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此消彼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已经老了。”  

李神通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仿佛根本没有看见李神通自扇耳光的认错举动。  

这位六阶强者叹息道:“如果无法突破七阶,最多还能坚持十年。”  

李长安顿时愣了。  

他刚才的这记耳光,表演的成分远大于愧疚。  

按照李神通的想法,李家吃了如此大的亏,不但不要去报仇,还得主动服软,等于是将自己的脸皮送去让别人踩。  

那么李家的颜面何在,还有什么资格在夏墟上层立足?  

自此以后,人人都会觉得李家软弱可欺!  

李长安扇在自己脸上的巴掌,其实带着浓浓的怨气和不服气。  

结果李神通告诉他,最多只能坚持十年。  

李长安有种大厦将倾的感觉!  

要知道夏墟最上层的世家大族,必然都有一位甚至两位六阶强者坐镇。  

没有六阶,就没有资格跻身其中。  

李家在夏墟传承了上百年,发展几乎到了极限,想要更进一步,除非李神通能够迈入七阶,成为入神级别的宗师级人物。  

但这一步实在太难了。  

李神通在大宅内院里潜修了几十年,始终都未能如愿。  

他刚刚说的几句话里显露出沉重的暮气,透着无可奈何的意味。  

李长安总算明白,为什么这位老祖宗不愿意出手了。  

他当即跪地俯首:“老祖宗,我错了!”  

虽然李长安不可能承认,然而事实是一直以来,他都将李神通这位老祖宗当作震慑对手的“神器”,以及李家最强大的武器。  

以为自己作为家主能够操控摆布。  

可事实证明,他太过想当然了!  

李神通摆摆手,目光落在了浮萍点点的水池上。  

这位李家老祖宗继续说道:“万隆天赋异禀,可惜走错了路子,当年不听我的劝告,一心一意修炼不败金身。”  

“不败金身,呵呵,这世上焉有无敌之人!”  

“那赵云以四阶的修为逆斩五阶,其手里必然有一件威力超卓的玄器,并且刚好克制万隆的不败金身,所以万隆才会落得如今的下场。”  

“如果让我出手的话,我有把握将其拿下,但没有把握做到无伤完胜。”  

“长安,你在我的孙辈里面最聪明,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李长安的脑袋重重地磕在了地上:“孙儿明白!”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家老祖宗已经时日无多,正在作最后一搏。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神通如果离开李家跑出去追杀赵云,速战速决一举拿下还好,一旦出现变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说不定整个李家都要因此陷入危境。  

而李神通不出手,依然还能保李家十年平安。  

万一突破七阶,那就是全新的气象!  

相比之下,眼下损失点面子又能算什么?  

“去吧。”  

李神通说了这么多话似乎有点累了,闭上眼睛淡淡地说道:“你要是抹不开面子,那就只撤掉悬赏,不用派人去跟对方谈和。”  

“如果对方不识相,还不依不饶继续跟李家作对,那我自会出手。”  

李长安无话可说,又给这位老祖宗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当这位李家家主离开内院的时候,脸色跟额头都是同一款铁青色。  

他很清楚,这一次李家注定是要颜面扫地了。  

除非李长安尽起族内高手精锐,亲自带队去太吾山里围杀赵云。  

但他能保证自己一定会赢,不会落得跟李万隆一样的下场?  

李长安真的没有把握!  

一夜之间,贴在墟城内外大街小巷里的悬赏告示,纷纷被人撤了下来。  

通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么是有人拿到了悬赏,告示已经作废。  

要么就是悬赏方不愿意再继续下去。  

李家作为夏墟里面位居前列的大家族,一举一动都非常引人注目。  

而相关的消息,也跟着迅速在墟城内外传扬开来。  

结果很多人知道,这次李家损兵折将输得非常惨,甚至搭上了一位五阶强者。  

而且李家还以撤销悬赏的方式表示认栽。  

这绝对是近期夏墟最大的新闻,各种真真假假的传言如瘟疫般四处散播,让李家在墟城里面的声望陡然下降。  

反过来“赵云”这个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在这座边荒之城冉冉升起!  

也引起了不少家族对他的强烈兴趣。  

然而躲在西山集地下密室里疗伤的张远,却对此一无所知!  

经过将近五天时间的潜修,并借助丹药的功效,张远的内伤总算彻底痊愈,没有留下任何的隐患,修为也同步恢复到巅峰状态。  

其实这几天他的心理压力并不小,时刻都在防备李家卷土重来。  

也做好了面对六阶强者的准备。  

结果直到治好内伤,西山集这边都风平浪静,没有发生任何的情况。  

这让张远都感觉很不可思议。  

难道李家不打算再找他报仇雪恨了?  

就咽下了这口气?  

还是另有阴谋!  

由于失去了所有的情报来源,张远暂时不得而知,也不愿意自己胡思乱想。  

而这个时候,白龙鳅完成了进化。  

迈入了五级!  

没有任何的意外,白龙鳅的初级水性玄通能力变成了中级水性玄通。  

张远立刻将李家抛在了脑后,离开密室通过地道潜入了长天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