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收割(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噗通!  

李长庚无力地跪在了地上,眼睛里全是茫然之色。  

他的上半身衣衫破碎,露出了血肉模糊,并且完全凹陷进去的胸膛。  

肋骨不知道断裂了多少根,心肝肺等内脏已经碎成了豆腐渣。  

这位李家的四阶高手之所以还没咽气,全靠一口先天真气勉强支撑着。  

他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扯出一个惨淡无比的笑容。  

十息之间,李长庚截住了张远。  

跟张远对了三招。  

张远的第一掌拍飞了他的武器,第二拳轰断了他的手臂。  

最后第三掌拍在他的胸口上!  

这一击的力量,绝对超过了三万斤。  

李家,究竟惹上了一个什么样的怪物啊!  

怀着无边的绝望、痛苦和后悔,这位李家高手苦笑着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在意识脱离躯壳的同时,他听到了来自身后的惨叫声。  

那是一众李家子弟惨遭屠戮的哀嚎!  

不多时,树林里面安静了下来。  

空气中飘散着浓烈的血腥味,地面上倒着一具具尸体,惨烈程度堪比战场。  

张远环顾四周,不由地长呼了一口气。  

他从怀里摸出丹瓶,又倒出一颗芝参丹吞服入肚。  

虽然李长庚的修为实力跟李万隆完全无法相比,可张远在内伤还未痊愈的情况下,将其击毙也不容易。  

再加上几十名李家精锐武士,他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气血值降到了安全线以下,丹田真气再次消耗干净,体内的伤势因为爆发力量而加重,身上还多了几道刀痕。  

这是两名李家武士拼死反击留给张远的印记!  

事实上这个时候,李长兴要是率领另外一部分李家武士回来。  

那张远真的只有落荒而逃的份!  

但留下的敌人已经全部躺在地上,而遁逃的敌人已经消失不见。  

赤瞳鸦从他的头顶上空掠过,警惕地监视着周围的一切。  

待到恢复了一些气血值和真气之后,张远才开始打扫战场,清理地上的尸体。  

超度!超度!超度!  

一具接着一具的尸体,在张远的掌下迅速化为了飞灰。  

他的视界里不断地刷出获得源质的提示。  

这些李家精锐之士虽然都是二阶和三阶的修为实力,但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人人孔武有力气血旺盛,所贡献出的源质相当不错。  

单位数量尽管不多,可迭加起来就非常可观了。  

但这还没完,因为前面还有!  

期间张远发现了几个还留着一口气没死透的家伙,毫不犹豫地终结了他们的痛苦。  

事实上他的超度是很负责任的做法。  

否则这些尸体要是留在山里面,必然会被诡异侵袭,沦为行尸走肉。  

甚至更加恐怖的存在!  

张远最后超度的,是李万隆的尸体。  

这位李家的五阶强者已经死亡有些时间了,可尸体表面依旧金灿灿的,仿佛像是一尊永不腐化的黄金雕像,显得十分奇异。  

但再奇异,也抵挡不住神巢超度的威能!  

源质1075  

好家伙,张远直呼好家伙!  

他知道一位五阶强者,所能贡献出来的源质肯定会很多。  

可没想到竟然达到了四位数。  

李万隆一个人,比几十名精锐武士,再加一位四阶高手的源质总数量都多。  

张远愿意称其为——源质大礼包!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张远并不知道,并非所有的五阶强者都能提供如此多的源质。  

李万隆在五阶里面也属于高阶层次,而且修炼的功法特殊。  

才让张远一把捞饱!  

张远没有迟疑,将刚刚收割入手的源质,投入一部分到白龙鳅上。  

目前神巢和碧玉螳螂、赤瞳鸦都已经晋升五级,只剩下黑巨蚁、黄金蚱蜢和白龙鳅依然还是四级,需要同步进化。  

而四级的黑巨蚁和黄金蚱蜢,能为张远加持最高十六倍的力量和敏捷。  

两者皆超过了他目前所能承受的极限。  

张远迈入四阶后期之后,进行几次测试发现,自己眼下身体的极限加持在十四倍左右,再往上哪怕增加零点一都非常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把宝贵的源质点投给这两大寄体毫无意义。  

首选自然是白龙鳅!  

四级白龙鳅本来就具有16的进化度,而且很长时间没有给它投喂了。  

最重要的是,李家人经此一战,损失极为惨烈。  

要是暴怒疯狂之下,悍然出动六阶老祖过来剿杀张远。  

那滔滔长天河就是张远最好的出路。  

让白龙鳅突破五级,初级水性玄通提升为中级水性玄通,他都可以试试在水里跟李家的李神通一决高下。  

说不定能创造奇迹!  

投完源质,接下来张远继续搜刮战利品。  

然而结果让他有些失望。  

这些李家高手强者和精锐武士,超度之后遗留的物品乏善可陈,主要是兵甲武器,以及身份铭牌、疗伤药物之类的玩意儿。  

而他们的刀剑弓盾都是凡兵,品质虽然非常不错,但对于张远而言没有什么价值。  

加起来都比不上他那把被打碎的斩将刀!  

并且这些武器上都刻有李家的徽记,拿去墟城都卖不掉。  

李万隆这位五阶强者身上,甚至连一把兵器都没有!  

最后张远只选了一把长刀带在身上,然后将其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