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初见瑕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人来了。”杜嘲风警惕地看了看前方刹那间,魏行贞周身近乎沸腾的气息冷却下来。  

他微微低下头,站住了。  

“天师!”有暗哨在下一刻突然在不远处的小路上现身,然后快步朝杜嘲风与魏行贞的方向走来,“您回来了。”  

“…嗯,是。”杜嘲风有些不自觉地挡在了魏行贞的前面,“今晚冯家有什么异样吗?”  

“倒是没有,”暗哨看了杜嘲风身后的魏行贞一眼,“就是方才魏大人突然从思永斋冲出来了——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吗?”  

“冯嫣…出事了。”杜嘲风低声道。  

“什么,”暗哨怔在那里,“难道方才的妖气——”  

“你们不用管,七小姐刚刚回府了,你们还是按先前的安排,保护好她的安全——哎,魏大人!”杜嘲风侧目看向又大步往前的魏行贞,又快速回头看向下属,“刚才我说的,你都明白了吗?”  

“属下明白。方才的妖气,天师是不是也感觉到了?”  

“嗯。”杜嘲风点头,“这件事交给我来查探,你们不要分心,专心自己手头的事情就好。”  

“是!”  

杜嘲风说罢,匆匆起步追向了魏行贞。  

“魏大人!魏大人!”  

魏行贞突然止步转身,“天师不必跟着我,我会亲自把阿嫣带回来。”  

“你知道冯嫣现在人在哪里吗你就亲自带她回来…”杜嘲风颦眉,“我现在立刻写信去六符山,让冯老夫人先看看冯嫣的星辰现在走到了哪里,还在不在洛阳,总之我们一起想办法——”  

“天师想到什么尽管去做,”魏行贞丝毫不留情面,径直打断了杜嘲风的话,“我有我自己的办法。”  

魏行贞伸手摸了摸后颈的山海誓,当他以灵力碰触图腾,山海誓的纹路便立刻迸发出灼热的触感。  

这山海誓并不能带他去到冯嫣身边,但只要它还在,就说明阿嫣仍在这个世上。  

“只要阿嫣还活着,我就能找到她的位置。”  

后半夜,当冯嫣失踪的消息传开,小半个洛阳为之惊动。  

还不等杜嘲风提笔写信,从六符山来的信鸽已经带来了冯老夫人的消息——长陵中,冯嫣的星星仍在原先的位置,但光芒却暗淡了下去,化作了一颗几不可见的隐星。  

小七听得声音发颤,“这是说阿姐已经…已经…?”  

“没有死。”杜嘲风摇头,“若是死了,天上的星星就要陨落。冯老夫人说,化为隐星,一般有两种可能。”  

“什么?”  

“一是重伤弥留…”  

“那不还是濒死吗!”  

“你听我说完,”杜嘲风低声道,“另一种可能,是出了九州,去了域外——我比较相信今晚是后一种情形。”  

李氏一时腿软,几乎跌坐在近旁的椅子上。  

她无法理解女儿的命运为什么竟会这样多灾多难。  

域外…  

这几乎是一个等同于“不在人间”的地方。  

有人说中土之人若有仙缘,得道飞升后便会前往域外净土,那里有数不清的山林湖泊,神灵仙客,魔物妖邪——但民间所有声称自己亲历过域外的人,无一例外都是以此为幌,招摇撞骗的骗子。  

这根本就是个神话故事里杜撰出来的地方…  

往年姑母口口声声说什么“嫣儿劫岁不在今日”,已是乖张离奇之至,如今嫣儿突然失踪,生死未卜,她不过问洛阳城中究竟派了多少兵马寻找,是否有可疑人物出入城关,反倒扯出什么“身在域外”的荒唐言辞…  

李氏只觉得哀极,怒极。  

她冷笑了几声,“既然如此,还让五郎和魏行贞在外头找什么?人既去了域外——又岂是找得回的?”  

杜嘲风没有回答。  

如果一切真的如冯老夫人所言——那还真就只有魏行贞一个人能带冯嫣回来了。  

只是“域外”两个字虚无飘渺,只怕比在中土寻人更加困难。  

如今什么线索都没有,魏行贞又要用什么方法,掘地三尺地把冯嫣找出来呢。  

风声。  

在无边的晦暗之中,只有风声。  

冯嫣感到自己似乎陷在一处漫长的梦境之中。  

她倒悬在这片天地间,唯一能够感知到的,只有穿过指尖而去的风。  

睁开眼睛,闭上眼睛,没有区别。  

张开口,却无法发出声音。  

她像一滴雨点向下坠落,但眼前的一切没有边界,也没有尽头。  

她想起不自己是谁,也不记得自己缘何到此,只觉得空中似乎漂浮着一种奇异的草木香气。  

这气味令她感到熟悉,感到安全,好像她生来就在这里,好像她已经在这黑暗中度过了难以想象的漫长永恒。  

睁开眼睛的时候,冯嫣看见了陌生的屋舍。  

这种感觉,和去年昏睡近一个月醒来的情形很像。  

视线是模糊的,眼前的一切在模糊中以一种令人难以忍耐的慢速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冯嫣感到自己的手和脚都没有什么力气,身体虚弱得如同不属于自己。  

布帛撕裂的声音从近旁传来,让冯嫣意识到此刻旁边还有其他人。  

她缓慢地侧目,望见一个陌生的背影。  

那人穿着一身黑色的斗篷,戴着兜帽,从身型看像是男子。  

他左手的衣袖高高卷起,方才布帛撕裂的声音,是来自他徒手撕下了缠绕在小臂上的绷带。  

染血的绷带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