来的属民,他们被指示出去收集战场上的尸体。  

秦军的尸体会在随后被装上车,送过去。  

晋军这边的战死者,还有留在战场的伤患,则会带回营盘。  

吕武回到自己的营地,一边将金属战衣卸掉,更换一身轻便干净的皮甲,另一边听取伤亡统计情况。  

他这个“卒”的伤亡并不严重。  

出战四辆战车,回来时变成了九辆;一百名士兵中,轻伤二十六人,重伤两人,失踪了十四人。失踪不是战死,便是重伤被遗留在战场上,可能也是临时与队伍走散;却是带回了两百八十七个战俘。  

其余战利品的话,战戈捡了四百二十六杆、剑七把,各色货币两百余枚,一些小型的首饰类八个,布匹十二捆,还有比较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他们能有这些收获,离不开吕武在战场上的惊艳亮相,导致其余贵族不敢或不好意思争抢。  

在宋彬的提醒下,吕武才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决定留下什么,又上交些什么。  

三个“两司马”则是眼巴巴地等着吕武做出决定。  

吕武不是那么清楚战利品的分配情况,将选择权交给了宋彬这位家臣。  

差不多是吕武刚跟宋彬说完话,外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