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连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上景天武阁外护法选拔比试,在上千人的围观下拉开了帷幕。  

观战的除了武阁武者之外,还有不少上景天的外门和内门弟子,黑鸦鸦地占据了棋盘峰上不少的石台。  

随着一场场对决的展开,叫好声、助威声此起彼伏,让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  

而在这样的氛围下,石台战擂上的武者被激发出了更强的战意。  

双方之间的武力强度,陡然提升了一个台阶。  

伴随着一声闷响,一名武者被对手硬生生地轰出了石台。  

他踉踉跄跄地落在地上,脸色煞白如纸,强忍着没有吐出血来。  

“孙浩飞胜!”  

战擂上的仲裁者面无表情地宣布结果。  

外护法选拔比试的规则很简单,参选的双方不能使用任何的兵器和符箓,也包括丹药,全靠拳脚功夫在战擂上硬碰硬地较量。  

跟试锋台上决恩怨的模式基本相同。  

这是最为公平的对决,谁的实力更强、战斗经验更丰富,谁的赢面就最大。  

另外一方要是被打出战擂,就算是毫发无损也宣告战败。  

期间一旦出现可能危及性命的情况,负责仲裁的上景天强者也会出手干预。  

尽量减少伤亡的出现。  

最后任何一方自知不敌,都可以当场认输,胜者不能再加以追杀。  

被打落战擂的失败者黯然离去,而赢下了对决的武者兴奋得挥了挥拳头。  

赢得一片喝彩!  

张远冷眼旁观,暗暗猜测自己会在第几轮遭遇杨家雇请的六阶强者。  

以他现在的实力,同阶之内没有任何敌手。  

但遇到六阶武者…  

那得打过才知道!  

六阶真罡境界,不但修为实力要大大强于五阶真元境,最重要的是罡气外放凝成罡甲,相当于拥有了一件防御力超强的装备。  

普通的五阶武者,除非手持玄兵,否则几乎无法击破六阶罡甲。  

这就使得六阶强者在战擂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六阶强者在罡甲的护持下,站着不动任由五阶对手攻击,都能坚持很长的时间!  

换成别的同阶武者,如果遇到张远这样的情况,那当场认输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区区一个武阁外护法身份,怎么可能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  

但张远没有半点认输的想法。  

行不行,打过再说。  

他要试试,以自己目前最强的状态,在不借助神兵的情况下,能否战胜一位六阶!  

宝剑锋从磨砺出。  

不经历真正的考验,又如何能铸炼自己的武魂!  

而在张远思量间,一座座战擂决出了胜负。  

武者之间的战斗,很少出现久决不下的情况,很多时候往往三五招十几个回合就分出了胜负,甚至于生死。  

战擂比试也同样如此,双方拼尽全力,对决激烈而短促。  

其中时间最长的,也仅仅只持续了一百多个回合。  

当最后一名首轮参选者下场之后,先前的武阁长老再次登台抽签次轮。  

而这一次,张远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第十二擂第一场,张远对战李信安!”  

李信安?  

张远迅速搜索了下记忆,对这个名字并没有任何印象。  

这其实很正常,要知道武阁里的外来武者有好几百,而且数量经常变更,离开和新进的比比皆是,不可能熟悉每一个人。  

更别说张远一向独来独往,认识的同侪那就更少了。  

他很快登上了第十二战擂。  

棋盘峰上的每一座战擂,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首先是面积足够大,容得下两位四五阶武者施展拳脚全力比拼。  

其次是观战条件比较好。  

而当张远出现在石台上,立刻引来了大量注视的目光。  

原因很简单,张远在上景天武阁里是个“名人”。  

他的知名度实际上已经完全不低于萧衍,甚至还有些超过。  

大家都知道在武阁里,有这么一位跟乾京杨家成为死敌,又得罪了萧家的狂徒。  

前段时间,张远被剥夺了护法神将身份的消息,也传得沸沸扬扬。  

他被所有人孤立的同时,也成为了话题人物!  

而今张远参加外护法的选拔比试,自然就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和关注。  

众目睽睽之下,一位身穿劲衫的男子跟着登上了战擂。  

只不过他一脸苦笑,眼眸里全是无奈之色。  

正当仲裁者准备宣布对决开始,这位名叫李信安的参选者立刻大声说道:“我认输!”  

战擂周围顿时一片哗然。  

虽然说外护法比试不分阶位等级,四阶武者要是对上五阶武者,那上台就认输再正常不过——实在打不过。  

可李信安跟张远一样,同为五阶武者居然不战告负。  

实在超出了大家的意料。  

不少围观者纷纷向李信安投去鄙视的眼神。  

丢人啊!  

也有些直接开嘲讽:“这么胆小怕死,为什么还要报名浪费时间?”  

而对于这些鄙视跟嘲讽,李信安并不在意。  

丢人总比丢命来得强!  

他没想到自己的运气这么差,第一场就遇到了张远这位煞星。  

李信安并不缺乏战斗的勇气,只是当初他曾经亲眼目睹,张远一拳将杨家天骄杨鸿羽轰成废人的情景。  

李信安不想成为第二个杨鸿羽!  

就算战擂上有仲裁者,他又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