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说服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话音刚落,就见树丛中不知道何时围了一圈骑着高头大马的黑衣人。  

为首的那个身材格外魁梧,个子也要比旁人高出一个头,正一步步地逼近。  

他瞥了一眼双目被刺瞎的燕国人,冷笑一声,“没用的东西。”  

如锦猛然想起了燕国太子在富贵楼过生辰那日,她见过这个又高又壮的男人。  

只是当时这男人并没有坐在主桌上,高谈阔论的也并不是他…  

她再看一眼被自己射穿了眼睛的燕国人,那畏畏缩缩的样子,像一条狗一般伏在黑衣男子身前,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真是可恶!  

隐藏在使节团里的燕国太子竟然还有替身!  

好缜密的心思!  

好险恶的用心!  

竟然令她也被迷惑了去,以为燕国太子是个只逞一时快意而没有脑子的废物。  

她一时气得咬牙切齿,压低声音对着李渡说道,“看明白了吗?燕国太子确实是故意做出的蠢事,他的目的不是要颠覆乾国的朝纲,而是要挑起两国的战事!”  

他做到了。  

乾国受到了如此大的挑衅,不可能忍气吞声,等年关一过,必定要出兵燕国。  

哪怕陛下明知道这是燕国人的一出苦肉计,但乾国的尊严不可辱,乾国人的头颅不可低,绝不可能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般,仍就与燕国玩着兄友弟恭的巴西。  

再也不可能了!  

李渡的眼眸深沉,“看明白了。燕国太子不仅是故意如此,而且他在京都城还有接应他的人。”  

燕国人因为相貌与众不同,混在乾国人中是很容易就会被找出来的。  

所以,在京都城的这些燕国使节团成员都是按着名单上一一对过的,说有四百人,就只有四百人。  

使节团名单上的燕人要么已经死了,要么受了重伤,而活着的统统都关在诏狱的大牢里,人数与名单一一吻合,除了燕国太子之外,并没有漏网之鱼。  

可是,眼下将他们包围起来的燕国人却足有二三十人之众。  

也许这还不是他们的全部。  

京都城守卫森严,这些使节团名单之外的燕人能混进来,绝对是有位高权重的人在做掩护。  

燕国太子,此刻应该是在仓皇出逃,藏着在无人能见的角落里以躲避五城兵马司的搜巡。  

绝不会像现在这样悠然自得地骑着高头大马围攻乾国的亲王!  

倘若没有内鬼作祟,绝不可能如此!  

如锦与李渡眼神对视了一下。  

他们两个迅速地背靠着背,无比机警地环视着四周。  

对方人数众多,有马有兵器。  

他们只有两人,除了如锦手头尚有地上燕国人那捡来的弓箭外,李渡就只有一把匕首。  

力量悬殊,几乎是必败之战。  

如锦低声说道,“打是打不过的,还是想办法逃吧!”  

可是以眼下的形势,要逃,又谈何容易?  

李渡默了默,“我牵制住他们,你想法子离开这里。”  

燕国人来势汹汹,既然是冲着要以他来威胁陛下,那想来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伤他性命。  

他或许可以用自己一时的危机,去换如锦的安全。  

不管她有多强,到底只是一个年轻女孩子,不该陪着他受这无妄之灾。  

如锦顿时明白了李渡的意思。  

他是想要假意投诚,换她离开。  

她淬了他一口,“李渡,你是傻了吗?我被捉了,你还能来救我。若是你被捉了,谁能救你?”  

这里是城南回城北的必经之路,坡度还算平缓,一侧是山岩,一侧是密林。  

如锦瞅了一眼,他们所处的位置靠近山脚下了,就算从旁边的山岩跳下去,也不过三五层楼的高度。  

李渡会武,轻功还不错,这点高度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绝不会要他性命。  

这些燕国人个个都身材魁梧壮实,就算在同样的地方以同样的姿势跳下去,再起身也不如李渡敏捷。  

李渡只要争气一点,在他们之前跑到前面不远处的街巷上,这些燕国人就不敢再往前了。  

再往前,五城兵马司的人听到动静就会立刻过来盘查,他们不敢的。  

所以…  

如锦的目光一亮。  

她慢慢地挪动着碎步,瞅准了一处有着力点的地方,猝不及防地将李渡推了出去,“快走!去找人来救我!”  

与此同时,她手中的羽箭离弦而出,顿时将对面的两个燕人射中倒地。  

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此刻,如锦是一个人面对几十个人,就算她拥有全乾国最好的箭术,但也不可能同时将这么多人同时射中。  

眼看着燕国人已经拉满了弓,她笑嘻嘻地将手中的弓箭扔掉,抬起了双手,“你是燕国太子吧?我投降!”  

她顿了顿,“咱们打个商量呗!”  

说话之间,就有十几名燕国人策马飞驰而去要截住李渡。  

燕国太子抬了抬手,笑着对如锦说道,“你就是临安侯的女儿吧?东山围猎那天,我曾见过你的英姿。”  

他眼中颇有几分欣赏,“像你这样的女人留在这里简直是暴殄天物,乾国的废物们根本配不上你。不如,你跟我一起回燕国如何?我还未娶妃,你可以当我的太子妃!”  

如锦仰天翻了个白眼。  

这位果然才是真正的燕国太子!  

说的话都与他爹轩辕迟一模一样的。  

当初轩辕迟也是满心满眼打算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