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伏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血刀人屠,是血刀人屠!”  

“大家快跑啊!”  

充满了恐惧的惊叫声,在水泊之上迅速荡漾开来。  

几艘巫岐部族的小型战船纷纷调头,以最快的速度落荒而逃。  

那些向来悍勇的蛮人武士,个个露出惊惶的神色,全然没有了平常的嚣张跋扈。  

见到这样的情景,张远忍不住摇了摇头。  

他并非第一次遇到同样的状况。  

也不知道是哪个家伙给张远起了个“血刀人屠”的绰号,结果让他最近在金沙岛内外威名赫赫,不但蛮人闻之色变,差点能止小儿夜啼!  

究其原因,完全在于张远每天带去兑换的一袋袋蛮人耳朵。  

在他辣手无情、杀蛮如麻的名声传扬开之后,每天都有一些闲得蛋疼的家伙专门蹲守在战功兑换点,看着金沙帮的鉴定师数耳朵。  

然后作为谈资,拿去酒楼茶馆里大肆宣扬!  

有了这些“自来水”,张远的“血刀人屠”之名自然越来越响亮。  

据说都传到了大陈、南黎、飞鱼、长河等等大岛之上。  

巫岐蛮人和澋民们,也全都听说了。  

因为张远的战绩相当辉煌,加上他每一次出手都是全灭敌人,完全没有活口。  

所以现在每次出猎被认出,巫岐部族的武士们往往不战而逃。  

当然也有性情骁勇不信邪的。  

而这些家伙最后都沦为了神巢面板上增加的源质数字!  

源质宝贵,肯定没有平白错过的道理。  

张远摇动船桨,身下的战船陡然加快了速度,追击遁逃的巫岐武士。  

但是刚刚追出半里水路,他眉头一皱,松开木浆放慢了速度。  

前面是大片的芦苇荡。  

青碧的芦苇高度可达一两丈,密密麻麻一望无际,中间夹杂着一条条蜿蜒隐秘的水道,错综复杂宛如迷宫。  

这类大面积的芦苇荡在大梦泽很常见,不熟悉环境的人进去很容易迷失方向。  

陷身其中无法出来。  

几艘逃窜的巫岐战船刚刚冲入了这片芦苇荡,眨眼间消失了踪影。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在自己的头顶上空,正盘旋着一头耳目极为敏锐的赤瞳鸦。  

这些战船的动向,根本瞒不过张远的监视!  

问题在于,张远刚刚通过赤瞳鸦发现,在芦苇荡里面赫然埋伏着十几艘蛮人战船。  

尽管这些战船隐藏得极好,从外面根本看不出任何的端倪。  

可是从高空俯瞰,他们全都暴露无遗!  

张远还注意到,自己要是追着刚才的几艘战船闯进芦苇荡。  

等于是主动投入了对方编织出的这张罗网当中!  

张远立刻明白过来。  

这是巫岐部族专门针对自己布下的杀局。  

“呵!”  

张远冷笑了一声,选择继续前进。  

但他并没有进入先前巫岐战船行经的水道,而是将自己的战船驶入附近的芦苇丛里。  

停泊下来之后,张远脱去身上的外衣,悄然潜入水中。  

在入水的刹那,他蓦地激活了龙鲤甲。  

全身顷刻间被黑色的鳞甲所覆盖!  

龙鲤甲作为玄器级别的护甲,其防御力只能说普普通通,根本不足为恃。  

它的作用在于大大提升着甲者的水下行动和战斗能力。  

问题是张远加持上白龙鳅的超凡能力,就远远强过龙鲤甲。  

所以这件玄器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张远平常很少使用。  

可一旦激活,意味着他要认真了。  

既然敌人想玩,张远就跟他们好好玩一次,玩一把大的!  

此时此刻的芦苇荡深处,一位相貌威猛、体态彪悍的蛮人手持弯刀,肃立于一艘漆黑的巫岐战船之上。  

在他的身后,是整整齐齐两排二十名全副武装的巫岐武士。  

而在这艘战船的周围,还有十二艘同样的战船。  

每一艘战船都由一位四阶高手坐镇。  

正如张远猜测的那样,今天这场杀局是巫岐部族专门为他而设的!  

最近这段时间,巫岐部族针对金沙帮的袭扰攻伐,遇到了非常大的麻烦。  

在金沙帮的重赏征召之下。  

大量的夏人武者投入到对巫岐部族的反击当中。  

所谓的“夏人”指的是来自夏墟的移民,以及扎根于大梦泽的移民后裔。  

他们三五成群组织起一支支队伍,跟巫岐武士展开了针锋相对的猎杀和反猎杀,双方之间的战火从金沙岛周边的水路蔓延到一座座陆岛之上。  

巫岐部族虽然强大,又跟大梦泽的澋民联手,可也在夏人的反击中出现了不小的伤亡。  

而其中最让巫岐部族感到羞恼和愤怒的,正是绰号为“血刀人屠”的陈子安。  

一位四阶武者,竟然斩杀了数以百计的巫岐族人。  

割下他们的耳朵拿去换取奖励!  

这无异于一记记重重扇在巫岐部族脸上的耳光。  

部族高层因此震怒,下令要不惜代价干掉这个让他们脸面无光的血刀人屠。  

这才有了现在的布局!  

可是一众蛮族高手等了又等,始终不见张远的战船出现。  

大家不禁面面相觑。  

正在这个时候,其中一艘战船猛然晃了晃,从底部传来沉闷的撞击声。  

像是有什么庞然大物撞到了战船。  

船上的蛮人武士们稳住身形,个个都露出惊疑的神色。  

包括作为领队的巫岐四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